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有为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以及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康有为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一套系统的“三世”进化理论,其渐进说与革命派的突变说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社会思想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重视灾民难民救济、优待抚恤和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重视农民地权、劳资关系和男女平等的社会问题思想,以及在不缠足、剪辫、禁婢、变革礼节称谓和讲究城市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风俗改良主张。孙中山社会思想具有实用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历史观与治国论的视角探讨老子的道德论,可以发现老子的道、德、仁、义、礼五种社会形态是依五行相胜的框架建构的;他对礼治社会的抨击及其对无为而治的理想的道治社会的憧憬,以及他在治国方面提出的种种设想,无不浸润着道德之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将开展各种盛大的纪念和学术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民主自由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如何理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孙中山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怎样把握?孙中山关于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思索。为此,本刊特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尚明轩、赵书刚、孙俊杰、李雪英诸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作了独到的研究,以缅怀革命的先行者和纪念辛亥革命胜利百年,并冀推动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在革命活动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社会救济思想主要体现为注重官赈和义赈的结合、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救济的结合和超越国界的博爱观等等。这些思想的产生既与其家庭的出身环境和早年经历有关 ,也与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有关。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丰富了中国社会救济史的内容 ,又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绝不是经济史观和技术史观,绝不是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而是蕴涵着丰富环境思想的社会历史观。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蕴涵的环境思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贾谊认为:历史是呈阶段性变化的,并且往往由渐变而至突变;而导致历史变化的因素则天人皆有,人的因素包括君、民、臣、道、诈力等,另外经济和地理环境也在历史的变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贾谊对历史变化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发挥,也有了朴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只见经济关系而不见人,这是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则在于人自身的需要,根本旨向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只有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这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对历史哲学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思辨的历史哲学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特征的历史观进行界定。分析认为:社会进化型史观是一种有着自己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历史哲学类型;它有自己的历史沿革,是一种独特的理论范式;它与社会进化主义等关系密切,但也绝不能混为一谈;它担负着升华出一种新型历史哲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认为发展中国经济,振兴实业,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发展中国的科技力量,而壮大中国科技实力的途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传授最新的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的建构,离不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特别是其中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表现形式与内涵颇不相同,而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之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4.
作为解读20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的绝佳窗口,学界对省界观念在多个领域中的普遍存在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探究。其实,在清末民初,以地缘情结为基础的省界观念在社会各阶层当中广泛地存在着,并产生着极其恶劣的影响。直到21世纪的今天,省界观念依然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因此,涤荡省界意识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此后他虽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仍一直保持对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孙中山对基督教义的认识、他所崇仰的具体对象前后却有甚大的变化。这种对西方宗教的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孙中山一生的文化取向,显示出他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束缚的力度。然而孙中山从来不曾同本民族文化完全离异,他的文化取向与宗教信仰经历了由重合到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如何治党、治国进而统一全国的方略。它既是国民党重获新生的一个表现,也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的旗帜,在政治思想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将其“公共心”思想、“公仆”意识及重视党员素质的观念,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政治民主化和党员素质建设的道路,从而在根本属性上保证了党的廉政廉洁,使党的各项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18世纪,不平等条约概念曾经为西方国际法的经典作家们所讨论,但是在19世纪被遗忘。20世纪以后不平等条约概念的复活,是从中国开始的。1906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在深刻理解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弘扬,带动了中国人使用不平等条约概念。不平等条约概念真正在中国广泛使用,是在国民革命兴起的过程中,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了致为关键的作用。不平等条约概念是孙中山留给20世纪中国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晚年在三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 ,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特征 ,关于社会发展不能离开外部环境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