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世纪末,严复把自由的概念引入中国,他认为自由是使人的德智体三者结合,是国家富强的手段。受严复自由思想的启蒙及在欧洲留学期间受以德国为主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熏陶,蔡元培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开拓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的道路,他成为这一派教育思想的最具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3.
4.
5.
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精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玖平 《管理评论》2003,15(3):19-21,3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论述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精神启蒙于杨粲三的“企业文化”、成熟于卢作孚的“民生精神”、完善于宋裴卿的“东亚精神”的发展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经历了起步发展,重挫与挫折、以及再次繁荣,本文拟通过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被认为是激进式变革,许多人从中国的成功和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苏联如果采用中国的渐进性改革,情况会好得多。但戈尔巴乔夫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一些俄国学者也不接受这样的看法,本人也认为不能把中国与苏联简单类  相似文献   

8.
郎咸平 《经理人》2007,(5):58-58
我最近常常语出惊人地提醒父母对教育要有正确的观念:并不是读完本科,接受了高等教育就能证明有足够的能力,反而可能是没有创造力的人。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它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很多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汤菊平 《决策探索》2007,(16):88-89
一、科学体制化的涵义 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探索和利用由来已久,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领域则是近代以后的事.这种科学技术组织制度及其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相似文献   

11.
杜旭东 《经营管理者》2013,(14):351-351
对中国近代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经验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规律,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程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教材的处理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才能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认识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长期以来,学者任鸿隽、竺可桢、欧阳聪权等都对科学精神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尽管认识不一,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崇尚真理、探索求知、勇于创新的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上,在寻求祖国自强之路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物质接触、制度借鉴和精神交往三个阶段。但不论是处在哪个阶段上的仁人志士,都不约而同地将兴学养才、发展教育视为祖国的救亡之道、富强之本,并由此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思想主张,且最终使职业教育制度得以确立与发展。对此,学术界一般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来论述近代职业教育兴起的原因、历程及作用。但笔者认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是近代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自强之路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诸多自强之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求教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饶毅 《科学咨询》2003,(11):9-9
科技体制和科技文化有紧密的相互关系.科技文化在中国历史不长,且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一些不良习俗还没有彻底改掉.  相似文献   

17.
作为领导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解读科学发展观与领导科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明确领导科学在实施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用以丰富充实领导科学的理论体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我们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代农村生活燃料总量匮乏、种类单一,人均、户均消费量小,消费比重大,非商品性强。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化史上.债权后于物权而发展.由于认许了债权,人类经济生活更加丰富.人类在仅依物权形成财产关系、仅以物权作为财产客体的时代,可以说只能生活在过去和现在.债权相对于物权的地住在近现代社会中的提升以及债法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奠定在债权这一特殊优点之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美两国的差异谈起,分析了近代中国不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