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品德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品德心理因素的分析,忽视品德内在运行机制的探索;重视品德表层结构的描述,忽视品德深层结构的探索;重视线性、静态分析品德结构,忽视对品德结构做动态的考察;重视对品德进行意识层面的描述,忽视无意识层面的描述。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要素—结构—系统角度论述品德结构。品德隶属于人格系统,即是弗洛伊德所言的"超我"部分。品德结构是一种心理结构,行为只不过是心理的外化。品德结构包含三种要素:是非观、同情心和罪恶感。罪恶感位于最深层,之上是同情心,最上面是是非观。其中是非观位于意识层面,同情心位于前意识层面,而罪恶感是一种无意识心理成分。  相似文献   

2.
语料分析表明,从新闻叙述结构到论证结构之间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连续统,其轨迹为:强叙述结构→弱叙述结构→弱论证结构→强论证结构,用图式结构来表示则为:"新闻事件"→"新闻事件 新闻背景"→"新闻事件 新闻背景 新闻评析"→"新闻事件 新闻评析"→"新闻评析".这一连续统可以出现在消息内部,也可以出现在不同体裁之间.  相似文献   

3.
政党治理系统由"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两部分构成.其中硬件要素包括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等;软件要素涵盖政党文化、政党执行力、政党核心竞争力等.政党治理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本文主要就政党文化、政党执行力等几个软件要素与政党组织规模这一硬件要素的内在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生命力的一个说法.其结构比较凝固,整个结构的意义与"一直"的"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这一义项基本等同,其中"以来"已虚化为一个准词缀."一直以来"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产生是对"一直"因语义损耗而进行补偿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以来"构式的类推激活;具有韵律和谙的表达效果.在语用上,"一直以来"具有语篇衔接、语义统辖和转移焦点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竞争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受到流动性生产要素所有者"用脚投票"和普通公民"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这两种机制对中国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因而形成的是"亲流动性要素所有者的服务型政府"而非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分析为解释和解决目前许多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民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新确立了污染环境罪,但并未明确其罪行形式,因此,理论上便存在“双重罪行说”和“过失说”之争.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均不可采信,一方面,如果缺乏法律文理根据,则既不能认为某种犯罪同时包括故意与过失,也不能认为该罪属于过失犯;另一方面,既然成立本罪不以侵害他人生命、身体为必要,也就表明将其理解为过失犯的实质根据并不存在.此外,倘若将本罪理解为过失犯,便会导致过失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成立犯罪而部分故意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却只能宣告无罪的现象,这显然有悖于责任主义原理.质言之,本罪应属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7.
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主体,也是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从而获取文本的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带有整体性、层次性、梯度性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探究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德山 《求是学刊》2004,31(1):107-111
本文从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叙述媒介的各自特征及其互文关系入手,重新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有关叙述主体的诸问题,尤其着重分析了"语-图"互文语境中叙述主体的生成特征及其所影响的中西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一研究不仅弥补了西方叙事学有关"叙述者"问题的研究缺失,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叙述美学拓展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黄仁峰 《学术交流》2001,(5):111-113
语篇体裁分析理论作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工作者的注意.系统功能语言学者所提出的语境配置和语篇体裁结构潜势概念将引起外语教学领域的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历史领域的社会科学家就已经对现代化理论以及某些被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视角提出了批判性评价。同时,人们在文化对集体性的人类实践的影响力方面存在着广泛的研究旨趣,强调了以共同体为基础的社会要素的影响力,揭示了关于人类议事日程的多种解释的存在。最近关于多元现代性的话语主要是由这两种智识倾向形成的。尤其是,伴随着在全球范围内对不同的现代性表象进行历史和比较解释的提议,文明分析在“多元现代性”理论中重新获得了某种重要意义。尽管这个领域的学者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多元现代性在解释当代现代性现象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也发现存在着理论上和经验上互相质疑的不同探讨。在这篇论文中,我试图通过对现代性和多元现代性叙事中的三个要素的强调来揭示这种智识上的张力:现代性的行动者和主体;认识历史时间的时刻;现代性获得历史真实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