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社会学意义上的流行音乐研究惯于将音乐作为一种对位式的单向身份认同方式,这一辨别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工业社会的消费逻辑合力绞断了这一单向的身份认同方式而使两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认同关系。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每一次身份认同关系的变迁,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自我风格的嬗变,而其背后所潜藏的却是中国社会特殊意识形态规约与社会文化制约下主体追寻自我身份的历史。因而,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风格的认同阐释本质上也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体性成长的有声解读。  相似文献   

2.
陈绪石 《学术交流》2004,(7):128-131
在新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创作中,作家以男性为主,它们的主要意图是以女性的悲剧来批判封建男权文化,强调女性解放的必要性。稍后的女性小说则在此基础上倡导女性主体意识。茅盾笔下涌现出一批革命女性,但为女性小说确立典范的还是女性作家,她们塑造的女性才是现代的、建立了女性意识的女性。女性小说不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因为男女作家各自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差异,故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意识形态是以核心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现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为依据,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实践指向的思想观念体系.市场经济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发展意识和全球化意识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整合性、导向性、实践性和经济性是其明显功能;与时俱进品质、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利益取向、包容与斗争统一是其核心价值取向.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意识形态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斗争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5.
何嵩昱 《社科纵横》2008,23(5):109-110
在影视文本中,影片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叙事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影片制作人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通过对新时期女性电影叙事类型的考察,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电影制作者们尚缺乏把握世界的力量和操纵权威的信心,中国女性要想获得权威的表达、建构有力的"女性叙事话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力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要不断提高党驾驭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二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三要积极拓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制度与生活"是立足我国社会的特定研究范式,其建构和运用突破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制度和生活之间的接榫点,内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用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观照生活、回应生活的过程,既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的过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获得大众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文革”结束后,厘清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遗产,解构“文革”意识形态、重构新型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社会危机、开创崭新局面的关键抉择。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在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转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取向、精神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范亦菲  范秋迎 《社科纵横》2012,27(12):13-1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适应新情况,积极采取新举措,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精神支持.系统梳理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性别的差异,流动给两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同.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研究者解释流动对于女性的意义方面的不同视角、贡献及不足.文中将对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划分为四种进路:一是以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二是以对父权制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三是心理层面的分析,探讨流动经验对女性的心理效应和女性的主体性;四是强调多元视角,探讨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交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包燕 《浙江学刊》2007,(6):117-122
本文以"文化身份"的视角,聚焦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及其都市情绪电影。作者认为:对于新生代而言,其以"未完成的怀旧"为母题、以"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为隐性结构的都市电影,因其面向现代的质疑姿势,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现代主义文化立场和主体身份建构冲动。但这种文化上的"现代性"拷问通向的是"后现代性"的发现和主体身份的弥散。而这种弥散进一步体现在:由于影像中都市和都市个体的被符号化和情绪化叙述,这批以文化反思为隐性诉求的现代主义文本事实上落入了后现代的平面化叙事陷阱,从而参与建构关于现代都市的平面想象和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3):13-17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渗透给中国,使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变化,影响他们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本文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87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研的形式,从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四个层面来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新状况。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6):73-78
身份认同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自身的同一性问题到个体对于群体的归属问题,再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社会范畴化问题,并同时伴随身份认同研究的多元嬗变与分化过程。其中,关注以族群/民族、宗教等文化身份为分界的认同问题成为学者们应对世界冲突难题下的研究焦点。由此,对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应是为了分析身份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以及在身份互动过程中的认同分化与整合进程,为寻求化解和消除群体与社会在互动过程中国对民族、宗教等单一文化身份的强调而产生的偏见、排斥与对抗的方法与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现代传播学理论 ,回顾总结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况 ,分析了国际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负双重影响 ;研究了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文章认为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消解国际互联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压力 ,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是一项严峻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16.
朱亦萱 《社科纵横》2008,23(12):122-123
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的多元,整容越来越受到现代女性的欢迎.整容之风的日益盛行开始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关注,电影也将视线转向了这一现象,本文拟以韩国两部有关整容的电影<时间>和<灰姑娘>为例,分析整容风行现象折射出的当代女性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7.
李沁叶 《社科纵横》2014,(8):139-142
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的童话《忽至森林深处》以隐喻方式反映大流散过程给犹太人带来的文化同化、身份困惑与身份特征再造诸问题。身处异质文化中的犹太人屡遭迫害,种种迫害就其文化本质而言,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以不同方式对犹太人进行的诸种强制性文化同化与文化消解,但其结果是在客观上唤醒了犹太人的身份意识、民族意识,推动了犹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被欧洲文化同化后的犹太人将自己视为欧洲文明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强烈的身份困惑。对自身多重性身份特征的认可使身居异质文化中的犹太人在"犹太"与"非犹太"间获得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对于犹太人寻找文化归属、界定自身文化属性、化解身份困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19.
女性文学不单纯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 ,也并非仅仅体现为细腻、委婉等外部风格 ,而更重要的在于女性文学应该从女性的角度提出女界人生 ,女性世界的特有问题 ,从女性意识在文本中复归的轨迹中 ,探寻妇女解放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是新时代乡村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研究女性群体在家庭事务以及乡村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使命,关系着整个基层社会的发展.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家女"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身份建构与乡土社会治理问题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一名"农家女"的生命历程研究,以社会变迁视角解读女性主体在家庭与社会之间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