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到老年,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于是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互联 《家庭科技》2009,(8):38-38
人到老年,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于是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面对"空巢",有些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自得.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与养老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很多 ,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如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交换关系等 ,在这方面许多研究是相当出色的 ,但在老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多 ,本文基于在广州市进行的两次老人调查 ,尝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探索。一、基本概念界定、框架与资料来源在本文中 ,老年人指的是 6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老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是一个主观指标 ,指的是老人在遇到困难时对得到子女帮助的期望 ,在本文中具体化为老人在遇到经济困难、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和家有重活时对得到子女帮助的期望。要强调的是 ,由…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现状 农村经济较城镇经济落后,经济结构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有的年轻人为了子女升学和获取就业机会而选择到城镇生活,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空巢老人现象出现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 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基本以务农、政府低保和子女补贴为主,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年近古稀的刘师傅,是一家大型机床厂的退休职工,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长期服异搏定(维拉帕米)、丹参片及双氢克尿塞等药物。近日气温升高,老人感到心悸不适,厂医院医生检查为频发性室性早搏,开了硝苯地平和舒乐心安。老人的子女担心厂医院医生技术不全面,又陪老人到市医院就诊。市医院内科医生检查后,给刘师傅开了尼莫地平、心得安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在服务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使很多老人在面对社会养老时望而却步。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精神层次的养护是社会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层次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民营社会养老机构吸引老人入住的重要策略。当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社会养老之后,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在养老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要通过多样化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成为更具综合性的"银发产业",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70岁的王大爷和老伴刘大妈的4个孩子都成家单过了。老两口平时的日子过得很平和,但一到过节前,就开始莫名地烦躁不安,心跳加快,睡眠不好,吃饭不香,无精打采,有几次还引发严重的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可是医生经过检查,认为老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变。于是建议两位老人去看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认真地与老人谈心,才隐隐约约发现了其中的原委。 一到节日,孩子带着媳妇和孙子就是12口,老两口就得提前忙活,准备饭菜。过节当天,孩子们吃完饭后,两位老人收拾桌子,大人玩麻将,孙子、孙女们玩游戏机,摸摸这、摸摸那,把老人心爱的花和自己画的画都弄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老人社会。老人集经验、知识、权力于一身,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老人权威逐渐弱化,老人社会走向边缘化甚至终结。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爱农村老人群体。  相似文献   

9.
<正> 高龄老人,系指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我国约有5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从长寿水平,即80岁及80岁以上老人比例来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长寿水平全国为4.46,广东为4.64,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已上升到6.59,广东升至8.60,比全国高出30%,上海更达到11.79%,已属于较高水平.长寿水平的提高标志着高龄老人的增多,它是人口平均寿命提高的结果.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仅为35岁,50年代上升到57岁,80年代上升到67.9岁,目前已达69岁,短短30多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了30多岁,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医疗保健事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天黑得很慢     
正许多老人说来什么都懂,其实他们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这一段路的准备。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老人,长期以来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在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奢侈浪费可耻,奢侈浪费危险。这是一种特定生存环境下的特定观念。所以,一些老人在节日期间,即使是变质的剩饭剩菜也不愿扔;子女带他们到饭馆吃饭,老人们即使去了,也总是会说:"这个菜在家里做要不了几块钱,这儿却卖几十块,真是浪费。"搞得自己耿耿于怀,子女们也不能尽兴。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河北一位老人乘坐火车去广州探望儿子。在长途旅行中,老人不怎么吃喝,也很少走动,还时不时地发出呼噜声。快到目的地时,乘务员突然发观老人面色青紫、不省人事,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幸身亡。大夫通过仔细检查,发观老人死于急性肺动脉阻塞。细究之下,罪魁祸首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即“旅行静止综合症”)造成的严重后果。 医学专家解释说:“旅行静上综合症”因最早病发于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人,故也称:“经济舱综合症”。原来,在乘坐飞机、车船时,由于人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加之周围环境干燥、空气不流通、缺氧等,使旅客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循环受阻,诱发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13.
宁晓鸽 《家庭科技》2021,(12):47-49
农村空巢老人及其特征 农村空巢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者定义为老人.老人内部也有年龄划分:60~ 69岁为低龄老人;70 ~ 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指成年子女离开家后的中老年夫妻,农村空巢老人一般指成年子女因外出务工而迫不得已"空巢"的农村中老年夫妇,也包括因未婚而无子女的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后独自居住的老人.因此,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在农村大环境下没有或失去子女照顾、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4,(8):52-52
腿脚不利索的年迈老人稍不注意便有跌倒的危险,这款防跌倒的智能鞋后脚跟处,内置感应器和履带。当检测到老人身体失去平衡,即将背向跌倒时,履带会立即启动,将老人的一只脚向后挪动一些距离,以此重新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5.
居室是老人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居室环境的美好、温馨,对老人的精神是一种安慰,无怪乎许多老人依然在为自己的居室装饰构思、斟酌。这里介绍两种风格的室内装饰。 (1)古香古色。多年从事绘画、书法、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以及考古工作的老人,由于工作和嗜好的关系,一般愿意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人老最怕懒     
正人老了照样能发热发光。但精彩晚年的前提是,让身体和大脑都活动起来,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让身心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所以才有"勤奋是长寿的伴侣,懒惰是短命的朋友"这样的说法。人到老年,由于体力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多数老人会出现容易劳累、不爱出门等生理懒惰,以及不接受新事物、不学习新东西等心理懒惰。懒惰会让全身各系统处于松弛状态,使得老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人们普遍认为,人老了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明显下降。家里人为了不让老人累着、伤着,往往连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也包办了。老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显示自己的能力,即使感到力不从心,也要奋力去做一些困难的事,以此取得周围人的认可。另外,人到老年,性格中的开放性成分也会有所降低。有些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自己的看法。跟不上时代,自然和周围的人沟通有障碍;不愿承认自己落伍,自然就让人觉得执拗、倔强。面对倔强的老人,我们首先要检查自己是否低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与老人福利互动模式研究--河南安阳吕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特别是有关子女的关心、社会的重视、老人间的交流等非物质福利,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豫北吕村的调查表明农村基层组织在提高老人福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老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既有利于提高老人福利,又有利于建设和谐村庄.  相似文献   

19.
老人无力感是老人服务介入的关键性议题。通过深度访谈和分组案例分析,获取了构成老人无力感的有力事实和无力事实。增权理论为分析老人无力感结构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观察进路。在增权理论框架下,依据已有文献研究和访谈的事实要素,发现老人无力感与个人性格及抗逆力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支持关系强度、社会参与程度等因素有关。根据老人无力感的构成要素,从“有力一无力”的横向维度和“个体一社会”的纵向维度初步建立了老人无力感结构;环境、关系、政治、个性和健康等基本要素构成了老人无力感的结构框架。老人无力感结构为以增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介入提供了路径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高龄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与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咏 《学术论坛》2012,35(9):168-173
中国日渐增长的高龄失能老人的现状已逐渐挑战家庭结构重塑和政府预算调整的重新定义。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中深度访谈法,分别访谈10例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围绕高龄失能老人的负荷、来源及影响因素作出三项主题分析:一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负荷感严重;二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的身心灵感受;三是长期照护服务的严重缺失。研究建议鼓励民间团体发展社区照顾机构,依需要联结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等各项措施,为高龄失能老人建构整合性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