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历程 四川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传统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大的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传统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四川工业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历程回顾 建国六十年来,四川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两个特征鲜明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四川金融业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金融机构单一,产品种类少,金融地位低下,作用发挥有限;改革开放后,金融机构日益多元化,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历程回顾 建国六十年来,四川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两个特征鲜明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四川金融业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金融机构单一,产品种类少,金融地位低下,作用发挥有限;改革开放后,金融机构日益多元化,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李锦 《四川省情》2006,(4):24-25
四川民族地区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005年年末人口65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5%;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民族地区是四川的欠发达地区,1950年以前基本没有现代工业。1950年以后,工业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到1978年为构筑现代工业雏形框架阶段,1978年到1990年为逐步形成有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阶段,1990到1998年为探索建立支柱产业的阶段,1998年到2005年是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阶段。到“十五”末,民族地区工…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历史遗迹、民俗传统、艺术表演还是美食文化,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文化资源总量共计305.74万处,多项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就在四川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本文将追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足迹,探讨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四川文化产业如何一步步走来。  相似文献   

6.
一、浙江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服务业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省处于建立和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初期,在保持农业稳定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对服务业的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重工轻商、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压抑了社会对服务业的正常需求,服务业增长慢、总量小。1952年至1978年,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只有5.6%,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5.7%的增速,更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1%的速度。到1979年,全省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共四川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立了四川省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推动四川“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立意高、理念新、突破大,凸显出诸多亮点。亮点一:“工业强省”首发新声“工业强省”作为发展战略写入规划,在四川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省委、省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省情,把握经济规律,借鉴先进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业化水平低是四川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强,竞争力才强;工业强,…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我国执行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生产企业一般采取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方式。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个有着54年悠久历史的老厂,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有相当一个阶段采取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批量生产的传统方式。其生产特点是:产量低、批量大、品种单一、花色很少。  相似文献   

9.
四川经济结构现状及目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演变的历程及特点产业结构从纵向分析,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1982年间农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表明率先在四川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现象,是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第二阶段是1983~1999年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14,(12):10-15
四川家具产业发展历程 四川家具产业走的是一条自发式发展道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模仿到蜕变和崛起的发展历程。经历二十余年,四川家具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发展速度、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率、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一路赶超。四川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基地,许多传统家具强省直呼“川军”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一、赤峰市城镇化 历程回顾 建国初期1949年, 全市共有城镇人口9.9 万人,城镇化率为(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6%。到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时,全市城镇 人口增至121.3万人, 城镇化率达26.85%。 五十多年的赤峰市城镇 化历程,大至可划分为 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 至1952年为城镇化缓 慢推进阶段。这一阶段, 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虽然这一阶段 农业发展很快,五年间 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但当时赤峰市的可垦地  相似文献   

12.
吕琳 《四川省情》2007,(5):43-44
四川工业的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2005年与199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已由378.67亿元提高到53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3.3%。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丘区县域工业 推进四川“工业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时期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未来五年,是四川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生机的思路,并且将“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定为四川的工业发展年,说明工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决定四川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丘区工业发展现状和机遇的分析,我们认为实施丘区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丘区县域工业发展的速度,提高丘区县域工业的整体水平,对提高四川工业的整体水平,加速全省工业的发展,实现四川的“工业强省”战略具有举足…  相似文献   

14.
东南沿海民营经济发展机理及转型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东南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状况  沿海民营经济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在 1985年以后开始的。综观之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民营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均呈现“如雨后春笋般竟相成长”的态势。 1980年 ,全国民营工业企业仅 7万家左右 ,1999年民营企业增至 6 2 1万家 ;民营工业产值亦由 1980年的 2 5亿元增长到 1999年的2 35 38亿元 ,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49 4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 18 7%。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历程 ,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9— 1984年 ,民营经济发展准备…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海南州根据不同阶段农牧区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牧区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基本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牧区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牧区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全州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回顾海南州农牧区60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农牧区发展改革历程海南州作为青海省农牧业大州,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农牧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和经济制度变革,农牧区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拟从国家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演变和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农牧区发展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农牧区改革的探索阶段。广大人民在封建主义压迫中重新得到解放,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使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后者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既是四川工业化进程自身面临的机遇和要求,更是四川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工业跨越发展为四川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和城镇化加速进程提供条件,为“四个跨越”奠定物质基础,是四个跨越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图说四川     
《四川统计》2013,(8):6-7
据悉,未来5年,四川要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争取在2020年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建成创新型四川。图为成都某电子信息企业车间一角。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过渡性双轨制体制,到全面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并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浙江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现代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123.7亿元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关键阶段。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工业强省,以工业跨越带动全省跨越发展。1月24日,巨峰省长对省统计局《工业强省显成效六大“亮点”盘全年》的统计分析报告作出批示:2007年,四川工业强省战略成效显著,速度快、效益好、亮点多、贡献大,可以说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四川现代工业成长和工业化进程一直与战备和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密不可分。国防科技工业在四川工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讨论四川工业强省战略绝不能忽视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发挥和力量整合。我们认为,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释放国防科技工业“潜应用”效力,四川可望培育更强大的支柱产业,如航空、核电、电子、生物医药等,关键是体制创新。现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发展正在迈上一个崭新阶段:强调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建立军品民品生产一体化的工业基础和军民高度融合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正是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