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是在民族平等的大背景下产生,是民族平等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优惠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它有利于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的依据,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人才引进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依据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人口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情况,制订详细的人才引进方略,使其为少数民族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和内地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滞后很多。南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新疆高校毕业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时往往处于弱势状况,成为大学毕业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管理由于受地域条件,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着文化差异,参与程度不足,缺乏科学管理等难点。探讨完善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对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领导之友》2012,(12):2
邯郸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承担全市531个贫困村、97.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主要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增加收入;通过科技培训,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通过移民搬迁,改善生产生活发展条件;通过社会帮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行业扶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贫开发,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还有重点贫困县592个,涵盖了全国72%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约1400万户农村贫困家庭,大力发展这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重.但是在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这些地区县域经济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要使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发展道路,必须跳出县域经济发展的传统范式,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8.
<正>基本公共服务的功用是调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义务教育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之一,是各级政府应最优先保障经费的内容,当前我国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为主,经省级统筹,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均等化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公共服务的水平。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水平存在的问题困难,旨在探讨如何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种人际关系融洽、协调和均衡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上下同心、左右同力、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合力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协调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疏通内外交往的渠道,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这不仅是领导艺术运用的重要领域,而且是领导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  相似文献   

10.
卢金镶 《决策探索》2005,(10):45-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才能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真正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职责.发展卫生事业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加上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各种特殊政策的出台实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子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前提条件。笔者对目前我国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探讨一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文惠 《决策探索》2010,(14):42-42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日益多元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理念对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历来都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已逐渐成为衡量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层出不穷,对妇女的研究也颇为之多,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的研究目前社会上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高扬"以人为本",共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如何切实、有效地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能否真正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新农村的一大关键。为此,我们实地走访了杭州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莪山畲乡的村民、乡政府和几个村委会,以及丽水市老竹畲族镇,以当地为典例,了解并深入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的精神物质生活状况,并构画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妇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决策探索》2011,(8):40-41
一、和谐社会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换言之,和谐社会即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高度团结与整合,使得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结构均衡、社会发展可持续。追求社会的有序、实现社会的整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尤其是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 因势而谋 湖北武陵山片区是集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和贫困山区于一身的特殊类型地区。2011年2月16日,省委、省政府在恩施州举行了试验区建设的启动仪式,率先启动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建设武陵山试验区,是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探索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路径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孙武 《决策探索》2008,(16):42-4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巾央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构建和潴社会的战略思想,强州要形成全体人艮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各成员、符阶层、各行业、各群体之间融洽相处,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和谐礼会的主体是人,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有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一个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13792211人,占全国人口的8.49%。而散杂居少数民族约有2300万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各地各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地理区位因素、旅游环境资源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系。散杂居少数  相似文献   

18.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也必定涵含在企业之中。因此,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层面,也是企业、社会同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需要优质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公平、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实施"考试制度"利大于弊,实施"考核制度"仍然是利大于弊,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和谐社会建设人才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发展需要"考核"验收在竞争中公平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录用需要在"考试制度"中公平、公正、公示、择优的落实,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适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必然要求,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内在联系和互动发展的规律。要使社会成为和谐社会,就必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小视。它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竭动力。除此之外,十六大提出的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