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即从一种语言符号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翻译过程改写现象的必然,一是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二是英汉语言所在不同文化系统间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影响决定了翻译改写的性质,在翻译实践中,改写是经常出现的,有时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英汉民族深厚的哲学背景和文化传统 ,形成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上 ,给双语转换造成诸多的困难。排除和化解英汉思维差异的干扰和影响 ,认知两种语言结构互为转换的内在规律 ,是提高翻译精确性的必择之路。  相似文献   

3.
口译员并不是简单的对不同语言文字进行转换的工具,不是仅仅进行点对点语言符号的接收和输出,而是对不同地域间文化进行交流的衔接纽带,是文化交际的当事人和衔接者。口译员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翻译技巧处置原语,调节语境,使交际顺利进行。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尽量克服被动性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本文以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为代表的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具体分析了口译员主体性在口译实践三个阶段中(理解原文,脱离语言外壳和译语输出)的发挥,但也应指出,译者主体性的表现不可能是无限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主体发挥有很大的限制,在口译员发挥主体性期间,必须对跨文化内容进行充分理解,解决诸多导致文化差异的现象和原因等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衔接与对接,努力降低文化内在矛盾和影响,才能真正建成打通联结不同地域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甚至有不可译性。随着英汉语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片面地强调语言翻译是可能的或是不可能的,而是表现了一种更为理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分析了变"不可译"为"可译"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以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幽默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视角,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修辞格的幽默现象,发现了英汉语生成机制共同之处和两种语言在发音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翻译和对比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我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的大量的专有名词、典故及严格的韵律等文化因素给古诗英译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本文拟在分析古诗英译的一些实例的基础上,指出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针对文化现象所采取的不同补偿策略,旨在为更多的译者在今后的古诗翻译中提出实用的文化语境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7.
两种语言间互译 ,语言本身、民族、文化、审美观等因素不能忽略。等效翻译往往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文章从诗歌、习语、双关语等几个受语言、文化、审美观影响最大的现象分析英汉语互译 ,指出等效翻译在这些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文化空缺词已成为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中一道不容忽视的障碍。如何有效地处理文化空缺词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及文本的可读性。该文结合杨氏夫妇《儒林外史》的英译本,总结其对文化空缺词妥协性处理的方法,从而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的使用妥协有利于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语言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从而产生词汇或某一词义“空缺”现象。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较多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翻译涉及到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是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体现,翻译者需要有较高的双语能力,能够熟知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差异,并且能够熟练转换.从双元结构理论出发,以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收集了他们的翻译作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影响汉英翻译水平的内部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翻译水平的三个策略:提高双语知识水平,比较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不同,以及在实践中提高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英语导游的内容选择和表达要善于运用"以我为主"和"以客为主"的综合策略,以保持较高的信息量和文化内涵。在导游讲解中"以客为主",考虑海外游客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信息差异,通过增补解释,使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传递最大化。在确定内容时"以我为主",突出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事物,注意使用汉译英异化方法,保留中国文化的精神和风味。  相似文献   

12.
文化和基因的进化相互交织,一方面,文化受基因作用的限制和推动,另一方面,文化对基因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这样,人类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式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其中,文化是由生物学上的需要产生和形成的;同时,生物学特征又因对文化发明做出反应的遗传进化而改变。在此基础上,通过人脑和精神发育的“预成规则”,沟通人类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发源地,需要将全球化视角作为大学文化自觉培育的着眼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文化自觉培育的着力点,将育人为本作为大学文化自觉培育的落脚点,将文化创新作为大学文化自觉培育的推动力,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江苏区域文化研究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后有了长足的进展。研究中存在的分歧意见并不是都值得关注的,但江苏省境内的文化区域如何划分、命名,它们的形成渊源、地区的辐射力大小强弱、区域文化的核心区域所在地等,却是提升江苏区域文化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紧密相关、高度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体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紧扣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内我国的文化体制还有诸多方面没有理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思想保障和引领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实现文化体制建设的全面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理论创新,培育市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文化问题的热烈探讨和争鸣中,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关于文化进程和世界文化的论述,仍然没有失去其重要意义。他们始终把文化生产置于人们生产活动的整体之中,并且具体地和历史地考察了人类各个时代的物质生活进程如何制约着文化生活的进程,从而提出文化进程的三个基本阶段或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的交织、作为文化的文化生产、“世界文化”的形成。“世界文化”并非永远存在,而是现代大工业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同“世界市场”、“世界交往”和“世界历史”的形成紧密相连。世界文化不是非民族的,不可能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消亡来实现,也不可能凌驾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相反,它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晌和相互挑战的漫长历史进程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文化广告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广告与文化的关系日显紧密.建立文化广告学不仅是广告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告实践的需要.文化广告学是广告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广告与文化的关系,还要从广告活动和广告成品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研究有关的文化问题,更要关心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效益,寻求其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18.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我国当下文化的一道景观,覆盖了从文化活动到工商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就文化对象而言,其涉及了音乐、舞蹈、出版、教育、宗教、美食、服饰、选美、医疗、旅游、体育、节庆、绘画、摄影、电视频道、生计模式、民间法、食品、民族民间工艺等等。这一概念的使用,从形式到内容综合地看,具有广泛性、多元性、传统性、民族性、实践性、重构性、生态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突出育人的功能,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努力完善其途径 ,实现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