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理论 ,对语言习得提出了多种模式假说。斯基纳、乔姆斯基、兰格克、希米德特等语言学家的语言习得模式基本上是历时性语言习得过程 ,而Takahashi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 ,其模式揭示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 ;第二语言输入与成人现有语言系统的交互作用过程。成人二语习得新模式对外语教学颇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语习得理论起步较晚,二语词汇习得逐渐成为二语理论的核心。认知视域下的英语二语的词汇习得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而汉语二语的词汇习得研究却缺乏认知视阈的关照。认知理论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汉语本体的研究日趋完善,必将促进认知视阈下的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必将丰赡汉语作为二语的词汇习得理论,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汉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对中介语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与分析,并着重探讨中介语理论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的常见现象,也是外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探讨石化现象的起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基于相关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在英语习得中的语言石化现象起因加以研究,能够对外语教学实践产生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输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促进假设检验、促进元语言发展和触发学习者注意的功能,大量的输出活动能够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因此,二语习得的教与学应该顺应语言习得规律,加强输出环节,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二语习得过程,分析注意、记忆和重构这三个主要认知因素及外因影响认知因素对二语习得效果的影响,并提出认知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需要是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需要的存在是推动人行为的原动力,推动者个体采用一定的方式朝着目标前进。以人本主义的需要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二语习得是一个学习者为了满足自身成长性需要而不断深化习得二语的动态过程。研究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需要所表现出的特性,并提出对学习者的二语学习需求刺激的具体措施,从而维持二语习得的动力,保持二语习得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赵飞 《兰州学刊》2011,(6):216-218
语块在语言习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完整性、可变性、生成性、动态性是语块的本质特征。语言加工的双重性,即分析性和程式性,则是其认知工作原理。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认知负荷、培养语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文化取向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者一直在研究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和导致所谓二语习得普遍失败的因素,但要真正摸清人类是如何习得语言及第二语言还任重而道远。"文化取向"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这一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萍 《理论界》2007,(12):150-151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而中介语的僵化现象颇引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试图从语言学和认知理论两个角度解释其内涵。本文简要综述了中介语僵化研究的成果及状况;分析、讨论了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对二语习得模式产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理性的科学与作为信仰的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勇 《社会科学》2006,(10):162-168
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未必是反理性的,宗教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对人心的关怀,还提供一种心与物的和谐之境。信仰真空中的作为个体的人或作为类的人都无所畏惧,也缺乏担当,敬畏之心可以使人无限膨胀的私欲适当收敛。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完全可以和谐地相处,为这个世界的心,物特别是心与物之间做出合乎长远利益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仝建平 《晋阳学刊》2005,(3):121-122
童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曾担任陕西等地的"宣抚使",而<宋史·贾炎传>及<大金国志>却误作"宣徽使",这是两种不同的职官,应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3.
黄少安  刘明宇 《文史哲》2004,(6):152-158
经济自由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拓展人们的自由。这里的自由分别指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实质自由的有效增长依赖于人们拥有平等的形式自由,形式自由则依赖于政府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但政府有可能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利破坏形式自由的平等性,最终损害人们的实质自由。因而探求自由的价值、代价与限度的过程,也是寻找政府行为守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本体论应是时空合一本体论,在时空维度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发展到了"太空文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应重新评估以儒学为重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特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准确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实现文化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5.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由可以成为发展的维度,伦理为什么不可以?伦理既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它应该和自由一样成为人类新的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伦理对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十分丰富。伦理的不断提升也是发展的题中之义,美好的伦理(如仁爱、和平、公义、宽容、合作、勤奋、节俭等)本身就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经济学性质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这里在区分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同质性经济学和异质性经济学关系的把握,重点探讨了作为异质性的经济学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资力量不足、就业难和生源质量低下等因素成为制约高职实现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增进国民幸福、快乐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快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