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在清代厄鲁特蒙古史的研究中,对蒙古文的史料逐渐产生了兴趣。这些蒙古文的史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清代厄鲁特蒙古以及蒙古其他各部的历史状况,对我们研究厄鲁特蒙古史和北方民族关系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里,仅就我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蒙古托忒文的《咱雅班第达传》和三种《四卫拉特史》的情况,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
厄鲁特原是清朝代居住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族。今天生活在新疆和青海的蒙古族,绝大部分是他们的后裔。甘肃和内蒙古境内,也是一部分。长期以来,厄鲁特先祖斡亦刺惕的旋源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中外研究厄鲁特史的学者,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探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能取得一致认识。中外学者对厄鲁特族源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突厥说,主张厄鲁特的祖先为突厥系族;蒙古说,认为厄鲁特的祖先是纯蒙古系族;突厥、蒙古融合说,把  相似文献   

3.
由拉德纳巴德拉于十七世纪末写成的《咱雅班第达传》,是一部研究十七世纪四卫拉特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的重要资料,它包括了咱雅班第达的传记和他死后的库连①活动的情况.咱雅班第达本名纳木喀嘉木错,生于土猪年(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一五九九年),死于水虎年(壬寅、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是和硕特诺颜巴巴汗的儿子.一六一五年,他作为当时四卫拉特的首领、和硕特的拜巴噶斯的义子被奉献出当了喇嘛.龙年(丙辰、一六一六年)他经由青海赴西藏学习佛法.土虎年(戊寅、一六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聚居的蒙古族主要是厄鲁特蒙古和察哈尔蒙古。他们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重要的一章。特别是厄鲁特蒙古,长期游牧、生息在地处中西交通要冲的新疆地区,他们的历史必然与中西亚史、蒙古史、两北地区民族关系史、早期中俄关系史和清史紧密相关,成为这些专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厄鲁特蒙古历史的研究,前人曾作过大量的工作。但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一研究领域却显得相对沉寂。七十年代中以来,厄鲁特蒙古历史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关于厄鲁特蒙  相似文献   

5.
厄鲁特营是清朝在新疆驻防军的一部分,自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厄鲁特营设置以来,直至1938年营制撤销,历时近200年。该营厄鲁特蒙古军民为西北边防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厄鲁特营的屯垦、经营牧厂是清朝在新疆屯垦等经济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厄鲁特蒙古对西北边疆经济的开发,以揭示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使新疆的经济从相对落后逐渐走向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札雅葛根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清代喀尔喀有许多活佛①,其中哲布尊丹巴、札雅班第达、额尔德尼班第达被视为三大活佛。1892年在喀尔喀作调查旅行的波兹德涅耶夫曾有如下记载: “试向喀尔喀蒙古人打听蒙古最伟大的呼毕勒罕是谁,他们回答说,察干噶勒图汗哲布尊丹巴、沙喇噶勒图汗札雅班第达、哈喇噶勒图汗喇嘛葛根,这也就是白色帐幕的汗哲布尊丹巴、黄色帐幕的汗札雅班第达、黑色账幕的汗喇嘛葛根。这三个呼图克图也表现在前述庶民的特殊的有色毡子上,即哲布尊丹巴为白色,札雅班第达为黄色,喇嘛葛根为黑色”。(《蒙古及蒙古人》,卷1,彼得堡,1896年)  相似文献   

7.
在噶尔丹一生的政策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东方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是:“与满族争夺喀尔喀蒙古,企图利用各种势力,恢复其祖先的伟业,建立一个厄鲁特—蒙古族统治下的大帝国。本文拟历史地探讨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8.
清初,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各民族的爱国志士都曾为此做出了贡献,蒙古族高僧大德咱雅班智达.南喀嘉措便是在西藏地方归顺清朝中央,实现祖国统一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鉴于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当时西藏上层以他为首世,建立了“咱雅班智达“转世系统,从此,它成为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颇具影响的活佛世系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中外学者已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在该部源流及东返祖国等方面已有数量可观的论文,也有几本专著,但对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以后的发展情况,却很少有人论及,实为一件憾事。笔者认为土尔扈特蒙古作为现今新疆蒙古之大部,研究该部归国之后的发展,才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谨就教于史学界前辈。  相似文献   

10.
清代 ,归喀尔喀蒙古三音诺颜部厄鲁特贝子旗管辖的唐努乌梁海人总数达 17佐领 ,该部乌梁海人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部乌梁海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1.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的新疆的状况 清代对新疆是极为重要的时期。由于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遏制了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重新统一了新疆,故其意义十分重大。 十六世纪后期,在厄鲁特蒙古中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和土尔扈特的四个大部分,共同组成“丘尔干”(盟会),以和硕特部为首领。 十七世纪初,准部逐渐强大,四十年代准部取代和硕特为厄鲁特首领,准部贵族统治厄鲁特各族后,对清政府仍然保持着地方与中央的隶属关系。在噶尔丹(1670年掌权)统治初期,隶属关系进一步发展,准部贡使连绵不绝。1688年(清康熙27年)噶尔丹在沙俄煽动和支  相似文献   

12.
在蒙古史研究领域里,厄鲁特蒙古史研究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作者撰写本文之时,一九八四年度出版了专著二部、发表论文二十三篇、译文和资料十二篇(种)。现作评述如下。一我在  相似文献   

13.
学术活动     
最近,新疆史学会在新疆大学历史系举办了一次蒙古史学术报告会。会上,新疆民研所的同志传达了去年八月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及今年八月中国蒙古史学会在海拉尔举行年会的情况。讲述了世界各国蒙古史研究的概况。对新疆史学界如何深入研究厄鲁特蒙古的历史,提出了见解。新疆大学历史系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地叙述了我国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畔及其重返祖国的经过。文中其些观点虽有值得商榷与批判之处,但对我们研究土尔扈特蒙古历史来说,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故译出,以供参考。本文最后一段,有关土尔扈特在新疆分布的情况,删去未译,现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一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蒙古族的一支。即历史上所称“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十六世纪中叶,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主要在新疆天山以北即准噶尔盆地边缘至乌鲁木齐一带和阿尔泰山地区。其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在塔尔巴哈台一带。后来,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其游牧地逐渐扩大到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辽阔的草原;特别是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到达了伊希姆河和托木河上游一带。到了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势力强大起来,逐渐吞并了其它各部,以和鄂尔勒克为首的一部分土尔扈特部,不愿受准噶尔部的兼  相似文献   

16.
达理札雅是阿拉善蒙古的第10代札萨克和硕亲王,他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其一生面临着重重考验和社会变革,家族内部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对达理札雅一生的回顾,透过末代王爷的视角,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托忒文这一文字系统是几百年来在卫拉特蒙古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它是由四卫拉特的启蒙大师札雅班第达南海嘉错(1599—1662)于1648年冬在楚河流域创制的,迄今为止已有34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托忒文研究也随之萌芽、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研究领域,是蒙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最近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明实录>瓦剌资料摘编》,这是我国蒙古史研究、新疆地方史研究中的一项新成果。瓦剌是我国明代蒙古族的一支,在此以前称斡亦剌,明后称厄鲁特或卫拉特。元代聚居在今叶尼赛河流域,明代活动在准噶尔盆地周围。兴盛时曾西征中亚、北隶乞儿吉思,占据整个新疆。至清代,瓦剌在准噶尔部治下。今天,它的后裔大部分生  相似文献   

19.
四卫拉特史     
前言在这由命运、罪孽和欲望构成的世界上,转轮王成吉思汗曾以福荫之力占有属民,其后,人们却远离卫拉特而去。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些历史。四十万户蒙古,四万户卫拉特。所谓四卫拉特,第一是厄鲁特,因受黄妖挑唆,远徙而去;第二是辉特与巴图特;第三是巴尔虎与布里亚特;第四是杜尔伯特、准噶尔、和硕特与土尔扈特。  相似文献   

20.
前  言卡尔梅克族史称厄鲁特族 (卫拉特 ) ,史料载 ,12世纪末 13世纪初 ,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就生活在“叶尼塞河的上游 ,吉尔吉斯人的北部。”就B .B .巴托尔德 (Бартольд)的观点 ,当时的厄鲁特语只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①13世纪末厄鲁特人出现在东突厥斯坦 (我国的新疆———译者 )的准噶尔地区 ,后人就将此地作为他们的故乡。16-17世纪 ,部分离开准噶尔的厄鲁特人归服俄罗斯帝国 ,游牧于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共同体 ,获得新的名称“卡尔梅克”。②目前 (2 0世纪 70年代———译者 ) ,卡尔梅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