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亚南同志应浙江省经济学会的邀请,以《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是各种庸俗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学习‘资本论’,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为题,作了三次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第二部分,阐明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通过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资本论》与作为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的一般基础——政治经济学二者的研究对象,澄清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校正多年来在经济理论研究方向上的错误。一经济理论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段话的不同理解,最主要的是对“生产方式”一词的不同理解,从而敷衍出许多见解。归纳一下,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外有三种观点:(一)研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是为了获利而积蓄起来的“物质资财”,所以资本仅被理解为自然的、永恒的和非历史的“可感觉物”.对此,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只看到了资本的“物质”方面,却忽视了使资本成为资本的“形式规定”.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本质的理解,正是通过抓住这—“形式规定”,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抽象力”,揭开了资本物化现象背后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关系”本质,从而使资本这一“隐形者显形”,最终破解了资本之谜.可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诚如孙越生先生所说:“在历史上,统治中国最久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官僚政治。……但是,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浩如烟海的著作里,专门系统地批判官僚政治的书籍,却是寥若晨星!”今天该是对官僚主义作彻底清算的时候了,这是涉及到改革事业成败的重要之举,“此幽灵不除,中国现代化难成”。不久前,有人建议重读李自成,而我们觉得重读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意义决不在重读李自成之下。  相似文献   

5.
罗耀辉教授,男,汉族,1929年9月生,四川绵竹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现为兰州商学院马列部教授。兼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经济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商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兰州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罗耀辉教授自从教以来,崇尚学而不厌、海人不倦的精神。在教学生涯中,他治学严谨,尤重育人。他的理论基础雄厚,知识宽广,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与理论发展状况有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主题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资本论》,从原理到方法论都可以看到《资本论》的强烈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资本论》的延续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继《资本论》之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相比,既具有一致性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皮凯蒂认识到财富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依据大量的数据探讨了资本积累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一种证实;另一方面由于皮凯蒂所处立场和研究视角与马克思不同,所以,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由此提出的通过征收累进税、完善民主制度等资本主义改良措施也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皮凯蒂的研究没有将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囊括在内,其分析并不适用于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于机会不平等,根据经验分析可以获知,中国的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具有较大的贡献性。而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和家庭背景因素是影响中国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其中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中国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减少社会中的机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此文系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为肖永年、王慎之,华光彦同志编写《<资本论> (1—4卷)学习问题解答》一书撰写的序言,该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卫兴华教授在文章中阐述了《资本论》与杜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搞活的一些理论问题,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智慧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它不仅使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革命,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灭亡规律,尤其是论证了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由来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论》为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提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正因为要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从而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本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以及劳动力商品等等。从而创立了马克思的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第二,提出和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彻底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为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无法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特别是对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科学体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取得了辉煌成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和历史使命,而且大大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它从假说变成了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离不开《资本论》。由于马克思生前没有来得及写一本纯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在《资本论》中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更集中,所以研究《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马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列宁正确地运用《资本论》的理论科学分析当时俄国实际状况的结晶.《资本论》对列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论》指引列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列宁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批判民粹主义,列宁在《资本论》启迪下系统研究黑格尔哲学.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典范,运用其中的理论和方法、特别突出运用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的唯物辩证法,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刻研究,撰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明确提出和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和最高阶段,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为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内胜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十月革命后,列宁又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制定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纲领及各项方针、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一部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的种学巨著。诚然,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看成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否定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马克思在理论研究上的明显缺陷和局限性。马克思甚至从来没提出过“现代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只是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进行概括。但是,这并没有妨碍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现代市场经济特殊形式的分析中,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资本、剩余价值和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劳动社会化问题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要胜利的理论根据,就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①所以政治经济学一定要研究个人的劳动怎样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称作劳动社会化的过程。由于对劳动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对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劳动是不是社会化劳动,还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过程既然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来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是一种哲学超越或存在论超越,《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新哲学。这种新哲学建立在对"哲学的两个耻辱"反思的基础上,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出发点"此在",其所共在的世界依旧是抽象的、无区别的生活世界,从而决定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诗意的形而上学救赎。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因此,其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世界。这样,马克思就把人类的解放诉诸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存在论也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即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论。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所开辟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7.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当人们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本刊编委、历史系副教授李柏录送来了他参加编撰的两本书。一本是《简明中国古代史》,由张思恩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共48万字。这是有十三所院校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辛勤笔耕的结晶。李柏录同志编撰了第三编的第八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教授担任本书的顾问,指导编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一个前提条件是进行《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和清理。大而言之,可以把《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分为如下类型: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资本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嫁接"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现","马克思学"的指归和MEGA版的编纂原则。对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而言,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经典是需要反复研读的,即所谓常读常新;但这种反复的阅读和阐释应该构成一个前后连续、渐次提升的序列或阶梯,以保证人类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随着时代和思潮的转换而"忽左忽右"、"可左可右"。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三卷是继《资本论》第二卷问世后,于1894年年底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编辑出版的。恩格斯指出:“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术上甚至超过第一卷。”它将给人们以雷鸣电闪般的印象,因为它第一次从总的联系中考察了全部资本主义生产,完全驳倒了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恩格斯写道:“这个包含着最后的并且是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的第三卷,一定会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反响”,“只是由于这一点,我们的理论才具有不可摧毁的基础,我们才能在各条战线上胜利地发动起来。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