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熙年间“宣南”的士人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交游本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而“宣南”的文人交游 ,又因京师特殊的中心地位 ,格外引人注目。在清代 ,“宣南”的士人交游与有清一代的思想、学术、诗文风气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借助各种诗文著述中的星散记载 ,以“见之于行事”的方式 ,清理和爬梳康熙年间“宣南”士人交游的实况 ;在立足史料的基础上 ,借许多片断的相互勾连、拼接 ,勾画出虽不尽完整 ,但真实可信的“宣南”士人文学交游图景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122-127
"燕台七子"作为清初京城著名文学团体,其成员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燕台七子"诸成员在京活动时间进行考证,推出结论:"燕台七子"的人员构成,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周茂源曾作为这一文学团体尚未成型之时的重要成员在京城活动。直到顺治十二年以后,陈祚明入京,周茂源则外放而离开京城,"燕台七子"成员才最终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3,29(5):95-100
在清初经世致用学风中有不少学者是逃避功名的遗民及其子弟,他们性情大多特立独行、不入流俗,交游大多以性情中人为同类,人生境遇大多坎坷,所学无用武之地。京籍的刘献廷便是这一风气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在评价清初文人及其作品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馆臣对清初文学图景的建构。四库馆臣在建构清初文学图景时,不仅极力彰显清初文学与明代文学的异质性,更在反驳明代文学的基础上力图勾勒出一幅以学问为根柢、风格醇雅的盛世文学图景,并以王士禛“神韵说”为清代诗学特色形成的标志。四库馆臣以此建构起来的清初文学具有明显的缺陷,如遗民、贰臣群体中重要人物的缺席,明清文学继承性关系的主观割裂等,这是典型的以政教统摄文学的官方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年间,以唐鉴为核心,从其问学的倭仁、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吕贤基、窦等在京理学士人形成了一个交游群。这一维持数年的交游群体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开启了晚清程朱理学的两种治学路向。晚清程朱理学的复兴可以说肇始于此。  相似文献   

6.
承剑芬 《学术交流》2012,(12):188-191
陈维崧作为清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其词风从冶艳、沉郁再到豪放的变化,一方面缘于人生遭际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他在不同时期与众多词人之间相互砥砺、激荡、融汇的结果。在传统的词风分期基础上,以其师友交游为切入点,以时间为脉络,清晰梳理陈维崧词风在不同时期因受师友交游影响而呈现出的绮丽冶艳、凄怆沉郁以及慷慨激荡等不同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研究词人创作风格的变化,并从其千回百转的命运经历中,体味其词风的分期、流变与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宋史·文苑传》认为王安石和曾巩都对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起而和之”.在分别考察王安石与欧阳修、曾巩的文学交游细节后,发现这一观点有待商榷.王安石与欧阳修的交游,以相互欣赏为基础,但一方面王安石未曾回应欧阳修所提的文学建议,另一方面也婉拒了欧公想要托付文坛衣钵的愿望.王安石与曾巩的交谊虽然深厚,但留下的相关诗文中真正讨论文学的内容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曾巩与欧阳修文学交游的种种细节,标明他才真正是古文运动的追随者和支持者,而王安石对欧阳修主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保持了一种疏离的姿态,或者说在北宋古文运动前期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李西西 《学术交流》2023,(10):181-192
清初江南文坛的盛况,不断吸引他域文人来此交流,这种互动拓宽了江南中下层文人的视野,为他们文学思想及创作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了契机。任源祥与侯方域的交往就揭示了这一点。任源祥游宋访侯对他的生活与思想发生了最为重要的影响。任源祥与侯方域交游的缘起:一是侯方域入清以来思想转变及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二是任源祥放弃生员身份后选择“立言”的结果。三是任源祥、侯方域二人文学观念相合的结果。任源祥北上游宋并抵商丘吊唁侯方域,应该说谋生或寻求际遇等现实目的是此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答失蛮诗人萨都剌生活在宗教繁荣的元代的后期,与道教徒交游甚广,在其作品中多有涉道诗词.它反映了蒙元统治者所采取的包容并蓄的宗教政策,道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特征,道教与元皇室和社会各阶层的互动关系.这些涉道诗词,无疑属于道教文学的范畴.其在语言特征上,尤为蕴涵着道教文化的符号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旗人封爵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 ,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攸关 ,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本身拥有的特权和旗人重爵传统在清初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清代旗人在爵位封赠过程中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成为清代历朝相沿的法则  相似文献   

11.
高春艳 《唐都学刊》2014,(3):31-34,64
李因笃是清初著名学者、美学大儒,在经学、实学、文学、音韵学方面皆有建树.运用文献分析、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系统阐述其漕运思想,认为李因笃系统梳理了古代漕运历史和漕运思想,并针对清初漕运现状,提出了“三要”“五举”“六说”组成的漕运治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以至整个清代文学(主要指诗文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钱谦益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应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研究》编辑部的邀请,日本和歌文学会、中古文学会常务委员、《日本研究》特邀作者、日本大学杉谷寿郎教授,于1987年6月7日至8月21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杉谷教授为辽大日本研究所做了题为《从“咏柳”和歌看日中两国古典文学交流》的学术报告,双方就两国古典文学交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华期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李芒会长、吕元明副会长分别会见了日本客人。杉谷教授尚与京、沪、辽、吉  相似文献   

14.
韩愈和白居易交游考刘国盈在中唐的文坛上,有两大文学改革运动: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韩愈和白居易就是这两大文学改革运动的领袖性人物。然而,这两大领袖性人物的关系,却相当冷淡。李汉编《昌黎先生集》,称“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  相似文献   

15.
李舜臣的《岭外别传: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是第一部研究清初岭南诗僧群体的学术专著。该书详细论述了清初岭南诗僧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群体构成、生活形态、结社活动、诗心、诗学、诗貌及金堡澹归和石濂大汕这两位诗僧代表。该书考论扎实,文笔优美,特色有三:一是历史、地域、群体相结合的视角;二是僧传、佛学、诗学相勾连的考辨;三是会通、专精、感悟相交融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创作与东晋玄言诗风格迥异,南朝的文论家和史学家对他的诗人身份没有给予应有的认可和评价.陶渊明的家世影响、交游情况以及他"质性自然"的人生观,是他与东晋诗坛疏隔的原因.田园题材的创新,士大夫精神家园的找寻、获得与传播,昭示了陶渊明与东晋文学疏隔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红霞 《唐都学刊》2004,20(2):33-37
隐逸风尚的盛行 ,使唐代文人与隐士的交游十分密切 ,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中得到集中的反映。这一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基于对隐士学识修养的敬服、道德人格的敬慕、恬逸生活情趣的企羡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6):175-178
作为"目前学术界出版的第一部研究苏舜钦的专著",杨许波博士《苏舜钦研究论稿》以其多年专研苏舜钦的深厚积累,融通文史的学术气魄,探赜索隐,觅源固本,总结论述苏舜钦及其诗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沉潜考索生平、交游、文学等诸层面的事迹,独断创新异于他者的见解思考。该书谨严求实,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促进苏舜钦研究向更深层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志菲 《东西南北》2013,(20):26-28
2013年8月15日,黄永玉90华诞。之前半个多月,收录黄永玉美术、文学两大类创作的14卷本《黄永玉全集》作为贺寿之木L在京首发。  相似文献   

20.
江增华 《社科纵横》2009,24(4):102-105
施闰章在清初诗坛享有盛誉,在官场上也颇有声望。其在清初出仕的原因除了一些普遍性的因素外,作为个体的他出仕的原因还有:一是他在明朝没有官籍,清初出仕没有心理负担与外在舆论压力;二是为了完成自己登仕与家族父辈希望他出人头地的夙愿;三便是考虑到要以俸禄养家。而清初出仕的施闰章,其心态是矛盾复杂的,既感激,又害怕,时时担心大祸临头。做事时谨慎小心。他在清初为官,其内心世界并不愉快,时而萌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