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他的伟大作品。自汉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大都推重屈原和《楚辞》。直至现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还盛称《楚辞》“卓绝一世”。郭沫若更有题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专论,闻一多也有题为《伟大的人民诗人——屈原》的专论,都肯定了屈原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离骚》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长诗始写于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问世在楚怀王三十年(前299)这一论点,并根据屈原当时的年龄和他在楚国的处境,对照《离骚》,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作家;《离骚》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熟。《离骚》写主人公及其“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它从精神和方法两个方面,典型地体现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对传统观念的蔑视;对充满神话色彩的想象和夸张的运用,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性的发展等。《离骚》又体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以及主人公的性格发展上,诗人保持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每个大作家的创作方法,都有它的共性和个性。创作方法——形象地反映现实的方法,决不是什么先验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在人类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我们通常所谓‘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创作方法,无非是对这一群作家或那一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何如,一般的文学史都冠之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曲折”等等,这些固然不错,但未免太笼统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可以说大多数古典小说都有这个特点。就拿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的《红楼梦》来说吧,“通灵宝玉”、“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癞头和尚”、“跛脚道士”这样的神话,“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的设计,何尚又不是浪漫主义?也是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形象生动”,又有哪一部名著中的形象不生动?不生动就成不了名著。我们应当去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和本质,指出审美主体(诗人自己)的强烈抒情、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个性的显现是其主要特征。审美容体的神奇性,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也是其重要特征。作者肯定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文学史都讲《离骚》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就是说《离骚》是诗人屈原最早自觉地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所创造的文学作品。这个观点在楚辞学界众口一词,早已定巘。但是,人们忽视了《离骚》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来源于诗人对“梦”的描述。最早提出《离骚》写梦的是清代学者吴世尚,他说:“‘耿吾既得此中正’,乃入梦之始,其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有过短暂的浪漫主义潮流,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1950年代,甚至产生了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公式。1958年,在毛泽东有关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高了浪漫主义的地位,有利于将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立流派来加以认识,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倡导致了虚假、浮夸等弊病,引起了浪漫主义的畸变。“文革”结束后,由于对“文革”虚假的浪漫主义的反拨,提出了“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口号,浪漫主义受到普遍的诟病和排斥。由于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变化,浪漫主义逐渐从文坛遁逝。  相似文献   

9.
《离骚》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领略楚国瑰奇神秘的巫卜文化的机会,也充分展现出屈原那完全不受羁绊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说,"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正是屈原理想追求最自我的体现。而这一切恰恰反映了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的政治现实和民俗风情。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屈原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民俗风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离骚》艺术风格的形成,而《离骚》的艺术风格又反过来促进和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讲法,认为是现实主义或革命现实主义的。例如,一九五九年何家槐同志就提出:“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所采取的写作方法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一九七九年,唐弢同志进而提出,《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是“革命现实主义”。一九八一年,王士菁同志也认为,“这八篇小说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其实,这些概括未必符合《故事新编》的创作实际。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故事新编》里的多数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或者说,它的创作方法的主导倾向是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屈原与庄周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同其异,所见不一,此文从几个方面试作比较。一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按照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中的说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现实主义是“正确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人和人的生活条件”,即“从既定的现实底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的意义而且用形象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在从既定的现实中所抽出的意义上面再加上一  相似文献   

12.
屈原和司马迁是历史上的伟人,《楚辞》和《史记》是文学史上的巨著。而司马迁和屈原无论从思想、行为,还是表现在外的文学创造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二人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文学成就三方面来阐述司马迁之于屈原的种种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看屈原的《离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与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早已勾勒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本文作者受朗吉努斯著作的启发。对屈原的《离骚》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离骚》不是一般的优美所可以概括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文章最后强调,崇高在西方源于希伯莱文化,以忧患意识为其思想根源,《离骚》的崇高与屈原所遭遇的忧患也有密切联系。作者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多一点忧患意识,能在文坛上出现像《离骚》一样崇高宏伟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这个论纲是文艺理论教研室青年教师邵岳、张钟和研究生胡经之、王世德等同志的集体写作。文学史激研室的青年教师周强同志也参加了这个工作。在这个论纲里,提出的是这几个基本论点:1.现实主义,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创作方法,不是文艺思想。2.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不能作为一部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因为这不符合历史的突际情况。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就创作方法说,是两种基本倾向,现突主义不能包括积极浪漫主义。在这几个基本问题上,经过讨论,参加写作的同志都没有异议;但因为时间匆  相似文献   

15.
一、屈原故乡的记载《屈原列传》没有记载屈原的籍贯。屈原故乡在哪里?两部主要辞典,几部流行较广的中国文学史,大都没有明确交代。看来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水经注》根据《宣都记》明确记载,秭归,是屈原的乡里。楚辞学界一般都承认,今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多。也就是说,屈原是楚国秭归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屈原的戏曲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宋元时代,就有取材于屈原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南戏有无名氏《屈大夫江潭行吟》,北杂剧有睢舜臣《楚大夫屈原投江》和吴仁卿《楚大夫屈原投江》,可惜都已失传,无从查考。明清戏曲家写的屈原戏更多,如传奇有张坚(约1681——1771)《怀沙记》和胡盍朋(1826——1866)《汨罗沙》,南杂剧有郑瑜(1612?——1667?)《汨沙江》、尤侗(1618——1704)《读离骚》和周乐清(1785——1854以后)《纫兰佩》,今都存于世。还有吕天成(1577?——1614?)《双栖记》,涂应乾(明末)《汨罗记》,袁于今(1592——1670)《汨罗记》、顾彩(1647?——1709)《楚辞谱》和无名氏《正则成仙》,大都失传。总之,从宋元到清明,出现了不少屈原戏。至于嵇永仁《续离骚》和吴藻《饮酒读骚图》两种杂剧,都不是直接写屈原的,而是比拟《离骚》,或者借读《离骚》,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屈原及其诗篇,对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灿烂诗篇,就其审美主要内容而言,是贯穿着爱国忧民愤世嫉俗之“怨”的。这一审美标准在我国古典美学史与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纵观史实,“屈系放逐,乃赋《离骚》”,贾谊贬谪而作《吊屈原赋》,司马迁著《史记》乃“无韵之《离骚》”。自汉以下唐宋而至明清,诗文词赋戏曲小说中所表现的“怨”,的确形成一脉并占主导地位,其中既有针对各自不同时代的黑暗现实发出愤怒之“怨”气,又含有鲜明时代的批判战斗激情。这就是我国古典美学史与古代文学史的光辉传统。屈原,就是站在这个光辉传统上的第一个伟大斗士。本文就此对屈原《离骚》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诞生之初,人们就注意到了它的创作方法的独特性,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几十年来,学术界却对此众说纷坛,各持一端,如有现实主义说,自然主义说,浪漫主义说,意识流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说,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并用”说,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三调和”说,写实的象征主义说等等,意见越来越多,分歧越来越大,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一篇六、七千字的小说,仅仅在创作方法问题上就出现如此之多的不同意见,确实是一种很独特的现象,在中外文学史上恐怕绝无仅有。它说明了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内容的深广…  相似文献   

19.
《离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诗人用心血凝成的辉煌诗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空前伟大的抒情诗。它形象地反映了现实,在抨击黑暗现实中,讴歌了诗人终生坚持的理想,从而表现了诗人圣洁的情操。《离骚》作为千古绝唱,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千载之下,确是感人至深,“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类问题常常争辩不休:郁达夫的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自然主义?鲁迅《狂人日记》的创作手法是写实?还是象征?抑或意识流?再如,鲁迅的《野草》应该归属于哪一种文类?是诗?还是散文?废名的《桥》,通常看作长篇小说,周作人却将其中的六章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并说废名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