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批评是对译文的评价,翻译标准指做翻译的标准,即常规意义上的翻译标准。翻译批评与批评者采用的翻译标准关系密切,批评者使用的翻译标准不同,对译文优劣的判断必然不同。因此,翻译标准的相对性、多元性、动态性制约翻译批评的相对性、多元性与动态性。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动态变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翻译界十分关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讲触及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问题。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这种多元性至少涵盖三极:我国传统的翻译标准;新的或者从传统的翻译标准中发展出来的翻译标准;西方的翻译标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与翻译实践的规模和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是翻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内在关系呈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翻译标准的这种多元性有助于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模糊性使翻译学科呈现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突显了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学科界限不清,翻译思想复杂,翻译理论范式多变,语言本身具有模糊特性以及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不在场等方面。通过分析认清翻译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模糊性及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亦具有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翻译过程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但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翻译目的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科技翻译的标准;并从科技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科技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赋予公示语美学效果同时,也给公示语的翻译带来了挑战.从语音、语义、语用模糊入手,探讨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译者只有在准确把握原文内涵的基础上,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才能产生更加规范、标准的公示语.同时,作者针对公示语的模糊性提出了四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数字常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就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应根据民族性原则、习语性原则和形象性原则,采取保留数字直译、变动数字改译和舍弃数字意译。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9.
政治外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表达,这些模糊表达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有的则是由于政治外宣本身的特点.模糊表达在政治外宣中应用广泛,因此在政治外宣翻译中,必须考虑语言模糊因素的影响,合理地进行模糊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适应论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为适应动态的文外和文内语境各要素的变量而不断选择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使目标文本的建构和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呈现出动态适应性.由于译者的意图及社会心智、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译语文化环境等文外因素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文本类型风格各异,因而译文的评价不能脱离其特定的语用环境.翻译标准不是规定性的,语言结构对象与具体使用语境相关成分相互的动态适应使翻译标准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中外翻译标准的变迁历史,对“翻译标准”这一概念得到了系统的认识,并分析其中的进步之处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翻译标准界定的一点看法,阐述了标准多元化的论点和最高最低标准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入手,说明不同文本类型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三类文本有共同的翻译标准,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的翻译标准都是行之有效的标准,但都是属于翻译标准的个性表现.文章从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翻译目的等因素对翻译标准的影响,说明翻译标准是一种多元、开放的体系.同时认为"文化传真"应作为此系统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翻译无确定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翻译标准的新"术语"大量涌现,争论旷日持久。作者发现,这些新"术语"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异,争论毫无意义。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给翻译定一个或几个衡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韵味"说融会"神似"、"化境"二说,符合中国美学以"味"为"美"的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也是对译文读者的关注,同时又将作者、译者和读者统一到翻译活动中来,以利于整体考察文学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韵味"说作为翻译美学的标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翻译实践指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翻译理论核心之一的翻译标准 ,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且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 ,翻译标准研究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过去相比 ,究竟有哪些进展和突破 ?这些标准有哪些价值和不足 ?本文拟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 ,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于原作。“忠实”标准适用于诗歌翻译时会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对朗费罗的一首诗《金色的夕阳》的两种截然不同翻译表明,诗歌翻译中,由于译者对诗歌的各种内容与形式因素价值评判不同,“忠实”这一标准的取向是多元的,译者对这一客观标准的主观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译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诠释学视角中翻译标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诠释学主要围绕解释过程中涉及到的"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各个流派强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使翻译研究也经历着一次次视角的转变。从对作者原意的不懈追求到考虑读者的感受,对译者主体性的张扬,之后又落实到文本分析,最为明显的转变体现在对翻译标准的影响上。以作者原意为圭臬的传统"忠实"、"等值"的翻译标准,到崇尚个性差异的多元化标准,翻译标准在一步步走向宽容、多元。  相似文献   

19.
“忠实”似乎已成为译者的天职。然而,现代翻译理论对“忠实”这一翻译标准提出了质疑.翻译研究中的解构学派试图解构这一标准,传统“忠实”翻译标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伽达默尔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的哲学解释学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对传统“忠实”翻译标准的理解也应具有历史性。传统“忠实”翻译标准有可供解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奈达的术语dynamicequivalence的涵义是:使用灵活的手法进行翻译,一方面保证译文意思准确,另一方面保证译文地道。此术语宜译为“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与formale—quivalence的差剐为:后者的目标是“形似”,前者的目标是“神似”。动态对等的效果能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接受者的反应来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