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之后,在经济上自始就明确提出,实行“统制”政策,“不能放任自流,置于国家的统制之下”,“实行计划经济下的统制”。但把经济“统制”正式作为根本方针提出,则始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一日伪满建国一周年时发表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这个可称之为伪满经济政策总纲领的《纲要》,把经济“统制”作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然而,最集中、最突出的是1931—1945年。这期间,日本政府用武力占领了这一地区之后,通过它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实行了全面的经济侵略和物资掠夺,推行了一套完整的方针、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殖民经济体系,其中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复杂。然而,经济统制贯穿了这一体系的始终,并且体现在各方面的具体部门之中。可以说,经济统制是伪满经济的总纲,抓住了经济统制也就抓住了伪满经济的主线。因此,本文就伪满经济统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 ,在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使之脱离中国内地 ,变成一个附属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实体 ;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运用军事政治手段在东北强行建立为日本掠夺战争资源服务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体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极力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即在统制经济体制下 ,实行区域产业的集中控制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运营 ,使伪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日本殖民地经济体系中 ,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因此 ,伪满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鲜明的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华北产业开发计划”与华北沦陷区经济史之分期居之芬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华北沦陷期间的经济.实质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绝对统制和疯狂掠夺的殖民地经济。因此.其发展或演变所呈现的阶段性特点.也是由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政策与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关靖华  孙瑜 《北方论丛》2023,(1):133-142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伪开始对东北的各项产业进行统治。电业作为给民用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重要能源的产业,成为日伪率先谋求控制的事业之一。此时合并东北各电力事业成立合营会社成为日方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日本内部对利益的争夺,合并电力事业的工作被一再推迟,最终在日本关东军与“满铁”、日本拓务省针对未来合营会社的管辖权、资本构成、经营范围和企业属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商讨之后,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成立“满电”的方案被最终确定,“满电”成为合并后电力事业的主体,是统制伪满洲国电力事业的核心机构。  相似文献   

6.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主管国防资源的调查及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工矿业的建设事务.1932年11月正式成立,初叫国防设计委员会,后于1935年4月改称资源委员会,下分秘书办公处、设计处、调查处、统计处、专员室、矿室、冶金室、电气室等部门.“七·七”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并把西南作为建设的重点.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的一部分,担负着为抗战提供军需物资等重要任务,因此,资源委员会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建设活动.其中,矿业是其经营的重点之一.这一问题的研究,迄今仍属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对资源委员会在广西的矿业统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广西矿业的措施进行论述.希望这有助于抗战史和民国经济的研究的深入开展.一、资源委员会对广西矿业的统制抗战时期,为了保证经济为战争服务,国民政府制定了“经济统制政策”,规定对各种矿产,均可以“适应非常时期生产上的需要”或“各地方需要”的名义,“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强制使用或征收之”,或“直接经营之”,“令其增资合并或缩减范围”或“代管之”.不久,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区内,对金、锡、钨、锑、汞、铜、钢铁及其他金属矿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均实行严格  相似文献   

7.
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伪满基层政权研究》(以下简称《政权研究》),颇有耳目清新之感,一是这一研究在本学科尚属开拓;二是统览全篇感到立论得体、阐述有据、史料妥当,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把伪满基层政权研究同伪满警察制度研究结合起来。《政权研究》从伪满警察的最初出现到它的组织机制以及同日本警察制度的对比都作了比较认真地记述和议论,这无疑为著者的主体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如同在坚实的基础上建造高大的楼房,首先把框架竖立起来,充实了《政权研究》的扎实感。第二,把伪满…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日本学界对伪满洲国的关注与解读,因民族立场与价值取向的不同,造成了现代诠释与客观存在之间的背离与偏差。文章以伪满政府的喉舌《满洲国政府公报》及《弘宣》为中心,探讨伪满建国思想的泛化宣传问题,再现其强化思想统制的政府行为记忆。  相似文献   

9.
李原 《天府新论》1999,(3):80-85
会社制度在日本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产生和形成则始于明治维新之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明治维新后,后起的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日本,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司制的引入和实施,作为自身实现工业化转变的关键环节。会社建立是“文明开化的象征”,成为明治初期普遍的社会思潮,也是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始终呈现出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特征。这便决定了日本会社依赖和服务于国家机器的性格。日本会社制度并非简单地移植西方公司制度的概念,而是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方公司制度进行功利性地有选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经济的社会化管理,是从统制形式开始的。 明治时代,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迎头赶上西方列强。所以,在执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特别是现代工业企业,多是国营的。这种形式的公有或垄断,是社会化管理的基础。这样做服从内政、外交乃至于军事上的需要,也符合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的现实。鉴于军事目的的这种经济的社会化管理是统制经济,也采用些计划经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秘密会社的调查研究,直到目前,还并未获得显著的成绩,原因是史家不把这种社会现象纳入历史的总体。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涉及这类历史事件,往往任意涂抹上许多不相干的政治色彩,使原有的史料遭到混乱。其次是方法上的歧误:例如强立系统,对不同时间地点的会社党帮,凡带有秘密集团性质者,强使从属于某一系统,使他简单化。如三大系统说,白莲系、天地会系、安清系是。(许地山《天地会研究序》),两大秘密团体说,一为白莲教,即红巾,一为天地会,即洪门。(陶成章《教会源流考》)以“三”或“两”系统化,使其余不同时间地点的复杂纷纭的集团组织附属之。在系统上探求它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违失了秘密会社在不同时间地点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条件。再其次,秘密会社的名称,“多不胜数”。(陶成章《教会源流考·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陆行政复议制度与台湾诉愿制度之比较杨海坤台湾现行诉愿制度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3月24日当时南京政府公布的《诉愿法》,其后经1935、1937、1960、1979年四度修正。现行《诉愿法》是1979年修正公布的,共28条条文。大陆统一的行政复仪制...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006年我国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名词”之一。这一现象由于2006年12月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举办而达到高峰。特别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写进《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上海市和北京市明确把发展“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正式列为上海和北京的文化发展战略之后,  相似文献   

14.
“大全”     
张舜徽先生《清人笔记条辨》(一)曰:“明清之际,士子皆为《四书五经大全》所至梏,眼孔极小,固执异常,亭林不惜大声疾呼以激起一世之人,力主博综旧义,以破执一不化之见,遂冒言‘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己.’”按:亭林举“八股、大全”以为世戒,“八股”之为害人知之,而“大全”之妄,人不尽知也.时至今日,人犹喜以“大全”名其书者,如《吉林方志大全》,吉林志乘在全国大部分省志中最薄弱,缘建省与划分州县极晚,《吉林通志》所以翘然独出者,以秉笔得人.民国伪满,芦黄苇白,等诸自郐,不足并论矣.  相似文献   

15.
简论建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解授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这是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大决策。“政府宏观管理”与学校“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6.
适当放缓经济增速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经济经过2003~2005年跃进式发展后,需要适当放缓增长速度,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适当放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职业技术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教委主持制订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1989—200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规划整个教育事业时,适度降低重心,把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办学积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这是我们建国40年来经过反复的实践、付出巨大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的中华法系无法为清政府“工商立国”提供制度、文化上的支持,于是,晚清新政开始了最具历史意义的修律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法律制度.在晚清“挽回利权”、“先定商律”思想的指导下,1904年《公司律》出台.虽然这部中国立法史上的首部公司法“顾草创之始,难语完备”,但作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篇之作,它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它的颁行,标志着经济自由、经济平等在中国的第一次确立,推动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者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黄丹凤 《社会科学家》2006,(Z1):111-112
一、限期治理制度概述 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形成于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第17条规定:在特殊保护区不准建设污染环境的单位;"已经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调整或者搬迁."1988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把限期治理制度列为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1989年修改后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限期治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立法模式,并为其他单项环境立法采纳.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和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不久,伪大同元年(1932年)七月五日,以伪教令五十六号公布《旗制》,这是日伪时期统治东北蒙旗地方最基本的法令。《旗制》的主要精神是,“在蒙古唯一之政治单位为旗。旗为一种自治行政区划”。“旗制”的特点是彻底废除清朝以来的王公制度、扎萨克制度或总管制度,代之以流官性质的旗长;废除盟制,旗隶属于伪兴安各分省(后来是伪兴安各省),由伪兴安局(后来依次演变为伪兴安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