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318例(401眼),其中男186(214只眼),女132例(187只眼),年龄14—93岁,平均59.2岁。老年性白内障279例(357眼),并发性白内障18例(18眼),外伤性白内障15例(15眼),先天性白内障6例(11眼)。病人术前瞳孔大小及位置正常,无虹膜前后粘连及萎缩,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无明显虹膜炎症,术后随访三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全身显像结果与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关系。方法:对20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行常规全身骨显像。其结果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对照。结果:Ⅰ-Ⅱ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0例(0%),Ⅲ期患者8例(9.5%),IV期患者105例(89.7%),总转移率为54.1%。其中鳞状细胞癌(34/92),腺癌(33/60),大细胞癌(26/33),小细胞癌(21/34);多发转移(3处以上)63例,少发转移(2-3处)37例,单发13例。结论:Ⅲ-Ⅳ期肺癌患者应实施常规骨显像,以免漏诊骨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并与3.0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水平劈核技术。微切口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39眼。小切口组:行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9眼。分别于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做角膜内皮照相并定量分析形态指标,记录并观察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以及术后3天、1周、1月、3月的视力。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AVE和E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微切口组的视力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同轴1.8mm微切口与传统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相比,没有增加角膜内皮的损伤,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的优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2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月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0.3的162眼(84.4%)。术后3个月≧0.3的181眼(94.3%),散光0.99±0.55D结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良好疗效,手术方法易掌握,费用低,特别适合农村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邵武市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和儿童盲等常见眼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分级-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调查15411人。其中城区3个单位,4411人,占样本总量的28.6%;山区5个单位,5142人,占样本总量的33.4%;近郊4个,5858人,占38.0%。结果在14118例受检者中,视力严重损害者共436例,624只眼。其中,白内障415只眼,占66.51%。其它依次为:角膜病(6.09%)、眼底病(5.93%)、青光眼(5.13%)、屈光不正和弱视(4.65%)、眼外伤(4.49%)和翼状胬肉(2.88%)。结论本调查结果提示我省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应以治疗白内障为主,以及青光眼、眼底病等我省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和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在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我省防盲治盲规划是消除可避免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13例1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的AMD进行TTT治疗。光斑2.0mm,能量150-225mW;光斑3.0mm,能量200-325mW,照射时间60S。治疗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4个月,通过视力、全视网膜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5只眼视力提高,占35.7%,8只眼视力稳定,占57.1%,1只眼视力下降,占7.1%。FFA检查显示:TTT治疗后1个月:6只眼渗漏停止,占42.9%;2只眼渗漏好转,占14.3%,6只眼渗漏持续,占42.9%;对渗漏持续的6只眼经多次TTT治疗后,渗漏完全停止。再次行TTT治疗者6只眼,占42.9%。治疗随访期间无明显治疗副作用。结论:TTT治疗能使大部分高度近视患者的AMD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封闭CNV,使用安全,但激光治疗参数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呼吸道感染后急性发作,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呼吸、心力衰竭而死亡。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0例均为本院2004年至2007年住院病人。病例选择符合1984年全国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的报道、分析,引起对棘阿米巴角膜炎的重视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收住院的22例(23眼)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诱因:戴角膜接触镜者2例(3眼),污水溅入眼内者1例(1眼),异物溅入眼内者2例(2眼),眼睛被异物刺伤者6例(6眼),原因不明者11例(11眼)。22例均经10%KOH或生理盐水湿片法镜检查见棘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经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危险因素除了佩戴角膜接触镜外,角膜外伤、异物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机械劈核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10点半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25例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一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0%、89.6%,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视力为≥1.0占76%;术后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78±0.66D。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高负压低能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切口自闭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婚前对象这一特定人群的发病情况,我们对1995年5月-1998年11月3234对婚前对象来我院进行医学检查,将检出的34例性病,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材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来自该段到我院进行医学检查的3234婚前对象,按照“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常规”要求,对每个受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和血、尿常规、梅毒筛查、转氨酶和乙肝表抗、女性阴道分泌物、滴虫、霉菌等检查。男性对象在尿检中有发现LEU(白细胞)异常,进行尿道口涂片找淋球霉。将上述检查发现的34例性病患者,(符合全国20所高等医学院校协编教材《皮肤性病》所制订的诊断标准),转诊省妇幼保健院和其他上级专科医院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1.
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2005年12月,同时行PET/CT及诊断性CT检查的1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岁)病例资料。结果:诊断性CT的扫描,15例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诊断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烧伤是种较常见的特殊性外伤。南方均以生活烧伤居多。我院烧伤科自93年5月~95年12月共收治1039例烧伤病人,统计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039例烧伤病人中,男性624例(占60.05%)女性415例(占39.95%)、一年中以夏季最多(占46.10%)。1、年龄分布:详见表1—1,本组病人中以婴幼儿期(3岁以内)占41.86%最多,其次是成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餐后血糖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者(C组)20人,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规范治疗糖尿病后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B组(20例)规范治疗糖尿病后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上。分别测量三组患者颈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数值,并计算管径狭窄度。结果餐后血糖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RI和PI显著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出现早且严重,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上组更明显,诊治糖尿病应常规检查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职业院校运用ISO管理工具,提高教学设备完好率。方法:从潍坊市某护理职业院校2011级32个班级中,随即抽取10个为实验组,10个班级为常规组。两组学生因素在年龄、性别、专业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教学仪器(投影仪)均为同一时间安装,具有可比性。常规组实行常规管理,实验组实行ISO管理。半年后,对教学仪器(投影仪)的完好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完好率为62.70%,常规组为5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护理职业院校教学设备(投影仪)的维护中,引入ISO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教学设备(投影仪)的完好率。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无须拆线、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开展应用。我院施行此项手术以来,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73岁,平均47.5岁。其中胆囊结石36例,胆囊息肉14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例。平均术后3.8天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LC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新方式,大多数患者抱着愿意接受治疗而怀疑的心情住院。针对这种情况,除周到细致的护理外,应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类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52例交通事故类鉴定案例,自拟内容逐一统计。结果:单纯智能损害19例(占36.53%),单纯精神障碍12例(占23.07%),智能损害合并精神障碍17例(占32.69%),癫痫4例(占13.7%),符合伤残标准48例(占80.0%)。结论:受伤情况和精神伤残等级精神障碍的发生及文化程度与智能状态均无对应关系。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和精神伤残的发生以及智能损害程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模式实施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后获得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3月31日~2021年03月31日收治的8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常规护理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组(PDCA循环模式管理),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细节、护理质量、护理规则、护理严谨、护理态度)评分以及差错发生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护理细节(91.25±2.59)分、护理质量(91.33±3.02)分、护理规则(91.49±4.21)分、护理严谨(91.82±5.35)分、护理态度(91.96±6.03)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护理细节(79.31±4.06)分、护理质量(72.86±4.79)分、护理规则(79.66±5.23)分、护理严谨(80.19±6.52)分、护理态度(81.79±5.85)分(P<0.05);PDCA循环管理组差错发生率(2.50%)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20.00%)。结论PDCA循环模式有效运用后,观察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差错事件发生率,改善程度显著,可促进消化内镜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莆田荔城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新三联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胎儿的胎心改善率(96.88%)与对照组胎儿(62.5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重度窒息、轻度窒息、正常的新生儿例数(0例、2例、30例)与对照组新生儿(3例、9例、20例)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使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葡萄糖转运子1(glucose transporters1,GLUT1)是晶状体上皮细胞摄取房水中葡萄糖的载体,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GLUT1结构及表达,以及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的患病率和绝对人数都在不断上升。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近100万,其中有近40万人最终失明,每年实施白内障手术约60万例。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干眼,患者术后抱怨眼睛干燥、疼痛、刺激、烧灼和异物感。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已经成为了公共医疗的沉重话题,应当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