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作为一种典型的侵权责任单独列出加以规定,为原本在概念、法律使用和医疗鉴定等方面未能达成统一认识的医疗纠纷处理带来了新的局面。本文主要分为医疗纠纷相关理论解读、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研究、医疗损害膏任归责与举证及结论鹳个部分,列举了以浙江省为例的医疗纠纷处理新规,并对《经权责任法》施行后医疗纠纷的处理作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医疗损害责任纳入《侵权责任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现有的十一个条文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医疗损害责任方面的问题。文章在肯定《侵权责任法》积极作用的同时,在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过错鉴定方面,提出具体细化建议,以期方便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务界存在着二元化结构的医疗损害责任体系,医疗损害责任案件在诉讼的案由、赔偿标准和责任鉴定等方面差异较大,《侵权责任法》的颁行将结束这一局面。医疗损害责任包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三个方面,从归责原则上看,前两种类型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后一种类型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面对医疗损害的发生,患者将依法受到保护与救济,而医疗机构在法定条件下也会享有责任豁免。《侵权责任法》从法制统一的层面将较好地协调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并着眼于社会进步,力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在民法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方面的理论缺陷,对其在法律适用方面的隐患和后果进行了预测,对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问题的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设立专章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多处涉及病历病案的书写与管理,这在法律层面上对病历病案的书写与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对病历病案进行监管,进一步提高病历病案书写质量,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生活中,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现象十分普遍,诸如家庭雇佣保姆、小时工、家教等.那么对于劳务期间发生的纠纷如何解决,需要法律给予明确的规定.我国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35条对此作出了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伤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在具体案件审理中会遇到责任认定与划分及法律适用上的冲突,所以,有待进一步明确统一.本文拟通过对劳务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责任方式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侵权责任法》及最高院《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中关于劳务侵权行为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就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宅高层化的发展,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抛掷物致人损害是一类特殊的侵权行为,不同于建筑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也不同于共同危险行为.本文从《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价值、存在问题及法律救济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郭通 《经营管理者》2009,(15):216-216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确定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标准和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是确定一切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产品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产品侵权案例,从产品侵权责任、产品侵权责任的主体、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等方面加在分析论述,使消费者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遇到产品侵害时的法律适用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正知情同意权,是指临床上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患者,在非强制状态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种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医疗人员制定的诊疗计划自行决定取舍的一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法》对物件损害有专门章节的规定,明确列举了不同情形下不同责任主体的归责形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有其局限性。建议对于物件损害这一类型的侵权行为增设一般性条款从而加强法条本身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商业活动繁荣,交易频繁,事必躬亲,殆不可能,社会主体由于行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局限性,常需雇佣他人从事一定活动。随着雇佣活动的日益增多和新雇佣形式的不断涌现,雇员从事雇佣活动致第三人损害的事件频繁发生,由此便催生了雇主替代责任问题。雇主替代责任是雇主因雇员在职责范围内实施的侵权行为而对受害人承担的侵权责任。它是确定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受害人的求偿权之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对雇主替代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现行立法对雇主替代责任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从雇主替代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评析其规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对高空抛物行为致人损害责任界定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但这一制度在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不足。本文从高空抛物行为的本质属性出发,探索高空抛物行为的刑事法律规范,明晰法律责任,从而建立相应权利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人格利益的侵害在性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大部分人格利益的损害,在立法缺乏规定的情况下,通过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实现救济。人格财产范围的扩大扩张了侵权责任法保障的范围,尤其侵害人格利益中的精神利益所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丰富了侵权责任法中损害赔偿的内容。因此,侵权责任法对于人格利益的救济将会直接决定人格财产的实际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侵害著作权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在网络背景下,有效地保护著作权是一个必须引起关注的课题。例如,搜索和链接引擎服务商对第三方服务器中存储的作品或制品提供"深层链接"可否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直接侵权引发了学界广泛讨论。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著作权侵权责任并不以过错为要件,表面上看,这与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有所不同,实质上是否如此呢?本文将通过对著作权的认识,将其也纳入《侵权责任法》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对于中国侵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严格责任作为过错责任的特殊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罗马法归责沿革、严格责任实质及适用等方面对我国严格责任归责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空抛物的侵权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这在学理界与实务界一直是一个颇有急诊的问题。2009年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这一立法的理论急诊依然没有休止。本文试图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则正名。  相似文献   

17.
沈田 《决策与信息》2009,(12):61-62
作为民事权利保障法的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我国在设计未来民法典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未来民法其中单独设立侵权责任编,是侵权责任法重要地位的反映。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有着更为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需要。侵权责任法作为调整人。门行为的机制、分配风险的法律机制,作为保障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扳济手段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正如肯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我国民法典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同时,必须顾及民法典的实质理念和法治的本土资源。其次,侵极责任法在倡导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律技术层面上,未来的民法典应该给侵权责任法一个更为独立的发展空间,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网络侵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呈增加和复杂化趋势,规范网络行为成为了迫切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侵权的界定及具体行为展开,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目前网络侵权行为责任承担的难点,探究预防和治理网络侵权行为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网络的利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一些侵权事件。其中很是普遍的即是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尤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于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当事人之一,所要承担的责任一直不太明确,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即是在《侵权责任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基础之上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进行研究及对其免责情形进行探析,希望对当今的网络服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质量问题日益频发,在产品责任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大势所趋。英美国家都采取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因大陆法国家主要采用损害赔偿的原理,因此中国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涉及到双倍惩罚。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惩罚性赔偿是一项跨越性的规定。本文从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的起源及立法演变入手,而通过分析赔偿性赔偿的构成要件并提出对中国现有惩罚性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