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艺术变形”是一个属于美学范畴的相当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形象改变了其原来的自然形态,是对“常格”(即写实的)艺术方法的一种突破。朱自清散文中的艺术变形,不仅真挚细腻、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作家在动荡岁月中复杂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变化,而且使他的写景抒情散文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  相似文献   

3.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散文在形象和意境的追求上,善于汲取我国古典诗文和外国诗歌的养份,在我国民族口语的基础上选词选喻,以委婉细腻,自然秀丽的文笔,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熠熠闪光的人物画,清丽幽静的风景画,而且还善于把闪烁变幻的自然形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神采横逸,充满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所说,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5.
<正> 郁达夫在评论朱自清散文时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文章之美,除冰心女士外,要算他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确实,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听柔和婉转的轻音乐,如观清澈晶莹的山泉水,给人以无限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也是跟作者在修辞上下工夫是分不开的。朱自清先生十分注意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十分注意句式的洗炼与和谐,十分注意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因而,他的散文语言富有修辞的美。这里仅就词语美、句式美和辞格美方面,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和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独特意境。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创作的结构、描叙和语言运用都要注意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典型性,是一种情感的典型,是“这一个”情与“这一个”境在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意境,是作者同时也是人们当时某种典型心态的艺术概括和表现,故其知音者众  相似文献   

7.
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借助比较,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比较,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荷塘月色》和《绿》都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优秀散文作品,也是“五·四”以来,脍炙人口的篇章。它们以特有的艺术魅力,醉心的美感力量,给人以熏陶感染。为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是一首柔美的小夜曲,和谐、轻柔、飘逸;是幽林中的一条小溪,婉曲、蕴藉、清幽;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荷塘月色》),有着如烟、如云、如霞般的朦胧淡远,含蓄高洁。朱自清的散文正是以这种独特的阴柔美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代读者,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探讨其中的奥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许  相似文献   

9.
《名作欣赏》1992年第2期发表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指出朱文的许多瑕疵,认为朱自清的历史意义已重于艺术价值,称不上“散文大师”。余先生的评论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亦给人很多启示,但总体评价却失之偏颇。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现代文学将被逐步经典化,作家作品将面临新的严格的批评和筛选。但在世纪末的今天看朱自清,他的“背影”依然清晰、高大,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使他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哲学。作为一种广义审美文化形态的“有意味的形式”,“境界”范畴是本体和现象的统一,即美本身与美的显现和表现的统一。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和审美辩证法两个方面,说明了王国维艺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现象本体化和本体现象化的双向反馈中,逻辑地考察了这种艺术哲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主观情思与客观景象交融互渗的艺术化境。作品的意境只有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并由此形成都市一个艺术空间,这个意境才算是成功的意境。因此,在创造意境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即情思与景物的关系。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用精美独到、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巧妙地借用化情为景、化实为虚的艺术手法,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迷离、令人神往的朦胧意境。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的确,读朱先生的散文就犹如欣赏一幅幅风景、风俗画:有精美的工笔山水,有清朗的小写意花卉,也有质朴的素描、绚丽的油画.画中有月光下的荷塘,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虚渺梦幻般的白水漈;还有春的绿色足迹……从他的散文中可以欣赏祖国优美的山山水水、人情风貌,也能体味异国景致、海外风情.朱自清散文中的画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触细腻而无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于朴素中见风华,平淡中显腴厚;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常常将读者引入幽远的画境.前人对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论及已经很多,然多片言只语或论及平泛,故本文略作总结,并谈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媚的趣味演变媚的出现与古人对人的情感、品性的推崇和艺术趣味的转变分不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人对自身之美的审视、欣赏日益自觉化、完善化。《诗经》已注意到了人的柔美、温和的品性,如女性是“窈窕淑女”、“彼美淑姬”;男性是“温  相似文献   

14.
<正> 化哀号为叹息莱辛在《拉奥孔》这部艺术论著中就拉奥孔雕像的塑造说过这样的话:“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就“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是一个深刻而精辟的艺术见解,它不仅适用于雕塑,而同样也适用于艺术的其他样式与门类。化哀号为叹息是莱辛为了追求艺术要服从美的首要规律而提出来的一种主张。因为艺术创作不是生活的简单摹制与自然形态的翻板,它需要对客观生活进行概括、提  相似文献   

15.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对此,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话,他说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段话的要点是:1、神话的本质:一种“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即客观现实的反应;2、神话的特征:它不是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反应客观现实,而是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把客观现实曲折地表现出来,而这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是幻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庄子并不是文艺理论家,这里所谓的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不过是借用现代的习惯用语,来指称《庄子》一书中所涉及到的某些文艺理论方面的言论罢了。《庄子》一书虽直接论述“美”的言论不多,而且直接谈论艺术和艺术创作的言论也很少,甚至连很少的谈论艺术的言论也并不是有意在讨论艺术问题,而是作为论证他的哲学思想的例子而存在的。但书中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论述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文艺学意义,它被后世理论家运用于美学、文艺学领域,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其与文艺美学有关的言论及其在后世的影响试作粗略的评述。 一、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 庄子反对人为的,损伤事物自然本性的雕饰之“美”,而主张体现淳朴天真的自然之美。庄子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体现着“道”。“道”是现实世界之美的根源。美就是“道”,“道”是绝对的“大”和“全”,是自然,因此,美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通常说的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而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的自然本质及其天然形态。这种自然之美,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大二全。先说“大”。庄子认为“天地之美”才是“大美”。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大师。他的散文真诚朴实,流畅优美,别开生面。著名作家李广田称赞:“他对任何人都毫无虚伪……正由于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了他的至文。”(《最完整的人格》)台湾学人周锦评述来自清散文,“富有中国味道,表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是不可多得的美文。”(《朱自清作品评述》)《背影》、《儿女》、《给亡妇》是朱自清一组忆念亲人的抒情散文,其感情深沉真挚令人为之动容,而那炉火纯青的优美的口语化语言,又使人拍案称奇。这“情”真,“文”美,恰恰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是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它借助语文教材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 ,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一、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多为优秀之作 ,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 ,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 ,创造出美的境界。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 :“语言的艺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比起其它艺术都远较广阔 ,每一种内容 ,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 ,内在的和外在情况都可以入诗…  相似文献   

19.
中唐诗人顾况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独异,展现了一个绮丽瑰怪的艺术境界。他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揉合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剪裁组接,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奇幻的图景,表现其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同时,他善于情化自然,将内心丰沛的情感,独特的艺术想象,投射到自然景物上,使客观景物人格化。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是用他很高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技巧进行写作的。他的一生,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的《荷塘月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如果说月有园缺,花有荣枯,朱先生笔下的“荷香月色”,则永属清新生动,永葆艺术的魅力。 下边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本文的艺术成就。 露与不露。古人云:“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朱自清在揭示本文的旨意上,是既藏也露的。他劈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显然是他当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