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制教学,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日常养成教育,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挥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及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导向性和差异化相结合、主体性和系统化相结合、实效性和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程、校园民族文化推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育人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档案工程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应按照马列主义的实践观点与发展观点,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务实意识,将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思想引导,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园保障体系发挥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又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理想信念教育者要采取以下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专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网站;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和监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网络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想信念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路径探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就要着手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伦理教育,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着力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明修身教育是国家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社会公众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应遵循规范性原则、自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适度性原则.通过"一二三四五"常态化工作模式的实践,使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不系统,态度不清楚,行为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高校应通过开发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共享平台和加强校园生态文明硬件建设等途径有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上不文明行为、不健康行为、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日渐增多,给学生、学校和社会构成了现实的危害。要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管理,必须采取加强网络法律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学校管理等多项措施,整体部署,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上行为习惯,杜绝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明了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应重点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通过抓文明校园建设重塑大学生文明行为,通过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为二十一世纪经济腾飞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个人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着诚信缺失、浪费严重、爱情道德失守、自私自利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等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中共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主要缘于市场经济引发的责任意识缺失和社会道德危机、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去除高校管理“行政化”、构建科学公正的考评分配制度以及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等举措,是治理高校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也存在于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大学网络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j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主体性地位缺失、僵化的教育模式广受质疑以及传统的认识误区等主要问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又存在国家主权意识观念淡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弱化、社会主义意识模糊和文化大国心态缺失等主要问题。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在大学网络精神文化视角下,构建以国家主权意识与安全教育,落实优秀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等新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大学网络制度文化视角下,建立健全大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科学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组织人才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大学网络物质文化视角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主题网站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德育因内容空洞、目标单一、德行评定表浅化而与大学生精神需求脱节,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广大学生生活则是高校网络德育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契合点,因此可通过制作时尚网页、开展在线交流、开通校园VIDIO、提供人性平台等措施,使学生想浏览、想发言、想制作、想管理,从而实现德育的内化.领导的重视、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则成为"三贴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主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校园网建设为突破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师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应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认真梳理并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经梳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认知偏差、情感冷漠、行为失范等问题。高校德育应明确网络德育内容,创新网络德育方法,拓宽网络德育途径,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明重在建设,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来占领网络阵地。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和教育广大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包括家庭的力量,加强教育,加强管理,使我们的广大学生,以及青少年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的少年儿童,成为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网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虚无化、道德理想世俗化、道德认知片面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化。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标准,以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为核心内容,加强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处理好传统道德信仰与时代要求的关系,关键在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转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贫困问题是指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与内化于自身的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大学生道德贫困的产生既是多元文化碰撞所导致的道德信仰选择的多样性与教育引导不足的双重效应的结果,又是大学生道德思维深度与广度不足的表现。因此要改善大学生道德贫困状况,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开展实践服务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