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余超  阳雪 《社会工作》2011,(16):70-72
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新空巢家庭为例,在研究中年空巢夫妻情感支持状况的数量和质量层面的基础上,认为子女的离开对中年空巢夫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子女离开后,中年空巢夫妻的适应状况良好,情感支持内容丰富,同时情感支持提供者与情感支持接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率与情感支持的作用密切相关,并提出精神自养应成为中年空巢家庭“养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谢桂华 《社会》2009,29(5):149-167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以徐州市为个案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潘明信 《社会工作》2009,(21):60-61
“空巢家庭”是指在最后一个子女离开后,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据最新统计,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在全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其中,单身老人户占11.46%,只有一对老夫妇户占11.38%。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的比例,山东省最高,达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  相似文献   

6.
“空巢家庭”成主流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也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在二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  相似文献   

7.
许加明  蒋晓玲 《社会工作》2015,(2):35-40,59,126
随着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居家养老是当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理想化的养老模式,但仍存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境。为提高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组织空巢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养老平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种类型的智能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空巢老人“孤独死”现象本质上是中国空巢养老问题的突出反映,更是空巢家庭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极端结果.随着中国社会的“少子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发展,在“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双重压力下,空巢老人“孤独死”个案将会持续增多.空巢老人“孤独死”拷问着社会道德良心,呼唤着家庭亲情伦理.日本社会高龄者“孤独死”问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责任主体必须未雨绸缪,进行养老资源和养老支持的充分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移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留守国内居住的新移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这些老年父母认为女儿、已婚且育有孩子、提供日常照料、收入越高、越孝顺的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亲近。同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非独自居住的老人,越趋向认为其与子女的情感更亲密。移居国外的子女与国内居住的子女在对父母情感支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老年父母与移居海外的成年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没有由于空间距离拉大而疏远。  相似文献   

10.
刘同昌 《社会》2004,(12):20-24
研究背景及方法 1.研究背景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它通常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家庭。"空巢"是一个寓意深长、形象生动的用词,它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现代社会家庭周期中代际关系的演变特征。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  相似文献   

11.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对烟台市230位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空巢”与城市老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空巢”与老人的孤独感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的老人自愿选择与子女分住;代际间的交往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影响老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及对自己赡养现状和子女照顾的满意度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烟台市,“空巢”对老人的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婚姻状况和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老年孤独感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市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在下降,而独居和只与配偶同住的比例在上升,由38.74%增至58.17%,老年人空巢居住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目前,老年人的主要居住安排方式已经由"三代同住""与儿子同住"转变为"只与配偶同住"。2010年将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不与成年子女同住。一些主要的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可能会和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时讯快递     
正安徽省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启动政府购买近日,安徽省宣城市正式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项目启动后,对安徽省宣城市本行政区域内,69周岁以下(含69周岁)城乡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三无"对象和农村散居五保对象;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城乡"三无"对象、农村散居五保对象、享受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且子女生活困难的老人以及在本行政区内无子女照顾的低收入空巢老人,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养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升  吴中宇 《社会》2003,(3):20-23
中国养老问题的真正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的不断扩大,抚养比的逐年增高,空巢家庭的 不断增多,急需培育社会养老机制。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就业是影响家庭养老的两个很显著的因素。当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空巢  相似文献   

16.
锐词     
正床东床东,也是宿舍床位的出租方。在学校宿舍里租上一个床位,安全、方便,更不用提远低于周边民宅的租金。妥妥的性价比吸引了不少考研、实习的外校人员。无需住在宿舍的学生将自己的床位转租出去,扣除宿舍费收益也颇为可观。这看似"双赢"的商机在北京高校持续走俏,却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的界定侧重于生存状态的"空巢",多带"空寂的巢穴"之义,可引申指向为情感空虚寂寞。  相似文献   

17.
钟鉴军 《探求》2005,(Z1):120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固有的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管束表现为专横而缺少民主气氛,家长要求子女做出适合成人世界认可的、恰当的行为,而不太注意子女自己的情感的表达和观点的表达,家庭中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父线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需要的时候,却极少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极少家长具有"倾听子女心声"的素质.在中职生中,无法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为数不少.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在现实仍可找到大量参照物的时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主要地集中到"好好读书"上,过度的期望值与不合理的对学业的要求造成他们情绪上的焦虑感、负罪,认识兴趣淡漠、感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讯     
《今日辽宁》2014,(10):8-9
<正>依法生二胎享生一胎相同待遇9月22日下午,出席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享受生育第一个子女时相同的假期和工资福利待遇。因此建议:职工晚婚的,婚假增加7日;晚育的,产假增加60日,男方护理假为15日。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享受本条款规定的生育第一个子女时的相同待遇。  相似文献   

20.
崔炜 《社会福利》2011,(1):38-39
老龄化的挑战与社会工作的回应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空巢化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53%,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到21世纪40年代,将达到峰值3.2亿。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老人的家庭空巢化趋势日益凸显。“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亲人照顾的老人,或者是无儿无伴的孤寡老人,或者是与儿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人。据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