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谪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迁谪诗歌在各个时期均有各自的特点。其发展演变,大致上经历了从屈原的表达执著信念,到六朝诗人的摹写山水,再到唐人的叙写哀怨和宋人的抒发高旷情怀等历程。  相似文献   

2.
唐代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众多诗人所创作的“迁谪诗文” ,是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迁谪诗文颇能体现出迁谪文学的本质特点 ,对后世的迁谪文学的发展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守仁在常德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守仁谪龙场经常德共创作 13首诗歌。其思想特征为 :经过系狱遭贬的痛苦经历之后 ,对官场的勾心斗角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但又无法放弃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初衷 ;在特定山川景物启迪之下 ,经常产生归隐山林的情绪 ;随着贬谪生活的结束 ,归途中产生了一种韬晦得时、潜龙将飞的愉快心情。其艺术特色为 :感情浓郁 ,兴寄深远 ;写景状物 ,山水生辉 ;结句点题 ,水到渠成 ;巧发议论 ,意味深长。王守仁在常德的诗歌创作是我国迁谪文学中一笔有着重要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江山之助"不仅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诗学命题,它同时也被朝鲜文人所接受,并用来诠释自然景物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对于朝鲜文人来说,"江山"对诗歌有着"补诗料"、"发诗情"、"养心气"的从外到内之助。同时,对于获得"江山之助"的途径,他们更加认同从"迁谪"中获得,这是源于对中国"迁谪"文人经历险难、游历后诗文精进现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因批评时政 ,迁谪荒僻的阳山、潮州。对他这两次迁谪期间的作为 ,学术界分歧较大。据考证 ,韩愈在迁谪期间的作为光明正大 ,德操高洁 ,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提倡古文运动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全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一、关心时弊 ,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论争 ,遏制宗教的危害 ;二、履仁践义 ,惠政爱民 ,兴教育才 ,重情敬谊 ;三、笔耕不辍 ,杰作层出 ,推进了古文革新。同时 ,还以确凿翔实的论据批驳了“韩愈是反对永贞革新的保守派”,“迁谪期间改变了原来反对佛教的主张”,“吹捧宦官”等论调 ,指出这些均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思想对湖湘迁谪山水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湘有着深厚的迁谪文学传统。迁谪山水文学中的儒主要表现于关心现实、借山水景物委婉地表 达情怀,释主要表现于在清静空寂的禅悦境界中慰藉心灵,道主要表现于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描绘与对隐逸 仙境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湖湘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迁谪山水文学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迁谪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它会带来文学创作题材、风格乃至文学精神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文人士大夫的迁贬客观上也会带来文化的流动,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同为中唐时期的大诗人,柳宗元在眨官永州之后显得忧悲憔悴,酸楚凄恻,而白居易却能够随缘自适,自我开解,并最终从遭受贬官的打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表现出一种旷然适性、自得其乐的迁谪心态.二人在咏史诗中表现出了对待历史与人生的不同态度,从中可以看出造成他们在迁谪心态上的这种差异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9.
屈原有崇高的人格 ,并因此而有伟大的创作。他上下求索 ,又九死不悔。“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而这些与他在政治上遭受的迁谪打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主要在他贬谪永州、柳州两个时期。由于柳宗元怀着远比他在永州时期更加悲哀沉痛的感情,所以他在柳州时期所表现的“骚怨”精神更为强烈深沉,感情色彩更加凄楚欲绝。柳诗中对柳州山水荒僻险恶的刻画,对柳州地区奇异土风民俗的记叙,对谪宦生活情事的叙写,反映了柳宗元表现上述迁谪情感的方式,形成了柳诗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由存在和历史的二维时空来看湖湘文化,它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山水文化格局。湖湘山水文化格局主要包含了蛮夷文化、迁谪文化、书院文化、仙道文化等丰富的湖湘地域文化特质。爬梳厘清其源流则是:战国时期的荆楚文化、先秦以下的流贬制度、宋明理学思潮的传播、湖湘山水的地域特征及其相对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12.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起 ,到 1 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 ,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 ,就是那种迁徙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江州之贬是对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江州之贬之后,诗人的创作心态上突出一个"转"字,由激切转入淡泊和抒情;诗歌内容上突出一个"融"字,知足保和中融入了对迁谪处境的怨恨和愤懑;艺术特点上突出一个"细"字,通过描写的细腻化,表达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在感情世界。江州诗歌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具有标志意义,而且形成于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谪臣与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岭南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谪居岭南的文人与"南园五先生"的岭南诗都描绘、赞美了岭南秀美的风景名胜和风俗民情。处于蛮荒流放之境,环境不适,受仕途自忧心态的影响,北宋谪臣在其诗歌中描写了岭南恶劣的气候、岭地陋俗、重商轻农等习俗,诗中流露出了谪臣远在异乡的思亲之情、不适之感及贬谪之怨,使其诗歌附上一层抑郁之色。"南园五先生"生居岭南,不会产生诸多不适之感,在他们的岭南诗中表现出悠闲、自得之情。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的诗歌表现出他特有的豪壮诗风 ,而有别于屈原以来骚怨感伤的迁谪文学传统 ,有别于同时代文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刘禹锡诗豪品格的主因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辩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宋代宰相为百官之长,其罢免一般出自皇帝旨意,但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宋代宰相罢免频率相较于前代明显增加。宰相免谪地的远近体现出离开政治核心的程度,与其能否再度返朝任职存在一定关系。宰相免谪地依据距离京师的远近可划分为京师(开封与临安)、临京府路、远府路、偏远府路四种类型。宰相免谪地远近一般取决于罢免缘由,同时又受到宰相出身、地位、政绩以及与皇帝、同僚、后宫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宰相免谪地的选择被灵活运用到皇帝罢免宰相的政治情势中,彰显在宰相人事任免中的皇权意志和最高统治力。  相似文献   

17.
海南自汉开疆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古代中国最边远的州郡,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作远谪罪臣的流放之所。如: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曾谪居昌化军三年,在海南当地留下了不少遗迹。有着"海外五逐客"之称的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等五人,是较早的在海南留下笔墨的贬谪文士。在他们所作的谪琼诗中,不乏从正面或侧面描写海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这些篇章不仅为后世了解、认识海南提供契机,同时也为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引进了格序置换群的左弱 2 -可迁和左高弱可迁 ,给出了格序置换群左弱 2 -可迁的等价条件和左高弱可迁的充要条件 .  相似文献   

19.
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朝廷以苏轼在惠州写诗托意讥讽朝政为名,再次将其谪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被命即行。苏轼于四月十九日携幼子苏过离开惠州,六月十六日在徐闻登舟渡海,七月二日左右到昌化军贬所。本文所记即为此间行程及经历。  相似文献   

20.
王华 《新天地》2011,(12):144-145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知识重于探究过程,注入、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活力。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谋求一种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环境,如何摆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创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堂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琵琶行》的教学尝试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把握诗歌内容,即了解诗歌所叙之事。然后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和其他示范性朗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进一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传达的“迁谪”之悲苦,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之后安排课外排练和准备下一阶段的课堂诗歌朗诵比赛,进一步感受长诗抒发的情感。最后,通过全员参与课堂朗诵表演和评价,全方位感受诗情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