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他要求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这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生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发言,兴致勃勃地做练习、写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情感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 ,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研究表明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 ,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到 80 %以上 ;如做他不感兴趣的事 ,能力只发挥2 0 %。学习活动也是如此。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是非常主张“乐学”的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好乐者。”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了。在他的一生中 ,他的学习活动就是如此。他曾学鼓琴于师襄 ,兴趣极大 ,由“习其曲到得其教”再到“得其志” ,“得其人。”…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相反,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5.
1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情感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学 ,老师教起来也索然无味 ,学习气氛沉闷的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多 ,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整节课上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思维被制约 ,自然对语文无兴趣可言。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 ,对我们的教与学都是不利的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情感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好学、乐学、勤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2 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情感的独特条件情感需要从小培养 ,据美国《…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由此观之,古今中外名人无不把兴趣作为学习入门的“向导”,提高学习效果的“激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在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能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有效手段。如何激发兴趣,同仁们都在苦苦探索,  相似文献   

7.
美育,既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美学家梁启超先生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能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协作的原动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之”的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为语文学习创造最佳效益。实际上,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设计中无不蕴含着美学的因素.只不过有的执教者是自觉的,有的执教者不自觉罢了。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的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也是激发情感的前提。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问题和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问题,而不是单纯去强调写作的技能技法。《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中写道:"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产生了持久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开动脑筋探索研究新知识。无法想象一个对某学科毫无兴趣的人会在此学科有所建树。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学习兴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则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11.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入门”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说”、“学”、“乐”、“画”、“物”的导人方法所“逗”出的“情”.它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力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学生的“情”被“逗”开了,也就具备了跟课文“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乐。快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崭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其内涵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情感智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而合规律地进行学习,达到成功地完成教育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导言”,可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著名教育家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也即“乐于学习”吧,恰好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语文的唯一途径。因为语文寓知识于文学熏陶中,寓道德情操教育于形象和语言的感染中。人生在世,谁不爱文学?谁不爱“乐”?就是一字不识的老农民,在劳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另一位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其实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自动、自主而充满兴趣地学习,掌握一套有成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一种不断探索、更新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极为紧要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呢?这需要作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论语》中从知学、好学、乐学三个方面来谈论学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将“乐学”摆在了教与学的最高位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的复杂性等角度出发,就趣味教学在激发留学生兴趣、和谐中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情感摩擦出智慧火花,认知缔造出创造之果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学要六大解放,"再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都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情感为纽带,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在《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属于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也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已经成为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在加强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现在略作介绍,不揣冒味,敬请报教。一、以爱心为基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恰似一种催化剂,能不断促进学生去实践、探索。古代教育家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足见兴趣在学习中有重要意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说:“我们教书,并不象清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了,最主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如果引起学生兴味了,做教员的竞不讲也可以。”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以抛砖引玉。1认真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可以使人坚持不懈,产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样的兴趣也是习作的心理动力之一。习作者对自己的写习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广为阅读,多于积累,勤于实践,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习作效应和水平。孔子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前,作文教学仍是一个兴趣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要从起始年级抓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依托课文,发挥学生想象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