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独家许可是专利权人在实施专利技术时基于技术控制、后续管理、品牌信誉等,将专利技术在一定期限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只许可给特定经营者的营销型商业安排,其对竞争产生双重效应。专利独家许可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小成本完成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在整体上促进社会技术创新,但具有竞争关系的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独家许可以及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专利技术的独家许可会危及市场竞争秩序。因此,有必要在反垄断法层面明确专利独家许可违法性的构成要件,为反垄断法规制专利独家许可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国际贸易中为减少交易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运用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设定的经济学意义作为逻辑起点,考察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内在的经济合理性,分析TRIPS框架下专利制度及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成本收益以及产生的效应,阐述颁发和实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有效利用该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面对重大药品紧缺对公共健康安全的威胁,通过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推进高质量仿制药发展势在必行。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立法层面上存在着主体资格要求过于严格、适用范围界限模糊、实施程序冗繁几点不足,应通过放松申请主体限制、明确专利强制许可的适用范围、简化专利强制许可程序来完善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以期提高患者对重大临床需求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4.
曲三强 《学术探索》2006,28(1):56-63
禽流感在全球的蔓延给人类的生命健康亮起红灯,同时也再次引起学术界对公共健康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问题的热烈讨论。面对作为私权的药品专利和作为人权的公共健康,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而且更会涉及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许多层面。如果缺乏对这种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则不能确立科学合理地解决这种矛盾的原则和方式。本文在考察国际社会实践和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以及法律制度等多重角度对公共健康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由此揭示这种关系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5.
专利与竞争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一般情况下对专利许可行为应采取经济分析方法。专利许可的反垄断审查认定包括本身违法以及合理原则。同时对专利许可的反垄断审查还需要考虑安全区制度,这主要包括基于市场份额的安全区、基于替代个数的安全区及基于创新实体个数的安全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标准对市场和竞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标准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专利战略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专利在技术标准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甚至能够左右一个技术标准的建立.随着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出现了专利权人在标准推广过程中的许可问题.文章从技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入手,分析二者结合后在技术标准中存在的专利许可问题,并针对拒绝许可、强制许可的问题提出对专利许可进行完善的具体措施,以期在保障权利人利益的前提下推动科技进步,真正使专利技术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博弈分析表明在"擦边球发明"(或者"非侵权"模仿)和技术许可的情况下,专利保护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尽管专利保护下的"比赛效应"可能减少研发投资,在专利保护下,要么模仿要么技术许可可能总是控制比赛影响并且产生较高的研发投资。较高的研发投资对福利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相似文献   

8.
陈耀 《江海学刊》2007,(5):59-63
鉴于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因此,发展高技术产业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战略需要研究:国家层面与企业层面。在国家层面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互动与协同至关重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是建立"官产学联盟";在企业层面,合作竞争与战略联盟是高技术领域的主流战略。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的联盟形式在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层面被广为应用,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是各国专利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专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专利法也以专章予以规定。充分认识此项制度,特别是深刻了解我国专利法中关于强制许可的规定,对于保护发明,利用发明,促进现代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 所谓的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就是指在某国取得的专利权的发明,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应用于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95-202
专利制度是科技竞争力的核心规则,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制造专利产品仅通过专利诉讼来赚取高额专利许可费或赔偿金的专业公司和团体,这被称为"专利海盗"。"专利海盗"的出现扰乱了国内外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此,我国需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防止本国核心技术落入"专利海盗"之手,通过立法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同时,加强专利国际合作,促进专利数据信息共享,保护本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权益,维护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全球专利竞赛以及构建产业生态链的需求,美国专利法的运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在物联网技术开发的上游阶段,软件专利的申请在可专利性上采用严格的认定标准,要求申请人更加注重发明的技术效果。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中游阶段,美国以行政审查替代司法诉讼,采用专利授权后复审方式来判断专利的有效性,进而对物联网专利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物联网技术商业化的下游阶段,标准必要专利与公平、合理和非歧视原则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美国通过司法判例来处理产业实践中两者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倾向于采用全球性的专利许可认定标准,以维护专利实施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化下专利许可双方的交易环境和态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情势变迁",交易双方原本相对均势的格局被打破,如果还固守专利许可原有的偏重"分配正义"的法哲学基础,势必会为制度的修正和完善造成理论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应因技术标准化下环境的新发展,现实对制度的新需求,根据法律正义价值的原意,对原有的理论基础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吴道霞 《理论界》2009,(3):83-84
专利制度中从立法目的、专利期限、专利强制许可到专利年费的缴纳、首次销售等,各种专利制度中无不贯彻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深入探讨专利制度背后的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对于未来专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益均衡的立法理念作为专利制度的生命线永伴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专利市场交易价格的实质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鲸 《云梦学刊》2001,22(3):37-40
专利市场具有双边垄断的性质.专利交易的买方根据投资收益、预期风险以及资本边际效率等因素来判断专利需求价格,而卖方根据研究成本、超额利润以及预期风险等因素判断专利供给价格,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之差形成"剩余",交易谈判实质上是对"剩余"的分割.政府促进研究与开发的落脚点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剩余"空间增大,以刺激研究主体和开发主体的R&D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认识到技术标准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制定、推广技术标准,以期获得巨额垄断利益,使技术标准成为保护国家、地区利益的技术壁垒.而技术标准的实施和相关专利实施许可中的首要问题便是“必要专利”的认定,这也是促进专利许可公平、合理实现的关键因素.“必要专利”的认定应当考虑技术因素、法律因素,同时应当排除商业因素.目前的许可实践是由专利权人、专利许可组织或由其聘请的专业人士来认定“必要专利”,但这一认定的单方性有失公正,引入第三方专利评估机构独立承担认定工作是避免不公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专利技术产业化可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专利技术产业化率比较低.对此,应有效控制专利技术质押融资中的风险、建设专利技术孵化器、组建企业专利联盟以及推进企业专利标准化战略,大力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排华法案"看集团利益在国家利益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并非给定的常数,从国际层面看,特定国际组织、国家间互动以及国际社会的文化环境对国家利益建构作用明显;从国内层面看,某些国家利益源自国内政治活动。"排华法案"作为美国特定时期国家利益,其实质则是加州工会组织、美国工会联盟以及移民局等特定集团的利益。该案例说明:国家利益可能是集团利益互动的结果,在国家利益的建构过程中,可以将特定的集团利益界定为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吴广海 《江淮论坛》2009,(1):111-116,139
专利技术与标准的结合使得专利技术因标准而获得超越专利权内含的市场力量。专利权人可能会凭借这一市场力量从事劫持行为,向标准(专利技术)的使用者强制索取远高于正常合理的许可费。标准设立组织规制专利权人劫持行为的专利政策主要有:披露规则、许可规则、事前许可协商规则。  相似文献   

19.
刘江林 《南方论刊》2008,(10):28-29
本文从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背景和战略联盟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理论界对于战略联盟的特征和性质、形成动因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总结及综合。  相似文献   

20.
周伟萌 《学术论坛》2012,35(10):159-164
现有的软件在线许可的交易市场在理论上主要包括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的大众市场、日本北川善太郎教授的复制市场以及日本林纮一郎教授的"数字创作权"市场。本文认为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市场应分为著作权交易市场与著作物交易市场两大部分。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所对应的交易市场为著作权交易市场;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许可所对应的交易市场为著作物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