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两个方面,其主体是地理环境。人类环境不仅有空间的延伸,还有时间的延续。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研究人类环境应该具备时间意识,具体为历史意识、现实意识、量化意识和未来意识。时间意识始终使人类环境及其研究处于被质疑和被探索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妇女环境意识的觉醒与环保行动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与环境是一个在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却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新问题。从自然生态主义的角度看,妇女与环境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妇女环境意识和消费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妇女进一步参与环境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系,文化是连接人类与环境的中介,作为一种适应方式和调适机制,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而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社会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与愿违,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社会公德意识严重阙失。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一条道德律令。而当今的环境危机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死存亡,可见,解决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地缘表述包括乡土书写和现代都市书写,其地缘表述背后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情怀与人类意识。沈从文在“人类”意识及其“人类”视域之下,实现了对湘西本土意识、民族国家意识的超越,走向了对人类整体生命及其生存境遇的思考。沈从文的人类本体艺术思想主张:审美和艺术应该以人及人类为起点和终点,应该坚持引人向善,构建人性之美以实现人类整体和谐为终极目标;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也应该持守人类情怀,要有历史担当意识和历史理性,应该在孤独中坚守为人及人类而立命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形成地域特征民族文化的基础,而承认人类智慧的普遍相同,承认人类基本价值的共性,则是人类文明共同性原则的前提。探讨不同民族文化观念上的共识,“相约小程村-国际民间艺术节”所展示的人类共同的本原文化精神无疑是在当今人类群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遭到巨大破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的今天,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具有新的特点,人们注重物质利益,思想解放,娱乐方式多样化,西方社会的一些价值观为人们所接受。这些文化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知识,同时也使不少人理想观念淡漠、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纪律观、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弱化。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加强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环境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从环境意识正在形成为新的独立意识形式到作为哲学范畴的思考,从人类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到当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升华,通过谈今论古、中西比较,说明需要我国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从我国古代历史的纵横,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为内核的“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及它所构成环境意识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特征。由此可见,它是构建、发展环境意识形式,创建对世纪绿色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必需的历史养分。  相似文献   

9.
德性是中国文明之本性所在,“天下观”具有独特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奠定整合多元文化的思想基础,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化治理提供启示。中正平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偏救弊之功,有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进文明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型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意识与环境道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深刻内涵,并指出环境道德的建设与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一个多方位的动态发展的概念,环境意识及环境艺术设计则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和人对环境的认知与行为。本文主要阐述三者间的联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与人类意识的语言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与人类意识有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意识内容的表达使以人声为媒介的语言符号得以形成 ,语言符号也在人类意识的表达中得到发展。然而在人类意识外化要求下产生的语言及其派生形式对人类意识的表达也有某种局限性 ,语言表达的人类意识是人类意识中需要外化及语言形式所能外化的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 ,过分地夸张了语言对人类意识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环境。如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环境,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应该是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建设应以传承学校文化、弘扬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文化风尚为目标,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着手,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图书馆建筑、馆舍布局、内部装饰和基础设施四部分;软件环境包括馆员素质、立馆宗旨和规章制度三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如果从思想文化角度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探讨 ,将会得出思想文化中的自然观、伦理观和直接体验的思维方式是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6.
宁殿弼 《东方论坛》2014,(2):89-94,112
文化型探索戏剧在创作矢向和表现形态上呈现出对古老文化寻根的趋向,体现了历史文化意识的觉醒。发现并肯定了长期被忽略的原生态民间非文人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挖掘了正统文化与俗文化及其锻造的文化人格的对立与冲突,探析了古代文化思想对形成塑造民族性格特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共识.众所周知,藏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唤起藏族女童教育意识的觉醒,对藏族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藏族女性人格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揭示了藏族女性自我教育意识淡漠的深刻社会文化因素,阐明实现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超越是藏族女童自我教育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诸多条件和因素的支撑,在文化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作为内在因素,文化承载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对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影响深远。从主体性视角探讨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诸多条件和因素的支撑,在文化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作为内在因素,文化承载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对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影响深远。从主体性视角探讨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研究客体开始了对人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向,即人类生态意识渐渐觉醒,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人类生态学出现。人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研究的重要动向,将成为生态学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