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今年七月,我们受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委托,对山东省黄县农业的生产和流通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就稳定粮食生产,改革和完善合同定购制度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黄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黄县位于胶东半岛北部,属经济较发达地区。有人口55.87万人,总面积8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6万亩,人均1.07亩。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时间较长,适合于农业生产。因此过去一直是以种植业为主的老农业区。1978年种植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随着农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河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粟特人、吐蕃人、龙家、吐谷浑、回鹘、嗢末等,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除了汉族之外,敦煌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粟特人,瓜州地区是吐谷浑人和吐蕃人,肃州以达怛为主,伊州地区是回鹘和龙家,甘州地区主要是回鹘,凉州地区是吐蕃、嗢末部落。这种居民结构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民族的原因,这是晚唐五代河西地区居民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地以及经营西域的重要基地,从居延汉简的记载中,汉代河西地区的戍卒和田卒来自于全国的27个郡国。各郡国人口的输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也有战争、政治、人地矛盾等因素。戍卒和田卒的输入对汉代河西地区的军事防卫和经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往的咽喉要道,也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自汉代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后,大量其他地区的居民入迁河西地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地区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加之政治、经济及其他原因,不断地有人迁入河西地区定居。大量移民的入迁,致使这一地区的民族结构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河西地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陇上非草原区歌谣论略郭郁烈甘肃省非草原地区所产生和流传的除“花儿”以外的歌谣,流传地区幅员辽阔,东起陇东高原,西至河西走廊,南抵陇南地区,中部又包括陇中地区,面积达29.0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98.8万。境内地形复杂,景象各异。气候多变,差别极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投入使用后大型展会接踵而至.人驻河西CBD周边的总部型企业不断云集.参观奥体中心、绿博园等景点的中外游客和来奥体中心看比赛演出的外地观众成倍增加.给河西地区带来大量的宾馆酒店客源。业内人士认为,河西地区的高档酒店宾馆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河西水资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陆河绿洲经济为特色的河西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本文在确立了河西可利用水资源的基础和合理分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四个方面用水关系之后,根据农业分配水量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提出河西地区农业结构应当以草畜产业基地、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基地和高标准制种产业基地为主,压缩高耗水的粮食作物面积,农民收入主要以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作物,制种以及相关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为基本收入来源。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点考察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农业低碳发展等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甘肃省及14个市州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和LMDI加法分解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增加、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畜牧业约占40%;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现河西、陇东南地区高,陇中地区低的分布特征,经济贡献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口对农业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碳农业合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析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畜牧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一直是河西地区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1972年挖掘出土的嘉峪关壁画墓大量的记录了魏晋时期此地畜牧业的饲养、培育、宰杀等内容。本文通过对保存比较完好的部分《畜牧图》进行描绘,并试分析魏晋时期畜牧业在河西地区的状况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范围概指黄河以西冷龙岭、毛毛山等内外流区分水岭以北的甘肃省境全部,面积约2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9.8%,人口364.4万人,占全省18.6%。河西地区一向是甘肃省的粮棉基地,又是国家“三西”重点建设区之一。因此,对河西土地类型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甘肃河西包括西北地区东部的阿拉善高原、北山、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阿尔金山地东段等自然省区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多样的土地类型和各具特色的利用方式。河西走廊区因光热有余而水分不足,形成大面积干旱荒漠景观,像宝石般镶嵌在荒漠中的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河西汉简中出现大量的谷物名称,河西地区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实物,这都是研究古代河西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些谷物的种属做了考证和辨析,并说明它们在农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期丰富河西史的研究,也丰富中国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上海、山东、湖北和安徽五个不同地区660户农户实地访问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气候等自然因素、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户更关注农产品产量而非市场价格波动;在地区和作物层面上,具有不同生产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农户对种植业生产经营风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农户弱化种植业风险主要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而较少依靠农业保险、农业组织及政府等外部力量。政府需要从完善信息发布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管理、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保险的发展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户弱化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作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所构成的复杂运行系统,其内在要素的耦合性程度高低对于城市化的正常运转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综合测度及耦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基本呈现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的运行格局;其经济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东部地区为主,人口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中部地区为主,空间城市化导向型的省区多以西部地区为主;我国的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及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总体均处于耦合性的拮抗阶段,但就空间分布来看,人口—经济城市化、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空间城市化呈现为多数省区处于拮抗阶段、少数省区处于低水平耦合和磨合阶段的发展状态;而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却全部位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西辽河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兴起。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表现出以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小河西文化先民发展了多元的生计方式来对其周围的资源进行开发,扩大食谱、发展储备来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增加人口来充实劳动力,发展手工业技术以支持工具的需求。这些可获的资源类型、人类的群体结构、主要的生计形态和工具技术的装备,构成了史前人类生存的几项关键的亚系统,它们彼此相联并彼此制约,维持了人类的成功适应,促进了小河西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西是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重要地区,清政府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在河西地区兴建屯田。在兵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河西地区出现了兵屯、民屯、回屯、犯屯四种类型的屯田,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几大屯区。随着屯田的进行,土地被大量开垦,水利设施不断被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开垦却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收藏于台湾地区的敦煌文书除了少量刊布之外,大量还没有公布,本文刊布的两件敦煌文书,就是2001年在台湾地区举办的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公布的收藏于傅斯年图书馆的从未公布的敦煌文书,本文主要对这两件文书的年代、价值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辛酉年(901)归义军都押衙曹光嗣牒>揭示了901年二月唐朝中央向敦煌派出一个使团及其归义军政权迎接使团的安排.<河西节度使道场文>书反映张议潮收复河西率领的六军中有九姓胡军,可能就是张氏归义军时期以粟特人为主建立的军队.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刍议孙秋云城市,也称为都市、都会,指的是具有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就称之为城市化或都市化过程。城市的出现是社会劳动分工的...  相似文献   

19.
唐宋之际,诸多民族汇集交融于敦煌河西地区,多方政治势力交织,地域政治主导权或丝路经济控制权在粟特、吐蕃、回鹘、汉族等民族中交替或并存,为这一时期敦煌民族交融和文化互鉴奠定了基础,影响到了河陇地区,乃至西北社会文化的变迁与重构。吐蕃长期占领河陇西域地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大量内容涉及吐蕃日常社会生活,自殷商时期就已存在的占卜习俗,成为唐宋时期河西,乃至丝绸之路诸民族文化互鉴的媒介。敦煌文献IOL Tib J 740(Ch.9.Ⅱ.19)号占卜文本内容比较完整,是吐蕃占卜文献中最具典型性的文书之一,内容涉及占卜财运、婚姻、子息、权势、家产、经商、诉讼、军功等诸多方面,是河西社会各阶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真实体现,表达了各阶层民众为争夺生存时空权的努力与欲望,也推动了河西地区民族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近两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民族地区省际人口流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同时以"推-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统一的计量模型分析了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在总体数量上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但有5个省区的人口净流入量始终为正;(2)民族地区流入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邻近省区,人口流出则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各省区人口流出的目的地不仅差别大而且变化也大;(3)影响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