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创作和接受分别处于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的两极,因此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也就呈现为两极.在20世纪以前,文艺创作探究往往具有一种神秘化趋向.在20世纪,则主要有精神分析学说等作为理论的凭借.至于接受心理,除了这些一般心理学的理论资源外,还多了一些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的理论的支撑,譬如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来建构关于文艺接受心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大跃进文艺发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大跃进文艺的发生看做极左文艺思潮或领袖政治的产物。这一看法有着合理性,但却忽视了群众介入文艺这一历史因素对大跃进文艺发生的影响。宏观把握20世纪前半期的文艺发展,可以发现其呈现出知识分子一群众的转向趋势,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合法授权则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大跃进文艺之根早已种植在文艺的群众转向中,是其历史性发展在特殊时代土壤中突破的结果。它的发生不仅赋予了群众特殊的文艺权力,标志着文艺群众转向的高潮,而且形塑了群众新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艺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消费与文艺欣赏、文艺接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各种形式的文艺消费中必然包含着文艺欣赏的成分.在商品文化语境中,文艺欣赏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商品消费.但文艺消费和文艺欣赏、文艺接受的内涵、外延不同,侧重点和关注点也不尽相同,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更大为不同.文艺消费的涵盖面要远远大于文艺接受、文艺欣赏,它显示了一种,也需要一种更为广延的视野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依据作者主编的<浙江20世纪文设作出重大建树的浙江作家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卓越贡献,探讨其建构文艺新格局、引领文艺主潮及其创作提升左翼文艺品位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6.
由原始人的自身生产所决定的生殖崇拜,它的物化形象就是最早的人口文艺作品.人口文艺源于原始生殖崇拜,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中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鱼、蛙生殖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龙(蛇)、凤(鸟)生殖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东部近勃海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遗址孕体女神崇拜反映的人口文艺.这种原始生殖崇拜和人口文艺出现于原始母系社会早期,但其观念文化并不与原始社会相终结.  相似文献   

7.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8.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而涉及到作品时 ,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抗战及解放战争期间,山西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由党政军主导的文艺奖励体系,不仅确立了革命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文艺评定标准,推出以马烽、西戎等为代表的一批工农兵作家,而且有效调整了根据地文艺的话语结构,以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有机结合来取代五四以来知识分子话语的权威地位。这些举措将革命意志内化为文艺生产运行机制,推动了革命文艺体制的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10.
考察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发起过程可知,它是延安文化界有领导、有计划开展的一场全国性文艺运动。“利用旧形式”活动是这一运动开展的基础,毛泽东的“民族形式”命题是这一运动的理论依据。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的新文化,其最大意义在于一条新的文艺道路和方向的重新选择与确立———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史上,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其独特的媒介理论而横空出世,卓然成一大家。实际上,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论述,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总观他对于文艺的论述,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技术创造环境、文艺是对环境的感知以及旧环境成为艺术,可以说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可称之为环境主义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克卢汉的环境主义文艺思想,呼应了当时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的诞生,在被称为技术时代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3.
宗璞小说《红豆》自问世,或以“革命VS爱情”解释,或以“革命&爱情”解释,或发现其中有矛盾裂缝,实际小说蕴藏着“革命/爱情双重主题遮蔽的知识分子艺术诉求主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之大、所贮存的信息之丰富、发展速度之快、起作用的范围之广 ,都很难用常规思维来把握。正因为如此 ,网络艺术家那些以网络本身为对象、充满想象力与批判精神的作品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有助于打破对于互联网的刻板印象 ,全面看待网络媒体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科技的强势作用下,艺术符号从强调情感“意义”走向强调形式“表达”,其表征智性和审美精神的空间被挤压,变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只有“意义”与“表达”均衡即和谐的艺术符号才是适当的。而均衡“意义”与“表达”的和谐化艺术创新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与科技融合、市场流通来物化“表达”,并以和谐思想规范艺术创造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其古老的传承方式也因民间艺人的减少和经济效益的降低等主客观原因而日显不足。把民间美术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是保持其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设计艺术教育为民间美术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得以延伸。可通过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与现场展演、加强民间美术研究、将民间美术应用于现代设计等措施,加强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种“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式微,英雄主义不再;作品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作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异化为脑力劳动者和智本家。当下只有张炜、张承志等致力于史诗创作、真正地将创作与整个民族命运自觉地相关联的少数“孤胆英雄”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开设文学类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如何提升文学类课程的价值,促使此类课程有益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益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则是任课教师必须思索的。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首先理清审美教育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文学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在文学课堂的教学中,从文学鉴赏、文学知识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入手,是展示文学课程魅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