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势磅礴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粟裕,作为华野(即华东野战军,下同)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在电影中已得到形象的反映.战役的关键是制定作战方针.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中央军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吸收了各野战军、各战役指挥员的建议和意见.可见,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就粟裕在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制定过程中的贡献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
百团大战,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该不该发动;二是是否违背了中央的作战方针;三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本文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当时战役的客观环境.敌我态势及作战目的、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结论:百团大战是应该发动的.它没有违背中央的作战方针.而且予敌以沉重打击.鼓舞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是“功大于过”.在战役进行过程中,有些教训也应吸取。  相似文献   

3.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蒋介石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在整个决战过程中,毛主席高瞻远瞩,全局在胸,不单紧紧抓住战略决战时机,同时也准确地选择了平津战役作战时机,及时制定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牢牢把握着整个战役主动权,使战役各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引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然而,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贯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向以“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自居  相似文献   

4.
《老子》书中揭示了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化现象,其中也包括“正、奇”这一对矛盾,它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人们一般肯定“正”,而否定“奇”,但《老子》并不绝对化,它强调“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它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五十七章》)指出必须按照正道治理国家,但作战却可以,也应该变幻莫测,出“奇”制胜,即所谓“兵不厌诈”者是。“以正制国,以奇用兵”这八个字的概括,区分出“治国”和“用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矛盾,并强调要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3个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之一。然而,淮海战役的“发明权”属粟裕,知道的人并不多。曾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在其所著《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一书中披露,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相似文献   

6.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悲壮的一幕,在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一、衡阳保卫战的背景 衡阳战役不是一个孤立,局部性军事冲突。它是日军“1号作战”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1号作战”是日军在行将灭亡前夕作垂死挣扎的一个军事战略行动。1944年1月24日,日本首相、陆相兼大本营总参谋长东条英机,奏请天皇,批准其所谓“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计划。其目标是:打通自我国东北经华中、华南直达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保证对南洋日军的补给;摧毁粤汉、湘桂沿线的美  相似文献   

7.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与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是我军在战场上总兵力少于敌军、武器和装备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获胜的关键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适时、正确地制定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方针,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的淮海总前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方面坚决贯彻并实施了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并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以卓越的战争艺术,出色地导演了这场伟大的战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辽沈战役前国共两党关于东北的战略构想,考察中共中央军委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相似文献   

9.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毛主席亲自掌握战略决战时机,选定战略决战的方向,制定作战方针,规定兵力部暑,指挥我军取得了这次战役的伟大胜利。伟大领袖毛主席是辽沈战役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但是,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千方百计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方针,抗拒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推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  相似文献   

10.
对辽沈战役胜利的取得,罗荣桓作出过巨大贡献。他注重部队全面建设.为辽沈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他坚持原则,保证了军委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他拾遗补缺.直接参与指挥了战役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1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使我们能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这是传统的看法。笔者认为,济南战役是战略决战的序幕,但是,序幕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开始于济南战役。这可以从粟裕的一席话中得到启示。 淮海战役是敌我南线决战,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战役中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当有人请粟裕谈谈他建议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时的考虑,粟裕说:“谈这个问题要从豫东战役谈起。”他是发动淮海战役的最初建议者、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只有立足于战争全局,根据战争全局的情况制定作战方针,方能克敌制胜。这是毛主席光辉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地分析形势,把握全局,为我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就是毛主席把握全局,亲自组织,指挥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这篇光辉著作,感到格外亲切。这对于我们彻底批判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戳穿林彪所谓“天才军事家”的画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战争中,单一兵种的作战方式早已陈旧落伍,代之而起的是多兵种合成作战,这种作战模式从空中、海中和地面构成多层次的作战体系,能充分发挥兵种作战威力,有效地摧毁敌方的有生力量。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方式已为各国军事家们所普遍接受和运用。在新闻宣传中,战役性报道被称之为“合成军”,由于它能充分发挥新闻传媒诸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和威力,能迅速形成较强大的舆论声势和较浓厚的舆论氛围,因而,它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本文就战役性报道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战役性报道的内涵战役性报道作为一种组…  相似文献   

15.
姬建民 《中华魂》2010,(10):33-34
由于久违的感动.我不得不写下这个近乎“口号”的题目。 这源于一位叫张国福的老英雄。50多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关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他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  相似文献   

16.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到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时明确指出:“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概括而确定的表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表述,是有一个前后不尽相同的变化过程的;八路军的这一作战方针,是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提出到最后确定、最终形成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海南战役是我军建军后第一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海南战役中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说明海南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一、毛泽东阐明了渡海作战的特点,为海南战役指明了方向;二、毛泽东指出了海南战役的有利条件,坚定了我军指战员夺取战役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三、毛泽东关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是一个英明正确、富于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四、毛泽东批准采取“分批偷渡和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加速了战役胜利的进程。文章还认为,海南战役所创造的渡海作战的成功经验,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明确指出:“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我军由于坚决执行了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同敌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林彪公然反对毛主席的这一作战方针,胡说什么:“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役上一点两面,而在战术上,战斗动作上却是分散兵力”。这就充分地暴露出林彪对抗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反对打歼灭战的丑恶咀脸。十大军事原则主张把敌人四面包围起来,核心是要打歼灭战。在战役、战斗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就能使我军具备全歼敌人的物质基础,这样既有力量歼灭被我包围之敌和阻击援敌,又有力量应付意外情况。四面包围敌人,能使敌人陷  相似文献   

19.
浮山阻击战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迫不及待地调兵遣将,大举进攻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为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我军执行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抓住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所在的太岳区四纵十三旅三十九团先后参加了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1月1日~12月27日,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在四野、一野各一部的配合下,进军西南作战。在短暂的时间内,解放了川、黔、滇、康四省,歼灭国民党军约90万人。1950年春,又胜利组织了滇南、西昌战役,消灭了蒋介石在大陆残存的力量。至此,全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宣告全部解放。 我军西南作战的胜利,是同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追击方针”密不可分的。下面,笔者试就这项战略方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