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为与诗、词争辉并茂的唐宋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涌现出许多大家。他们那些宏富的文质兼美之作,辉映千秋,有力地推进了后世散文的发展。本文拟以文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气”本论,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提出与确立期;二是唐宋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发展与兴盛期;三是元明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承传与充实期;四是清代是古典散文以“气”为本论的深化与完善期。上述四个时期,标示出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对以“气”本的标树与论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刘衍先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以李贺、姚舍为代表的唐诗研究和以唐宋散文史为代表的古代散文研究为其突出成就。在对先生研究成果的归纳分类上,在学术界对先生成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学术成就作了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4.
刘衍先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以李贺、姚舍为代表的唐诗研究和以唐宋散文史为代表的古代散文研究为其突出成就。在对先生研究成果的归纳分类上,在学术界对先生成果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学术成就作了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5.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力矫秦汉派的拟古流弊,标榜唐宋散文,尤以欧阳修和曾巩的散文作为其推崇对象。其中,曾巩对唐宋派代表人物王慎中的影响最深。王慎中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曾巩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本文通过考究王慎中对曾巩散文的文道观的认可,以及他推崇曾巩散文的原因,以期从总体上把握唐宋派对唐宋散文的文学接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时代是唐宋。此时,散文从经史哲学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而转向文学性,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作家们不平则鸣,穷而后工,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度张物,创造性高度发挥,散文体裁更为丰富多样;题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散文创作的技法日趋丰富;散文语言也高度个性化,更为贴近生活,更趋平易自然。  相似文献   

7.
人们论及中国文学艺术写意性时,往往把始终处于文坛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散文排除在外。本文从唐宋散文、先秦诸子、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入手,论述了中国古代抒情文、说理文、记事文的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指出中国古代散文同样具有写意性的传统特色。文中还对中国古代散文写意性形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寓言文学理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古代寓言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寓言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散文大发展的先秦时期,成熟于唐宋古文运动中,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元明清以降,又和小说、笑话互相影响、渗透。中国古代寓言文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两座高峰:一是汉代,二是唐代。这两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可以相提并论之处,因而,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也与社会发展相适而耸立在汉、唐两代。 汉代这座散文的高峰可以司马迁为代表,他的《史记》“驰骋古今”、“贯紬经传”,汇聚了前代及汉初散文发展的成果,从而获得了“六经以后,便有司马迁”(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赞誉。而顶天立地于唐代散文高峰上的大树韩愈,其创作业绩,也赢得了“文起八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与理论初创时期。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0年代的"三足鼎立"———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文本说散文批评。第二阶段,30年代至70年代的政治化散文批评。第三阶段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散文批评开始蜕变,从"自我"解冻深化为启蒙;后期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散文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艺术散文而言,唐宋并不是高潮期,作品也没有达到至高境界。唐宋只是艺术散文成型期。唐宋艺术散文各有优长和不足。唐代艺术散文的特点是:情感的个性化和深邃性;寄情怀于实用文体;情与景结合,意与境融汇;语言以散为主,杂以骄语;重于载道,理念性强。宋代艺术散文的特点是:创作主体基本形成;以自然平远为主调的形式美确立;审美鉴赏的愉悦功能有所凸显;有冗繁的议论和明显的“做”文之迹。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巅峰状态。唐代,格律诗正式形成,古体诗与近体诗异水分流,随着创作题材的广泛开拓、艺术技巧的日趋成熟,唐诗走向全面繁荣,特别是在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方面达到了高峰。宋人不愿沿袭前人的旧路,故改弦易辙,大肆张扬其理性精神,将景物推向幕后,着力突出“论”的力度,改变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模式,使后代学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宋人之后摹唐仿宋者各执一端,然而究其实质,概不出唐宋之藩篱。可以说,唐宋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成熟的标志,它们将“情”与“理”的抒发推向极致,具有经典性、样本性的…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本体论角度,对唐宋散文的传统进行宏观考察。唐宋散文最富于创造与革新的精神,这也是当今散文创作家最应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文章在阐述唐宋散文传统的同时,还分析了唐宋散文家于创作上所存在的因人格二重性而导致的人格理想的迷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高峰和典范,所以素有唐诗汉文之称。不仅出现了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为传记体散文劈棘开山;也出现了杰出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贾谊,开创了史论散文的先河。贾谊的思想宗法于儒家,兼受法家和黄老的影响。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在汉文帝刘恒时期。针对时政,提出过改革政治法度的主张,因受人排斥和诋毁,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后为梁怀王太傅。在长沙时,悲愤地写下了怀才不遇之作——《(?)鸟赋》和《吊屈原赋》。他一生仅话了三十三岁,却给我国古代文学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共留下散文五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16.
辽金元绝句诗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代的水平,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推向新的高度。辽代绝句诗创作始于耶律倍,圣宗以后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终于到耶律弘基、萧观音臻于艺术水平的最高点。金绝句诗的发展分为三期:前期借才异代,为草创阶段;中期国朝文派的绝句诗创作出现高峰;后期是绝句诗的繁荣鼎盛阶段。元绝句诗的流程以延祐年间为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元绝句诗为中国古代这一体类的诗歌提供了很多新的因子。辽金元绝句诗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们分别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和鲁国又分别是古典时期希腊和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 ,双方虽然相隔遥远 ,但其文化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创造的 ,无论是哲学、史学 ,还是教育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韩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东文选》收录了高丽诗人林惟正创作的46首集句诗。其342句诗句集自上至东晋陶渊明下至北宋末期汪藻等170余位中国文人诗词作品,其中以唐宋文人为主。共运用17个平声韵目,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从文体上说,它具有多元显现的价值:一是对中国唐、五代、宋代诗歌的校勘、辨重和辑佚等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二是从侧面反映出高丽时期汉诗创作兼具唐风与宋韵,即对唐宋诗歌均予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元初北方散文复古之风的发生发展尚缺少深入探讨。元初北方元好问、郝经、刘因等人在批评金代散文虚浮文弊的基础上,力倡古文,重建了唐宋以来的文统,掀起了散文的复古之风。探讨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发生的内外动因,把握复古理论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和超越,发掘元初北方散文复古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准确认识和理解元初北方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