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进 《东方论坛》2008,(6):73-81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里有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沟通,又有中国诗学和外国诗学的对话。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以抒情诗为本、推崇体验性的传统诗学观念,同时又在诗对客观世界的历史反省能力和形象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在诗学发展上,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传统诗学的“通”中求“变”,同时又不拒绝在艺术的探险精神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具有浓厚的西方特征,与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体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谱系,其术语、概念、范畴主要是从西方输入的.在如何对待中国古代诗学话语和当代先锋诗论话语方面,中国现代诗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中国现代诗学不应该只是新诗理论,还应该包容古典诗学;不应该只是"现代"诗学,还应该包容"当代"诗学,特别是当代先锋诗歌理论.重建中国现代诗学,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和当代诗论思想,使它既能够有效地言说古代诗歌现象,又能够有效地言说当代先锋诗歌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新诗的历史分期和审美品格.这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提出、发展和消亡,自然地造成中国现代诗学的更迭嬗变,贯穿起来构成百年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的完整历史.  相似文献   

4.
走向生态诗学:中国现代诗学一个可能的突破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诗学指文艺理论,狭义的诗学指关于诗歌的批评理论,本文在狭义上使用中国现代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意境论现代转化的历史是消解中国化的历史,它开启了以西方思想质料与话语规则创建诗学的现代之路。但是这条中国现代诗学之路未能完成,甚至迷失了方向。创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重新回到现代问题,需要重启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6.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声音、翻译和新旧之争,是新诗现代性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借助诗人本人的翻译这一中介,中国新诗作者立足于中国本土语境,使新诗有了自己不同于旧诗的新的形式,新的声音、语调和思维方式.中国现代诗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批判与接受,是在中国诗人接受了西方诗学影响的背景中进行的.20世纪中国许多诗人的"夭折",其中很大的原因,即在于他们没有始终以"诗人"自命,没有将书写"诗人之诗"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诗论是说明和探讨现代诗歌本身的新话题而产生的.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性问题首先绝不是一个引入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而是关注诗歌、思考诗歌的中国诗论家们究竟如何看待、如何解释正在变化着的诗歌创作状况的问题.在这一需要中生长的中国现代诗论,也就有了与中国古代诗论的不同特征,当然也遭遇了一系列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诗学话语,是在与敌对阵营的艰苦斗争和同一阵营的互相辩驳中发展壮大的。在此过程中,现代汉语诗学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战型文本"。其中,有针对性极强的显性战型文本,也有暗中较劲的隐性战型文本。在显示出针对性与尖锐性的同时,战型文本也暴露出有所偏颇甚至极端偏激的不足。产生大量战型文本的原因,一是为了抢夺与捍卫话语统治地位,新旧诗学之间必然爆发话语战争;二是新诗学战胜旧诗学之后,为瓜分话语权力必然爆发内部话语冲突。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古代文论的"乐之本在诗"之说,到西方现代诗学的"一切艺术的本质是诗"的命题,对"诗性"的把握到指向关于艺术精神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重建当代中国诗学,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古代诗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诗学具有“潜体系”特征,将古代诗学的“潜体系”建构出来,成为“显体系”,应坚持“全面性”、“原貌性”、“现代性”等原则。建构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促使古代诗学转向现代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抒情诗一向被称为“乐诗”,古典诗学解释学也素有“以声解诗”的传统,然而由于口语白话诗的兴起、西洋诗的渗入及重义轻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传统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冲击之下遭遇了“断裂”的命运,因此,如何重建新诗的声音解释学成为摆在新诗面前的重要理论课题。现代诗论家的探索告诉我们,借助于传统诗学资源,至少可以从“以声观志”、“因声寻义”、“同调同感”、“缘声入神”以及新诗解释的戏剧化等若干层面,重构现代诗学的“声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叶维廉以对东西方语言思维及文化的敏感思考,不懈追寻中国山水诗中道家的诗学中轴,并以对道家诗学传统超乎常人的理解、感受及怀恋,以诗人的触角与智慧不断地尝试古老的道家诗境语言的魅力。其语言思维上,寻求美感生成;表达方式上,应和有无本真。追求一种象出于自然的物我通明,吸取一种更加澄澈心慧的秘响旁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史是用现代汉语去讲述中国古代关于美学的资料。现代汉语的学术语汇是在西方近代精神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西方近代学术与各种非西方文化距离最远,矛盾最大,同时与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学术也有相当的距离。当中国学术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与古代传统和世界各文化沟通的时候,现代汉语已构成的学术语汇的局限就显示出来,中国美学史的写作成为暴露现代汉语学术语汇局限性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的阐释学、接受诗学,在近20年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形成一个不小的热点。在对西方理论的认识、借鉴、吸纳与创新中,中国学者开始了创建中国文学阐释理论、建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体系的努力。这一学术活动,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也势必对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等重大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金发独特的现代体验导致了其诗歌的内在张力,在诗歌内容上,展示的是诗人在“现代”与“传统”冲突间的进退失据;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象征”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和中国古典诗艺“比兴”之间的矛盾;在诗歌语言上,是中国古典虚词的和异域语言单词的大量使用而导致诗歌语言的扭曲与暴力;在审美形态上,是审美与审丑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