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学风建设几个环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建设是高校带有普遍意义的工作.针对学风建设,提出必须抓住一个"早"字,即抓好学风建设基础;注重一个"齐"字,即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突破一个"后"字,即注重后进生转化;落在一个"实"字,即务实际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上下齐抓共管,争创一流学风的局面,促进学风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3.
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优良的学风是高等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 ,尽管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加强学风建设问题 ,但是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学风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状况 ,本文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气,其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学风主要存在着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弛、学习氛围不浓和学习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风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揭示了学风建设的实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学风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风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风调查和学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风作为校风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的整体综合反映。通过对部分学生学风方面的调查,分析了高校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高校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根据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的学风文风状况,不但反映着学者文士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趋向,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等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健全程度。当前,学风文风问题已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及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与学风文风问题相关联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问题讨论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复旦大学王运熙等先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对学风文风问题进行讨论,对目前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在学风文风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具有较强的针砭价值和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是优良学风文风的典范。要使党的优良学风和文风能够在全社会得到发扬光大,我们知识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从我做起,同样保持作为知识分子的先进性。本刊特发表李士金博士对复旦知名学者王运熙、黄霖、陈允吉、宗廷虎、姚福申、杨明等的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学风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抓好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反思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继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社与国际学术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社是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科学团体 ,本文对中国科学社的来龙去脉及其重要作用和影响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以《公莫舞》为代表的汉魏六朝声辞杂写乐府古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的介绍,在《汉〈巾舞歌诗〉试解》、《论〈公莫舞〉非歌舞剧演出脚本》的基础上,对杨公骥先生认为《公莫舞》是歌舞剧演出脚本的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认为杨先生的结论不能成立,《公莫舞》不是歌舞剧演出脚本,杨公骥先生并没有将中国戏剧史提前一千多年。我们对逯钦立、孙楷第、杨公骥三先生的研究做了比较,说明了杨公骥先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学术界对杨公骥先生考证结论的盲从和过誉是目前学风不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美学观念是一个大课题,但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怪圈”——“圆”.圆的意识、圆的意味、圆的意蕴,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积淀与思维行为模式中.于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以至环境艺术中,无不执着地体现出圆的形式,更多的是圆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滥"、"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5.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溢"、"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毛泽东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辨正:“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源头不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而是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的讲话;《正处》中提出的“真理发展规律”,只是真理发展规律中的一条,而不是真理发展的全部规律;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路线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路线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实证性语言教学类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该文把此类论文的结构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阐释、推论与建议。文章对每部分应该包含的结构内容、写作技巧与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均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目的是帮助刚刚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了解如何写作此类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自出版后深受社会欢迎,是同类工具书中质量较高的,为成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但仍有不足,本文试从引证体例的角度来讨论这部词典中应当改进提高的地方.希望能对词典将来的修订,以及此类工具书的编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风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学风建设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文章分析了外语专业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给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是深重的。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名定目,依托经典;二是创立志表,弘扬经学。探讨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一些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