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总是疏于听天气预报;而往往空手出门淋雨而归,这令我十分懊恼。 那日去办事,回来的路上下起了雨。街上那些同我一样毫无准备的人顿时“抱头鼠窜”、风度全无,像赛车般地匆匆赶路。 而那些有准备的人却好心情地取出雨具,不慌不忙悠然自得。懊恼之余,知道责备自己是徒劳的,只好冒雨前行。 那时狼狈的我才明白,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是多么轻松与重要。 曾经有个朋友,他人很聪明能干,学历也不低,却总是在一个地方干不长,屡屡不安分地跳槽。 对此,他自有一番“高论”。他说这样可以多接触社会,可以从多方面来锻炼培养自己,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人有尾巴吗?若说有,你拉出来一个让我看看,若说没有,为何人一骄傲就说“翘尾巴”,人一失意就谓之“夹尾巴”,还有“畏首畏尾’,“摇尾乞怜”,“尾大不掉”那么多与“人尾巴”有关的说法呢?可见人是有“尾巴”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既有“尾巴”,必有功能,“马尾巴的功能”,是赶虫蝇、挠痒痒、保持平衡等,而“人尾巴”的功能则另有不同。一曰“翘尾巴”以示骄狂。人因事业的成功,官位的升迁,钱袋的鼓涨,甚至上司的几句夸奖,都能把“尾巴”翘上天去。而人一翘尾巴,势必头脑发热,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也就离失…  相似文献   

3.
拈花微笑     
从前,我对她一直有误解。 和她说话,她总是不爱理人的样子,我觉得这个人根本不可交。所以,每次去开笔会遇到她时我总是躲得远远的,她文章写得好,但就是高傲,有什么可骄傲的?我心里说,不理你就是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印象中,慈善总是与贫穷和无助的人连在一起。慈善让我想到了非洲,我仿佛看见在干涸的土地上,骨瘦如柴的人们期待着恩赐的眼光;我仿佛看见硕大的脑袋架在一个弱小的躯架上的孩子们在地上抓食物吃的情景。那些情景让人怜悯,让人心灵震撼。而我们要去做慈善的地方却是在美国,而且是世界汽车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小事之中有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一位小姐的工作很具体,其中的一项便是专门负责为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订购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这位德国商人坐了几次车后,饶有兴趣地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座位总是在右窗口;而返回东京时,座位却老是在左窗边。一次,他好奇地问小姐:“您为什么总是这样给我安排座位?”“先生,是这样的:火车驶往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而在回东京的路上,富士山却到了您的左边。”  相似文献   

6.
我上次到麻州剑桥大学寻访贝蒂·爱德华兹时,并不是去找她学画的,其时我正研究一本关于人的智慧的书,而爱德华兹曾创造了一套方法,使自认为“没有绘画天赋”的人尽快掌握了这一技巧。 她说:“我很愿意和你细谈。但明天这儿一个为期五天的短训班就要开课,你干嘛不参加进来呢?” “我对画画一窍不通。”我连忙声明。 “那太好了,”她笑逐颜开,“你是我最理想的学员,提高会特别显著。” 贝蒂·爱德华兹是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美术教授,《右半脑在绘画中的作用》一书的作者。该书在11年里售出150万册,被译成13国文字;她给非美术专业学生开的选修课,报名人数山总是“爆满”。 有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功,同时遇到反对意见也就  相似文献   

7.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作为沈阳的一个读者,我感到6月份改样的《国际人才交流》实在太棒了!看了特别报道的陈章良,简直就是看到几亿有良心的中国人奋进、拼搏、光我中华的灵魂!这才叫中国人,这才是现今中国人应想应学应立的追求,把一个人才的正面、侧面、外面、内面都进行多棱的报导,给人留F血肉的记忆,这种杂志水口中”教材”,而不是“诱惑”。其他如《h一二行W人物写真)/(艺术家生涯V环球纵横V名人生活俄也爱音。这期的版面设计实现了我的理想,将“交流”二字隐小厂,突出了“国际人才”四个大字,醒目而诱人。与这些就是想说下期还要好。手持。…  相似文献   

9.
可悲的鸵鸟     
提问: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总是很爱面子,连问老师问题也要等到没人时才敢去,怕同学们给予异样的眼光,总是怕被人嘲笑,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幸运的秘密     
为什么一些人总是那么走运,而另一些人却总也得不到运气的青睐呢?一位心理学家声称自己发现了运气的秘密: 十年前,我开始对“运气”避行研究。我想知道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等着好运的降临,而另一些人却总恰恰相反。在做过诸多试验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一部分人要比另一部分人幸运,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是有可能改善自己的运气的。  相似文献   

11.
成功者说     
我在“行万里路,作千首诗”的长期实践中,养成一种习惯:有要事必记,有趣闻必录,有感受必写。这种持之以恒的记、录、写,经过一定的文字加工和琢磨,就变成了我那为数较多的“正言”、“七年’诗篇——我称之为作“浓缩日记”。(注:截止本刊发稿时,本刊仍未与周南先生取得联系,未能获得其墨宝,甚憾!)一个人总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只要是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在这个理想的指导下,根据当时、当地工作的需要,毫无选择地云努力做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谋私利不考虑个人得失,一C一意为人民,为国…  相似文献   

12.
1993年间月29日,林胜利心中的黄护映透了那条弯曲的人生小路。他说那细小的黄护树能担起厚厚的四十二重年轮的负重,他说那条小路上没有鲜花和彩蝶,却撒满了密密的草籽……秋风中,中国美术馆推出了“林胜利书籍装帧艺术展”,这是中国出版史上首次个人书籍装帧艺术展。林胜利,这个“老三届”,带着他工、农、兵的经历,跨过他读过的万卷诗书,带着他10年中创作的1200件作品,踏上了国家最高美术殿堂的阶梯。“命运,我不在乎。谁让我总是嘲笑那个遥远的冬天呢。所以,我总是失败。我对失败却充满了痴情,还自以为失败恋着成功。死亡,我…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8,(1):92-93
对“狗”的理解 前些日子,到东莞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中午休息的时候,随便去转转,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是白色的博美,样子非常可爱,顿时想把它带回家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晚上给二姐打电话,告诉她我买了一条白色的博美,她非常高兴,马上询问我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公的还是母的。第二天一大早,  相似文献   

14.
管理锦囊     
用100人管一个人 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100人去管理一个人的道理”。然而,奥克斯——这家中美合作的空调企业,集两国管理之精华,创造出了“100人管理一个人”的新方式。 “100人管理一个人”,就是运用了传统企业里“一个人管100个人”的逆向思维方式。由于奥克斯电器厂共有1000多名员工,空调的生产制造特别精细,质量管理十分苛刻,要实现高质量的目标,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但现实中,即使员工的文化水平一致,智商天赋也不会一致,思维方式更不会一致。如果靠一个质管员去管理这么多人,肯定管不好。因…  相似文献   

15.
回家过年     
新一年的日历刚拿到手,我便左瞄右看,想知道到底哪一天过年。我这里所说的年,当然指的是的农历春节。从黄土地上爬出来的汉子,成天东奔西颠,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打发的,唯有这春节,我看得十分隆重。总是时令一进隆冬,就会情不自禁地在内心叨叨:哦,又快过年了!在我这般身在机关、根在山野的人眼里,过年,那是大事。所以,无论公务多忙,无论路途多远,也无论天气有多恶劣,年关临近,我总要暂时锁上城里的斗室,背着大包小包往路上挤。我要回老家,回到双亲的身边,回到腊肉飘香的农历日子里去,过个团圆年。挨着…  相似文献   

16.
钓鱼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耳背,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爷爷准备去钓鱼,刚出家门就碰见了隔壁家的老大爷。老大爷对我爷爷说:“钓鱼去啊!”我爷爷说:“不是啊!我钓鱼去。”然后老大爷说:“哦,我还以为你要去钓鱼呢?”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贸易公司。一位小姐的工作很具体,其中的一项便是专门负责为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订购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这位德国商人坐了几次车后,饶有兴趣地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座位总是在右窗口;而返回东京时,座位却老是在左窗边。一次,他好奇地问小姐:“您为什么总是这样给我安排座位?”“先生,是这样的:火车驶往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而在回东京的路上,富士山却到了您的左边。”小姐回答说,“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我想外国朋友都喜欢欣赏它那壮观的景色,于是我就替您买了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不能总是身处“这山”望“那山”,其实,“那山”未必就比“这山”高。一群猴子在猴王的带领下,想寻找一个栖身之地。游荡了几天之后,一只小猴子说:“就在这儿住下算了,我不想再跑远路。”另一只老猴子说:“这里怎么可以住?果子太少。前面有一座更高的山,我们应该到那里去看看。”猴壬赞同老猴子的看法,就带领猴群去了。  相似文献   

19.
为自己定位     
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而已。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而“人生定位”,是获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与决定性基础条件。 人总要有点“野心”的,尤其是青年人。在生活之初,我们既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上帝究竟给了自己多大潜能,自己到底最适合于做什么。青年人要通过种种方式来确认:“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生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心理上就会焦灼。 只有去寻找,找到、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属于你的支点上闪光,才能不仅对得起自己——没枉步尘世一回,也对得起“上帝”——它没自给了你一份天赋。对当代青年来说,这一定位过程可能是很沉重的。 因为中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封闭,孩子探索自身的历程被别人所取代,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较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20.
选好选准优秀领导干部,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考察和识别干部是选择干部的前提,而看待干部的“眼光”则是识别干部的关键。因此,在干部选择任用中,我们要防治六种“眼疾”。 一是“近视眼”。有些领导同志患了“近视眼”,只看见自己身边的人,看不见基层的广大干部。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与领导接触多,领导对他们比较熟悉和了解;这些干部也比较熟悉领导的工作思路,彼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还容易建立深厚的感情。因此,领导对他们往往有偏爱。而基层的许多干部,平时与领导接触的机会不多,领导对他们了解甚少。在选择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