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走出困境--谈《诺桑觉寺》的主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奥斯丁的小说<诺桑觉寺>,一般认为其中存在着双重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对哥特小说的嘲讽,但这种双主题的观念,相对来说较为表面化,不利于我们真正解读奥斯丁作品的微妙之处,本文将从<诺桑觉寺>的人物、环境及叙述视角入手进行探讨,指出该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描述女主角走出各种两难处境的历程,揭示理性之于女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出现之后,中国的人情小说在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直接受<金瓶梅>影响而产生的一批"淫书",另一个方向是作为<金瓶梅>及其末流的反动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而<红楼梦>则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述到的更高层次的综合.从主题、人物设置与描写到结构,<红楼梦>是经过才子佳人小说冲刷过的<金瓶梅>.而且兴起于勾栏瓦舍中的小说从此才与空灵妙悟的高雅诗文传统合流.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 Tale.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文学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哥特式小说传统",而且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我们揭开<呼啸山庄>的创作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研究艾米莉·勃朗特怎样借鉴了哥特式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她仍旧采用了哥特式小说的人物模式即恶魔与天使的对立式的人物格局,但是在艾米莉的笔下,僵化的人物变成了丰满的艺术形象,正因此<呼啸山庄>成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对话可分 3个层面一是人物形象之间的对话,能够折射对话语境,具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内涵,是小说艺术情境的主体部分;二是作者透过隐身作者与人物对话,体现出小说的价值观;三是以文本为中介作者与读者对话,对小说叙述形式和意蕴构成起支配作用,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吉姆老爷>中的吉姆是一个帝国主义话语操纵下的文本人物.帝国主义话语为他编织了自我理想.吉姆在"帕特那"跳船事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种理想的脆弱性.帝国叙事者又借助话语的力量为他创造了一个文本境界,在那里他的帝国主义想象变成了"现实".但是,小说中有意识的文本性又让读者体会到叙事背后的欲望与强权,从而对文本的虚构性产生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讲,康拉德在参与建构帝国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帝国的未来建设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表现出深刻的怀疑和忧虑.  相似文献   

7.
小说对话不是一种装饰,它在小说中发挥着多个重要的作用--刻画人物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比较分析了分别由祝庆英和黄源深翻译的英国小说<简·爱>的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对话.研究发现,译文对话并不总能够像原文对话一样刻画人物.本文着重探讨了译文失败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梁凤仪的小说<豪门惊梦>通常被称为"财经小说",其实它应当属于广义上的"言情小说".小说"因情生事",充分写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主要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得细致感人.在小说基础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抒情意味比小说淡化,但场面更为壮阔,情节更为复杂,人物之间为了争夺财产而展开的矛盾冲突也更为激烈.这样改编,也许是为了适应电视剧观众的欣赏习惯.但是,电视剧要打动人心,还是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将军底头>和<迷舟>分别是施蛰存与格非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部作品在情节结构、角色设置、冲突模式以及人物心理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方式上,都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潜意识活动的展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新历史小说与施蛰存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周汝昌先生的"写实自传说",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批评.其实"写实自传说"与<红楼梦>的实际不符.曹雪芹说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真事隐去的"假语村言",承认自己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脂砚斋也说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只生活于<红楼梦>中,认为这是古今小说戏剧中从来没有的人物,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从没见到过的人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贾宝玉即曹雪芹的自传说.同时,"写实自传说"在贾宝玉即曹雪芹、贾府是曹家、恭王府是大观园遗址三大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破绽,它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它不可能成为20世纪惟一能站得住脚的红学成果.  相似文献   

11.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在17年文学的格局中,他的文学叙述是对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综合。在叙述内容上他几乎与陕西作家群完全一致,即着重于新时代、新人物的叙述,对于旧的因素和“中间人物”他基本上保持沉默。但在叙述形式上却兼有陕西作家群与山西作家群的特征。一方面不乏横断面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同样善于以民间的传统的故事风格进行叙述,乃至两者的巧妙结合。这显示了郭澄清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对主流叙述规范的遵守。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也使得人际交往的核心--"意见领袖"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大学生QQ群聊中"意见领袖"由QQ群主、管理员、写手构成,其特征表现为真实影响中的身份隐匿、群体认同中的信任缺乏、平等交往中的优势领导等五个方面.QQ群聊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是非权利型的,在网络交往中既起到积极作用,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对此,高校管理者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以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可追溯为以"无我"为核心的价值观、"唯我"价值观和"大我"价值观三个时期,其影响因素与各个时期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无我"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同他早期接受儒家学说的本体论观点和最高道德原则密不可分;"唯我"价值观的形成源于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青年毛泽东的"大我"价值观依然是他寻求"大本大源"的"宇宙真理"和实现"内圣外王"之业的思想模式,它不同于前两种价值观的关键是:"无我"、"唯我"价值观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价值观,而"大我"价值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魏源从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原则出发,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并视<老子>为"救世之书".他又结合自己的时代特点,对老子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自然无为"、"无欲为体,无为为用"、"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小国寡民"等思想作出了新的诠解,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实现了对老子思想的超越,也开启了近代道家思想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表达了对包括狱囚、贩奴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强烈关注,并提出了从教育培训到设置救济机构乃至舆论监督等救助策略。这些策略服务于他“富强救国”的根本目的,对我们现在救助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前后期的作者观截然不同。从作者的位置、地位来看,由"超视"、中心转 向"平视"、非中心;从作者的涵义功能来看,作者由利用自己的价值立场与语言、文学性 形成紧张关系转向纯粹形式的创造。作者的命运在这种转变中,摆脱了"全知全能"上帝式 的阴影,但却又滑向死亡的边缘。这种结果源于巴赫金对于两种极端的主体观念的绝对主义调和。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国内第一次"美学大讨论"所形成的"四派"观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苏联"社会派"美学对李泽厚的"实践派"美学的影响进行了必要的梳理,考察了实践论美学在中国提出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8.
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原则不仅仅是甚至不是理论而是活动,拆屋开窗是其实践策略,执着现在与现实是其立足点,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是其根本标准,整体性是其传统功能观;鲁迅反传统是双重失望中的侧重选择,人类性是其价值眼光,其意在张扬弱者文化思想,摆脱了对西学的简单移植;鲁迅反传统是一种价值否定判断,并不是对具体内容的抛弃或断绝。鲁迅思想的元点是“走路”,由走路必然引出反传统及其“悬空”状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当推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忆昔抒情,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诗歌作品中的佳作.《沁园春·雪》写景咏史、境界宏大,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从两首《沁园春》可以窥见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堪称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双璧".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内在融合的理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物质作用和信息作用的统一性出发 ,提出了“信息力学”、“社会的量子化”、“社会群和社会群表示”、“对称化管理”及“信息作用量”等概念 ,揭示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内在逻辑层次上的一致性 ,并概括地论述了这些概念和理论在探讨新经济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中的作用 ,展现了文理融合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