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企业73个工作团队的主管及其355个下属,从个体自我表征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自尊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它对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没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作用。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员工创新绩效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部环境日渐复杂,新一代员工自我意识觉醒,信息化工作模式扩展,企业传统管理机制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越发有限。利用员工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前摄性行为提升其自身创新绩效的管理路径有望成为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实力的新方法。研究以国有科技型组织中的知识员工为样本,以主动反馈寻求行为为中介,探索前摄型人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前摄型人格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监测)完全中介前摄型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管对创新的支持正向调节直接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创新性同事的存在正向调节间接反馈寻求行为——监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仲理峰  孟杰  高蕾 《管理世界》2019,35(5):149-160
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由202位下属及其领导构成的领导—下属配对数据探讨了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道德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和社会交换有正向影响作用,社会交换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权力距离取向不仅调节了社会交换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了社会交换在道德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即员工的权力距离取向水平越高,道德领导通过社会交换对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道德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潜在中间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有效指导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4.
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78名在职员工的调查,对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实证结果包括:首先,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这是中国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最后,创造性地将创新自我效能感引入到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中,构建并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打开了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一黑箱。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社会认知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来自不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个产学研联盟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的普遍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对此现象缺乏足够关注,也未厘清产学研联盟组合伙伴地理分布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使用186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产学研联盟组合伙伴地理集中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和情境条件。研究发现,产学研联盟组合伙伴地理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在该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制度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环境不确定性均强化了产学研联盟组合伙伴地理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产学研联盟、联盟组合以及伙伴地理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的产学研联盟组合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中国1.4万家高技术企业在2005-2008年的调查数据,本文从资产总额、员工人数以及销售值这三个角度考察了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以资产总额和员工人数衡量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销售值与创新绩效则表现为单调的递增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圣君  王雷  张悦  朱莹 《管理评论》2023,(3):125-135
基于创新可占有性二元分析框架,本研究构建了对手吸收能力、独占性机制和创新绩效匹配关系模型,并检验了环境波动性的调节效应。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中国长三角地区297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结合响应面分析技术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手吸收能力和独占性机制越一致,企业创新绩效水平越高;一致情况下,对手吸收能力强—独占性机制强更容易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不一致情况下,对手吸收能力弱—独占性机制强更容易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不同环境波动情境下,技术波动性反向调节对手吸收能力和独占性机制间匹配关系;市场波动性正向调节对手吸收能力和独占性机制间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在研究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时结论出现了分歧,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积极影响,有学者认为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突破性营销创新作为创新导向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将突破性营销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构建了创新导向-突破性营销创新-企业绩效的连锁关系模型,并以湖北省236家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导向对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性产品创新和突破性价值网创新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突破性营销创新间接对企业绩效施加正向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江苏和广东三地的122家制造企业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对创新战略、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员工培训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员工培训对企业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调和作用,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林新奇  丁贺 《管理科学》2019,32(3):54-67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优势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优势使用理论作为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个体优势使用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工作投入、自我效能感和绩效,而且还能降低个体的工作压力和缺勤率。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优势使用有益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以工作要求资源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中国情景下探讨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时间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3个时间点收集数据,共得到226份工作在中国各类型企业中的有效员工样本。通过Spss 22.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检验方法,对构建的员工优势使用对创新行为影响机制模型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员工优势使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新时间压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优势使用不仅能够通过促进创新自我效能感提升创新行为,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创新时间压力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为员工创新行为驱动力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进一步丰富了员工优势使用的影响效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之间的转化机制以及打开两者之间关系的黑箱,拓展员工优势与创新关系理论的跨群体适用性;有助于丰富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内涵。对于如何构建和执行基于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如何管理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时间压力以便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权威理论为基础,本文从科层权威、传统权威、报偿权威及超凡魅力权威四个构面分析了家族企业家的权威特征及其影响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家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作用机理,解析了企业经营活动对家族企业家行为意志具有超强表达能力的根源。实证检验表明,问卷调查结果支持本文对家族企业家权威及其影响作用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葛京  王良 《管理学报》2010,7(1):131-137
结合心理距离与文化距离的相关理论,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出口对生产性FDI的带动效应以及这种带动效应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出口对FDI产生显著的带动效应;在不同文化种群市场上,这种带动效应与其文化距离正相关。最后,描述了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含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能性理论的经营者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营者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对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本文在分析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并利用可能性理论来处理指标量化问题,建立了能充分考虑各影响指标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模型,为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险价值VaR的一般参数方法都是对称的,其在处理非对称时间序列时存在着局限性,本文提出了非对称的VaR计算模型,并以上海证券市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对称的VaR计算模型优于对称的VaR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代理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过度自信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理人的效益工资和委托人的监督成本都不为0时,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将随着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减弱;当代理人没有效益工资时,代理人的过度自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不发挥作用.另外,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和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都将随着委托人监督成本的增大而降低,而且前者还将总是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和效益工资的增加而提高,后者虽然也将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的增加而提高,但并不总是随着代理人效益工资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局部聚类系数改进了传统的全局最小方差投资组合模型。首先通过股票对数收益率的相关系数矩阵构造股票关联网络,然后计算股票关联网络的局部聚类系数,最后通过全局最小方差模型确定最佳投资组合。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A股市场,经过夏普比率、信息比率和欧米茄比率的对比分析得出改进后的投资组合模型在样本外的表现优于传统的全局最小方差投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型企业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有效的激励是激发知识型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知识型企业的价值创造及其溢价分配分别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Stackelberg博弈行为,借助于理想状态的Pareto有效的完全合作模式的渐进演化过程,讨论合作博弈的机理与溢价的分配问题。研究表明知识型企业的短期与长期激励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适当地调节两者可以使企业系统收益递增;揭示了风险态度和地位是影响激励机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只知道需求分布部分信息条件下,研究三种碳排放政策(碳限额、碳税和碳权交易)下零部件再制造决策问题.首先根据销售收入、再制造成本、废弃处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等构建总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扩展建立三种碳排放政策情形下包括碳排放成本的生产决策优化模型;然后将它转化为REVD(relative expected value distribution)模型进行求解,在具有相同一阶矩、二阶矩的分布集合中,以最小化相对后悔值为鲁棒标准,寻找使得最坏分布下期望利润最大的最优再制造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再制造率、有无碳排放政策以及三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严惩程度对再制造数和总利润的影响,以期为再制造商和碳排放政策制定方在制定决策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团队成员的个体优势互补是团队高效运作的必要条件,而有效识别团队胜任特征中的个体优势是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目标规划的思想.依据q-范数距离,从最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角度确定其权重系数,提出了团队胜任特征中个体优势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团队共识的指标体系和价值取向,在某一比较范围内,从最有利于成员个体的角度确定其优势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研究结果、管理启示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