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互文性"是后现代文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文学翻译有着较高的解释力.此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女儿曲>等诗词曲赋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互文性"与"可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文"程度高的文本其"可译性"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互文性理论强调不同文本互相影射,互相参照,形成一个庞大的符号辐射系统.互文性理论把文本研究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因而对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广告用语多为指涉频率高的强互文性文本,互文语境大,联想意义丰富.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通常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本文拟从互文性的理论源泉、确立及划分把握互文性的理论脉络,根据"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的划分简要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探讨广告语篇是如何利用互文性获得强烈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充分实现广告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界对互文性理论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主旨思想,即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是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通过评析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区别性特征,论述该文本观在互文性理论中应占有的理论地位,旨在弥补当前学界对互文性理论阐释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每个文本都具有复杂性、异质性和多样性,任何文本的意义都要依赖其他文本的意义才能完全阐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的语篇特征,和主题互文链。热奈特提出了跨文本性概念,并划分了五种类型的跨文本关系,本文侧重介绍其中的副文本互文性。本文应用上述理论,从主题互文链、再语境化和副文本互文性三个层面分析《北京遇上西雅图》。该电影的主题和它的前文本《金玉盟》、《西雅图夜未眠》等建构了两条清晰的主题互文链。海报、电影片花、剧组的媒体推介和访谈活动构成了该电影最广义的副文本,并最终促成了其五点二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两个文本<美狄亚>和莫里森的<宠儿>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将"弑婴行为"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能指进行文化解读,指出真正的弑婴者不是古希腊社会的父权制和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而是两位悲惨女性背后不断成长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易位"理论.从内部互文性的角度对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进行了解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四个文本之间互文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小说主人公布王奥妮心理发展的分析,以探讨这部后现代文本的不稳定性:心理上的不稳定使得布里奥妮不断否定和颠覆自己的作品,不断尝试通过对旧文本的改造建立新的文本,从而推动她的赎罪心理的实现和这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鲁敏长篇小说《六人晚餐》是一部呈现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变革背景下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兼具现实品格、史诗力量和象征意味。小说中玻璃屋这一核心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是一个爱情镜像、一座爱情堡垒;它是企图超越世俗生活的一座堂吉诃德式的海市蜃楼;它更是一种渴望精神救赎的人类冲动,不啻于宗教意义上的神秘圣杯。  相似文献   

12.
新闻学是一门“间性”学科,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间性”和“文本间性”方面。学科间性研究是“大间性”问题,主要是学科外延;文本间性是“小间性”研究,强调文本内容、结构、思维的写作借鉴。另外,新闻学的实践理性也特别强调观念转变,比如从“起源学”向“发生学”转变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文性”概念的提出,为广告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广告创作提供了崭新视角。成功运用互文策略,巧妙地在广告文本与源文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语境的转换或对比,可以增强广告文本和源文之间某种意识形态或语义方面的张力,从而增强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广告语言互文性主要表现为广告文本对传统文化因素(传统文本)的借用、模仿及对流行文化元素(流行文本)的改编、借鉴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衍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而微博应用程序作为新的交际媒介提供了充实的网络新词作为语料。经过对网络新词的归纳分析,网络新词语义呈现出以下特点:语素变异、语义范围扩大化、语义感情色彩反转化和结构互文化,而词缀结构压制、词汇压制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压制是网络新词语义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阿什贝利是美国后现代诗歌“纽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将诸多后现代元素加以混合,力求探寻诗歌写作的本质。通过研究阿什贝利诗歌中的互文性,戏仿,并通过游戏式阅读对其诗歌进行超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阿什贝利的诗歌中,真正的意义迷失于词语的“无限”能指中,只有在后现代多语境的重叠下即超文本解读中,通过对传统诗歌文本的转化和吸收来进行比较,才能理解阿什贝利诗歌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校园三部曲”看戴维·洛奇的文化融合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研究为切入口,旨在揭示洛奇在"校园三部曲"中所体现的多元文化融合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双重结构和互文手法的运用使三部曲充满了多元性和对话性,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契合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题,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就是网络中“在线写作”和阅读的文学样式,是计算机网络媒介与互文本观念联姻的产物。无论就其外在活动方式还是内在精神而言,都体现出明显的互文迹象,它最明显地反映了互文性的特点,是有史以来互文本的最高典范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用互文性理论分析《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部福音书,可以发现不同文本之间具有特殊的暗含关系和对话关系,它们同时又使每一个文本各自存在独特的意义。这种暗含关系和对话关系有赖于引用、拼贴、选择等手段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认为伊甸园神话故事即为哈代所著《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原型,运用"互文性"的理论,分析了《苔丝》(文本)和伊甸园神话(前文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苔丝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0.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互文性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本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虽然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范畴,但它们对于文本的阐释策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从“互文”到“互文性”的演进,反映了人们的阐释视野日渐开阔,并进一步认识到文本意义的本源不仅仅在于自身,还取决于他者对自身的映射。这种阐释观念的演进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在文本意义产生问题上对于自我中心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