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10,31(6):141-14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符号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表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可据的。在英汉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存在着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象似性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本文通过对英汉句法在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以及数量象似性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汉语是一种象似度很高的语言,这为我们进行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汉英互译过程中,译者应具备象似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理论的主要原则(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等)在新闻标题的句子结构、修辞、字体、排版等方面都有体现。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新闻标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挖掘更多新闻背后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英语词汇的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英语词汇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重新审视汉字构形的理据问题,认为汉字的构形理据及其演进符合了由映象象似性到拟象象似性的发展过程,并且认为这一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汉字的特点,以及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也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旅行"的文化特质分析入手,指出在人类的旅行情结中,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在途中"的追求"再生"的状态,旅行中的获得使得人类得以超越,从而顺利地实现人与存在的对话.而文学翻译实践,随着语言自身的发展和意义阐释的无限性,遭遇着无定译的宿命,而究其实质,文学翻译就是文本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超越.从哲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实践与旅行具有极大的象似性.  相似文献   

7.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再雄 《阴山学刊》2003,16(2):49-5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在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 ,从句法的时间顺序象似性 ,句法的行为感知顺序象似性等方面对句法象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顺序象似性进行探讨 ,可发现句序在很大程度上与时序、动作次序和感知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移情贯穿于诗性审美活动的始终.在诗性审美中,诗性移情必经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最终物我两忘而实现物我同一,然后在凝神中观照、沉静中回味,以更高的姿态审视这种移情之美,让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具备完整的、可捉摸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勾勒的物象和营造的意象在本质上具有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使得诗性移情语言形式多表现为象征.诗性移情的象征展观了诗性情感的细微曲折,促动诗性情感的象似性投射和反馈来回反复迁移,从而无限放大诗性的感性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12.
翟海群  苏健  何丹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155-156,164
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论述了词汇象似性,并探讨象似性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以提高英语词汇学习和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现代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基础,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则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排斥的趋势。从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入手,认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也是有理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发音方式上看,英汉语中的[f]音都是唇齿摩擦音。发音时,上齿轻触下唇表面母的汉字中存在着大量对应语义词群,它们在语义上模仿"上齿接触下唇表面"以及"气流从唇齿间缝隙溢出"的发音方式,从发音方式上印证了音义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及象似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不同角度及层次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属性,得出的新结论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属性,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语言符号的属性而已;就语言的单个符号而言, 任意性仍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但在复合词和派生词及语言组合关系及句法关系上,语言符号具有高度象似性。象似性与任意性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有很多相关的讨论。本文从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角度讨论了语言的任意性,并从认知角度对语言象似性做了解释,进而论证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笔者认为讨论任意性和象似性应注意讨论的前提,同时指出象似性的研究也应注意其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邓玉华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98-100,92
本文以《春嗲窃的三个英译本为例,谈谈中国古诗歌“三美”英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8.
从发音部位看,英语和汉语中的[f]音都是唇齿音。相对于其他辅音和声母,其发音更靠近口腔外侧,将其归为“外围音”之一。以[f]为首辅音的英语单词和以[f]为声母的汉字在语义上存在着大量以“外围义”为核心义的对应词群。这些对应语义词群表明这些词的发音部位与语义之间存在着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语及其语形辞格的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象似性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言进行分析。语形辞格的象似性分为语音象似性、字形象似性、词汇象似性、语义象似性以及结构象似性。网络流行语的修辞效果来自于修辞形式和修辞意义的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将来时”看语言的动态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语言都存在对未来时间的标记表达。通过对”将来时”的词汇来源、概念结构以及普通动词语法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语言内在的动态象似性。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语言在不同时序上,都存在基于人类认知和客观对象的动态象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