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宁  李振荣 《中州学刊》2001,(2):107-112
两《唐书》对韩愈的评价歧异颇多,《新唐书》持褒扬态度,《旧唐书》则有贬词.本文从分析中唐元和、五代、北宋的文学背景入手,主要阐明两个问题首先,元和之际的文坛盟主是不是韩愈;其次,当时就韩文引发的争论和《毛颖传》问世之间有何关联.文中亦考察了时人对《毛颖传》的看法,认为《毛颖传》问世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以古文作俳谐讽刺文字的尝试,为讽刺文学开了新路.  相似文献   

2.
浅析韩愈《毛颖传》的深层思想于泓,毕宝魁韩愈《毛颖传》写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篇奇文,所包孕的思想极为深刻.所采用的笔法令人叫绝。柳宗元在《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说:“吾自居夷,不与中州人通书,有南来者,时言韩愈为《毛颖传》,不能举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韩愈传》是一部史料翔实、观点新颖、实事求事,具有较高文史知识和写作能力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鹏翔 《兰州学刊》2010,(6):197-200
《古逸丛书》第四种《易程传》是以杨守敬在日本访得的《易程传》元至正本为底本影刻而成,但影刻过程中有所剜改。文章通过对校复旦大学藏元至正本《易程传》与《古逸丛书》本《易程传》,分类归纳了二本的异同,并对其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传》是唐代传奇中名篇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认定是陈鸿作品,人们对此也坚信不疑,但事实上疑点颇多。本文从《长恨歌传》版本流传、歌”与“传”的关系、陈鸿其人及其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断想:《长恨歌传》的作者当为演唱《长恨歌》的歌女。  相似文献   

7.
刘绚《春秋传》在宋元之时多有流传。李明复《春秋集义》所引《程氏学》与《程氏杂说》皆系刘绚《春秋传》佚文。又其他著述如吕本中《春秋集解》、张洽《春秋集注》、程端学《春秋本义》、郑玉《春秋阙疑》、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亦多引刘绚《春秋传》,兹并为辑考,凡得一百八十四条。刘绚《春秋传》对程颐《春秋》学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绍述其说;二是推广其义;三是补其未及。刘绚继承并推广了程颐《春秋》学,对程派《春秋》学的发展实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胡安国《春秋传》明标称引刘绚之说的例子不多,大量的是参考吸收后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中山狼传》与《中山狼》杂剧的作者和寓意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通过明清特别是明代众多相关材料的剖析,结论却只能是《中山狼传》的作者是马中锡,《中山狼》杂剧的作者是康海;《中山狼传》的创作目的是讽刺李梦阳的忘恩负义,由《中山狼传》改编而成的《中山狼》杂剧的寓意也是如此的。虽然它的寓意要比《中山狼传》本身更为深刻和广泛。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心学在清初遭到程朱学者的猛烈批评,从而影响到官修《明史》对明代学术的定位。康熙早期史馆总裁徐元文兄弟提出设立《理(道)学传》的倡议,遭到了多方面的反对,意见主要可归纳为道学当去、总归儒林,道学乃道家之学,《道学传》惟《宋史》宜有之等。《明史》最终未立《理学传》,作为争论核心的王阳明被列入大传,传稿历经数次改易,最终以其本人及王学被否定而结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有一定影响,同时老舍还有意识地以《远大前程》为隐性参照物,在《牛天赐传》中对中西两种文化作了多方位的跨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11.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刘湘兰 《兰州学刊》2010,(8):173-174
中华书局版汤注《高僧传》,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若干可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今结合其他佛教典籍,从标点与文字两方面对汤注《高僧传》中的17个可疑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戴震早年是否为朱熹学术的维护者这一问题,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以近年发现的戴震早年治诗作品《毛诗补传》入手来对此问题加以辨析。细绎《毛诗补传》可发现,戴震在词义考释、诗旨阐发及淫诗说、赋比兴等方面,对朱熹《诗集传》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由此可知,戴震早年并非朱熹学术信徒。戴震治学不立门户,毕生遵奉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他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正是其践履治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十二真君传》是初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所撰的一部关于晋代道士许逊及其弟子的传记。其中的《许真君》作为一篇仙传性质的作品 ,已基本上摆脱了六朝仙传叙事模式的制约 :说教与辅道的色彩开始淡化 ,想象力、描述性和情节性大大增强 ;在素材选择与处理上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大量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化用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以集中强化自己的创作意图 ,这与后世小说通过虚构以升华主题的手法十分相似。《吴真君》篇则在素材方面完全以正史《晋书》和志怪作品集《搜神记》为渊源 ,而《吴真君》和《兰公》两篇之撰述风格与意图又共同受到《晋书》中某些篇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安国《春秋传》与现实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生 《理论界》2010,(10):119-121
宋代是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几乎屡战屡败,不得不纳贡乞和以求生存;中央的统一与其威严并未深入人心,政治秩序的稳定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础。这一切构成了胡安国《春秋传》的现实根源。胡氏继承了公羊家微言大义的传统,《春秋传》自然就成为他心目中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宝典。  相似文献   

18.
李熙 《兰州学刊》2013,(2):89-92
北宋禅僧惠洪的《禅林僧宝传》开创了禅僧传新的撰述体例,主张兼载禅师机缘语句和生平行事,又特别强调禅师入道之由和临终之效,要求上述内容相互关联,具载始终,并于传后系之以赞。这一体例以佛教内外史学观念、宗教观念、隐喻修辞为依据,抱有宗教意图,与史传不尽相同。从文类、叙事来看,后出的《补禅林僧宝传》《僧宝正续传》因循《禅林僧宝传》的撰述体例,这种因循成为想象、传说、典故进入禅僧传以形成故事的重要原因,但其真实性、完整性难以完全征信。此外,《僧宝正续传》的撰者祖琇对《禅林僧宝传》的赞辞持批驳态度,反对一味书法褒贬,主张深探《春秋》之旨,以列圣大中之道定正邪得失,其赞辞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运用精神分析学解读《莺莺传》,可以对《莺莺传》主人翁的心理追本溯源,探讨其行为动机和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0.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