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均简称《讲话》),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艺问题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讲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五四”以来我国革命文艺运动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和当时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阐明了革命文艺的方向、方针和方法问题,为我国的革命文艺运动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表作。四十年来的文艺实践证明,《讲话》  相似文献   

2.
平剧即京剧。平剧中的现代剧并非源于现代,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已有过当时的现代戏。上演现代戏在《讲话》发表时期曾在延安形成一个高潮。平剧《逼上梁山》创作于个人,完善于集体。该剧首演于1943年冬,演员虽尽出自业余,其演出过程中的改革作用意义非凡。全剧有一条主要线索、四类主要冲突。因为该剧既突破了戏曲行当的限制,又革新了语言、服饰、化妆等戏曲形式,也便基本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该剧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尚欠严谨,人物略欠生动、对白与唱词。比较粗糙,更没有安排很好的成套唱腔。  相似文献   

3.
说起延安文学,人们以为就是194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各解放区的文学。其实延安文学还包括1942年以前的文学。1942年以后的延安文学实乃毛泽东在战争时代根据革命政治的需要进行整合的结果。毛泽东对延安文学的整合,是战争时代革命对文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这种文学整合必须是围绕文艺的价值这个中心,以“应当怎样”为原则来进行的。毛泽东从文艺的价值主体、文艺的价值观念、文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延安文艺确是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史上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但其缺点和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性也有待认真清理。  相似文献   

4.
歌剧《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洪》剧)是在毛主席文艺路线指引下,继承我国革命歌剧的光荣传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人员长期深入生活反复学习我省民间的优秀传统,在近十年的艺术实践中而产生的.从创作、演出到今天,将近二十七年了.通过时间的考验,今日再来回顾创作过程与总结体会,对新歌剧事业拨乱反正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主要聚焦草明的情感实践与创作转型,以194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延安人》为切入口分析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交互影响。《讲话》发表后,一系列情感实践促进了知识分子主体的情感转向,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转变也影响了革命文艺的生产与建构。草明延安时期的创作及其转型具有典范性。在宏观层面,作家的情感实践促进革命文艺生产的同时,革命文艺创作活动也在滋润着创作者的情感认同。创作者投身革命文艺生产的场域之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实践。知识分子的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双向反哺、相互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变革的一条有效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正出现一片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在党的关怀下,文艺之花重又繁荣生长,一个社会主义文艺复兴的灿烂美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四十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辉旗帜.它不仅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深刻地和彻底地解决了文艺和工农兵根结合的问题,而且还规定了我国文学艺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使解放区的文艺和我国的革命文艺事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我国文学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质变性的跃进.从此,我国革命文艺进入了新的人民文艺时代:为工农兵和表现工农兵的时代,作家和群众、文艺和群众、革命文艺和文艺传统开始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同志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作为杰出的戏剧家,他创作的剧本,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瑰宝。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包括诗剧和未完成的剧作),除《甘愿作炮灰》是现代题材外,其余十八个都是取材于历史或神话的。这十八个历史剧在我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同志一九四四年,在延安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给予极高的评价。郭沫若不仅对历史剧的创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发表了许多关于历史剧的主张和论述。学习、研究这些主张和论述,对  相似文献   

8.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党领导革命文艺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讲话》的指引下,中国现代革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得到了蓬勃健康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讲话》所论述的根本问题,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这是“五四”以来新文学渴望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五四”时期提出过“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左  相似文献   

9.
关于解放区文艺的一体化表述遮蔽了晋察冀文艺的主体地位,削弱了晋察冀文艺的文学史价值。事实上“延安-晋察冀”之间存在丰富的互动关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晋察冀文艺工作者将文艺创作与抗战具体任务结合,使文艺既满足群众审美需求,又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形成了不同于延安的文艺生态,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产生提供了实践支撑和路径参考;落实《讲话》的过程中,晋察冀文艺作为对《讲话》的地方回应,起到示范作用,证明了《讲话》的正确性与普适性;而随着《讲话》权威性的确立,《讲话》前晋察冀文艺践行文艺大众化的独特价值被削弱了。因此,为避免对解放区文艺的同质化解读,有必要还原晋察冀文艺的主体性,探究解放区文艺的地方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阳光普照下,社会主义文艺园地呈现着一派百花竞发、万紫千红的蓬勃景象。用维吾尔族语言和音乐演出的歌剧《红灯记》,以其移植革命现代京戏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揭示了无产阶级文艺革命在祖国边疆深入发展的动人篇章,为生气勃勃的革命艺坛增添了引人注目的光彩。 维吾尔族歌剧移植《红灯记》是一件大事。这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政治意义。维剧《红灯记》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占领反修前哨阵地,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边疆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讲话》以后出现的一部赢得了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它与《种谷记》《王贵与李香香》《暴风骤雨》《白毛女》等解放区的优秀作品一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在《讲话》所阐明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历史评价,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讲话》以后解放区文艺的评价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成就的评述,回答近年来有些同志对于评价解放区文艺提出的一些问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属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集中表现的是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封建土地削剥  相似文献   

12.
一、解放区木刻运动的缘起 1937年1月7日党中共进驻了延安,延安随之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成为延安文艺运动的摇篮。 1937年至1940年间,武汉失守前后,许多文艺工作者纷纷来到延安,延安成为解放区的文化中心。当时来到延安的木刻工作者先后有温涛,胡一川,沃渣,江丰,陈铁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新时期,新创作的戏曲剧本有千部之多,然而最为人们欣赏的则是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但许多剧作者在剧中无意识地宣扬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川剧《潘金莲》为代表的"思想剧",改变了戏曲通俗文艺的性质,使戏曲严重脱离了最普通的百姓;许多剧目过分追求故事的奇异性,又不注意细节的真实,使得内容缺少生活的依据与内在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对于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从归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文艺运动的经验。研究了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以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延安文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提出了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办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九四三年十月,中共总学委向解放区各地党组织发出了关于学习《讲话》的重要《通知》。一九四四年春,正当《讲话》精神在延安文艺界深入贯彻执行时,作家孙犁奉命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学习。孙犁在延安生活了整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石油部门的热情协助下,于1999年6月6日至6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围绕“建国50年与解放区文学”中心议题,代表们踊跃发言,不回避观点的交流,有较深入的探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其大要:一、建国后解放区文学研究的基本评价王建中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大会发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各高校中文系普遍加强了解放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58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就出版了《解放区文艺概述》一书。唐、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80)不仅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的专章,还…  相似文献   

17.
1941年下半年至1942年春,延安在解放区工农兵文艺主潮之外,兴起了一股短暂的文艺新潮。这一思潮承继“五四”启蒙主义思想,主张对现实、文艺的批评与反思,影响所及几乎涵盖了文艺界。对其引领潮头之作《三八节有感》、《野百合花》等的大规模批判,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解放区文艺走向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文艺界思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有才板话》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它不仅在赵树理同志的创作道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充分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成就和风格,而且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一座丰碑,被公称为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因此,对它的探究,不只有助于对赵树理同志创作特色和历史地位的了解,还有助于对解放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成就和意义的认识。这里试图发表几点看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看法可能多系隻鳞片爪,粗浅零碎,又恐有主观片面之处,缺少把握,故以“片论”命题,意在向同志们请教,以求匡正也。  相似文献   

19.
左翼知识分子是延安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与建构者。1936年底,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受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的召唤,大批进步文人与左翼作家奔赴延安革命解放区。初来延安的左翼知识分子按照五四新文艺路径进行文学创作,尖锐批判和深刻揭露解放区存在的不良现象,引起党内干部和战士的极端不满,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矛盾日益突出。经过整风、审干、抢救运动,左翼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延安战时环境的特殊性,积极转变立场,主动改造自己,深入群众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把延安文艺运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旧剧革命"体现了新的意识形态对于传统戏曲借用和改造的意图与行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规模戏曲改革运动的先声。在平剧《逼上梁山》的编演过程中,这场"旧剧革命"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具体呈现,它以"政治的需要"作为核心内容,同时也保留了民间审美资源的运作空间,显示出民间和政治两种话语和传统相互纠结、生成的张力关系与状态,并且对于当下的戏曲改革活动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