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民族主义置于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大背景下,勾勒了它在晚清至当代的发生及变迁的历史,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揭示民族主义在现实环境下形成的偏狭激烈的品格。文章认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应受到质疑,而它内部非主流的思想资源应得到发掘,以提供新的现代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萌生,甲午战后,更是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狂飙巨澜,由此造成了文学观念、文学传统、文学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开始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巨大转型。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外力冲击下中国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产物 ,其民族主义话语从本质上来看体现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诉求 ,它能以一种多元主义的文化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交锋 ,具有合理的取舍和明确的现代取向 ,其意义非“保守”一词所能容括。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1):131-137
现代女性写作与现代文化的转型共生,现代女作家是现代文化转型最直接的受益者,她们的涌现依赖于从晚晴开始的西学东渐的维新思潮,由民间、新派士人与官方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现代文化转型。从戒缠足的身体解放,废科举、倡女学,到女子就业的社会需求与现代报刊出版制度的繁荣,都为她们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文化的风土,萧红的命运与创作道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首先是天足与现代学校体制内的课程与国民教育,帮助她们完成了身体与知识结构的转型,以全新的形体姿态、着装与写作内容、情感方式与发表方式,完成了文化身份与作家身份的转型,尽管承受的文化压力与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但已经是属于自由职业者的现代文化种群中,以稿费为生的职业作家。萧红以宗教式的热忱投入文学事业,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在司马迁开创的史传文学、悠久的哀祭文功能、基本的汉语修辞语用与时空同体的时间形式等方面,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一个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5.
贺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以复兴民族文化、重塑儒者形象为己任,亦致力于儒化西洋文化、尝试学术建国,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世情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文化转型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路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强"四个认同"教育;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升各族人民整体素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民族主义与现代拉美文化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拉丁美洲既持续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同时又保持着本土文化的核心部分,这就使得拉美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混杂性、开放性,以及民族特性和世界主义倾向的共存。  相似文献   

8.
“两浙”文化在原型构成要素上,具有“博纳兼容”、“经世致用”、“刚柔并济”和“开拓创新”和诗性品格特点。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两浙”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建构开放理念空间的文化场,一种耻为人后的忧患意识和心理认知方式,一种不断向外开拓进取的精神巢穴,并以其独特的开放进取的文化原型,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当前世界上有两种明显的迹象,其一是形形色色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其二是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本人认为,要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认同,同时要维护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如此方可推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文化发展需求(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发展需求)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水平的矛盾。当前社会发展风云变幻,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迟发外源性、非均衡性、复杂性、长期性、包容性等特点,论述文化转型的阶段目标和基本原则,中国应强调把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作为文化转型的支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六大着力点:突出文化的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性、突出"四个力"的标志性、"一体多元"文化发展的格局性、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外部条件,并且造就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两次机遇.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的现代转型.这三个层面文化转型的逻辑是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近代开始现代转型 ,在五四时完成现代转型。语言是构成文化的深层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语言的变革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正是通过语言变革而完成的。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3,2(5):78-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民族主义追求的目标本身就是超越传统的现实目标。因此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批判传统和追求现代性两个基本面相。批判是手段 ,现代民族国家是目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深层起源使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帝国主义掉以轻心。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在填补价值真空和民族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必须坚持自我批判以防止变成种族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民族主义是相当晚近的发明。其理想和实利的自然结合使它颇受政治家的青睐。应充分认识民族主义的双刃剑功能。现代民族主义包括多种诉求 ,其中 ,民族文化是民族主义的深层载体 ,今天看来更有不同寻常的价值。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文化既面临挑战 ,又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较而言 ,现代民族主义有强势和弱势之分。中国民族主义及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19.
有线电报是第一个能够准确传递远距离信息的电子媒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观念更是经历了文化精神、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及至今日,电报所塑造的突破时空的信息传递观念仍深刻地影响现代通讯方式和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黄发有 《河北学刊》2004,24(2):129-133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世纪交替时刻,中华民族以实现文化复兴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为核心目标,民族主义以提高民族声望、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要务,追求民族文化的自主发展与自由繁荣,因而具有较为鲜明的文化主义色彩.同时,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与民族混融成为普遍现象,狭隘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受到现实的多种制约,民族主义开始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自主性与同一性问题,这就削弱了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