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双提升、双施压”是美国小布什政府对华对台政策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对华对台政策的原因,在于美国国内对于美国在台海的利益存在不同的判断,对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的判断存在严重分歧,以及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理论与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的不同的战略思维传统导致不同的对华战略。  相似文献   

2.
与冷战后美国其他几届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外交明显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重视利用“国际规则”对华施压.奥巴马政府眼中的“国际规则”涉及安全、经贸、人权等多个领域.美国对华大打“规则牌”意在维护美国制度霸权、塑造中国崛起环境、对华实施“软制衡”、谋求本国经济利益、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等.奥巴马对华“规则外交”给中国造成了种种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应予以重视并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3.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智库影响外交决策是美国政治运作的显著特征。拜登新政府的上台使精英政治复活,以智库精英为代表的美国战略界重现生机,得以正常施展其政策影响力。第一,智库学者出身的拜登政府精英团队在反思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上,明确“中美竞争”的战略定位和“不冷战,不脱钩”的战略底线,以“价值观外交”和构造“民主同盟”为载体,拉开意识形态竞争的序幕。第二,美国各大智库纷纷设立项目,组建团队,撰写报告,为新政府拟定对华政策框架和执行路线图。其中,布鲁金斯学会的对华政策报告、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三大战略报告、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对台政策新思维最具代表性。第三,美国战略界在对华战略认知上存在重大分歧。对华强硬派与温和派展开激烈辩论,辩论结果将对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演化产生重大影响。竞争烈度而非合作深度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中方应抓住美国政治钟摆带来的换档期,及时做出必要、全面的战略回应,锚定中美大局“软着陆”。  相似文献   

5.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2,15(1):63-65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 ,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 ,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 ,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 ,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6.
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发展,但实际上,遏制中国才是美国对华长期不变的根本性战略目标,而扶植“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即是美国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筹码。“9·11”事件之后,反恐成为美国首要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以此名义接连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和平与动荡交织并存,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美国日益强调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对华战略竞争趋势逐步增强。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引起了美国霸权焦虑。随着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正当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这与美国尽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以实行强权政治的目的产生矛盾。霸权焦虑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发生改变,转而采取战略竞争政策。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战略竞争在拜登时期得到全面加强,通过联盟战略聚焦于经贸、科技创新、军事与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局部拓展权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解释美国南海政策对华制衡强度变化动因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在南海权力有限转移阶段,“菲律宾或越南成为制华责任承担者的意愿”是美国南海政策对华制衡强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援引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作为验证案例,证明菲越成为制华责任承担者的意愿从“积极”向“减弱”转变,以及从“减弱”到“积极”再到“缺乏”转变,导致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增强,以及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下降后升级。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判断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较特朗普政府中后期有所降级,尚未滑向冷战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9.
王艳红 《社会科学》2002,(10):31-35
“9·1 1”事件以后 ,中美关系呈现出缓和的发展迹象 ,两国合作和接触的层面似乎也在逐渐增强 ,这是否说明布什政府一反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试图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了呢 ?本文通过“9·1 1”事件后美国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来剖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本质 ,即美对华仍然是“接触”和“遏制”两手并用 ,美国从未放弃过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