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程回顾 建国六十年来,四川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两个特征鲜明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四川金融业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金融机构单一,产品种类少,金融地位低下,作用发挥有限;改革开放后,金融机构日益多元化,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会在五年后取消,并且外资银行一般在资金实力、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而在全能型外国商业银行的面前,经营品种单一、依靠存贷款利差维持生计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金融业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现有对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国有金融业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彻底打破。 二、人才竞争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3.
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以及全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促进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核心,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业将作为中国承诺入世后对外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向境外金融机构开放。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金融业视为比较特殊的行业,对外开放十分谨慎,对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有诸多政策限制,加入WTO会使我国银行业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渐失去这种特殊的政策保护,外资金融机构将逐渐享有国民待遇,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涌入,我国金融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四川统计》2013,(1):29-30
2012年,四川信贷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在今后及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四川信贷市场供需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压力日益明显且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双降”面临挑战。初步预计,2013年四川信贷投放倒哿保持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对四川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及其运动的重要性就如同血液及其循环对于人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四川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金融业稳步增长;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前,四川经济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包括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温州第三产业支柱之一的温州金融业,在改革15年中,在结束了“大一统”的过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金四时代,走出了一条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成功之路.十五年的金融改革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全用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资金实力迅速增强.据温州市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表明,1992年金融业增加值(生产总值)为6.51亿元,居第三产业44大类中百业之首,人均增加值为6.23万元;1992年从业人员已达10466人,金融机构网点达1076家.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从1…  相似文献   

8.
不是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分行林永平蔡友才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金融资产质量不高和社会办金融问题突出。投资公司可以说是社会办金融的典型代表,是一种不是金融机构的金融...  相似文献   

9.
姚杰 《四川省情》2000,(12):5-8
“九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四川同全国一样,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显著进步。“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将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上海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趋向完善和健全,金融业融通资金、服务经济的能力加快提升,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但同时也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均衡,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单一,金融业发展波动性较大等问题。"十二五"时期,建议上海抓住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继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紧扣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供有力的金融支点;加强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盈利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赵丽 《四川统计》2011,(5):53-56
回顾“十一五”: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年均增长最快时期 经济总量超过上海2008年以来,四川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夏维 《四川统计》2014,(1):21-22
中国民生银行:金融改革波澜下的再变革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始提速。这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对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在内的现有商业银行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的贷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的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在金融体制中设置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进行投保,在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财务救援,或由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现阶段是不是需要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在经济金融领域理论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经营模式有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之分。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会影响到一国风险投资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到风险投资的效率和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美德金融业经营模式和风险投资模式选择 德国的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全能银行实现始终处于主导地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是浦东金融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的一年.新区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市政大项目的如期进行、重大要素市场的正常运作,新区综合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得到了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业壮大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一、“加速集聚”营造功能开发的新热潮1、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在新区初步形成.到1997年末,新区有分行(分公司)级以上的各类金融机构57家(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不含光大、福建兴业浦东办事处),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25家,占全市外资金融机构的46.3%,中资金融机构新增4家,银行网点和证券公司遍布新区.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蜀道险峻,关山难越,世所公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感慨至极。 新中国成立以来,拉开了打通蜀道的序幕,成渝铁路成为解放后我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此后,川藏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陆续建成,四川交通明显改善,但蜀道难的状况仍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国金融业反洗钱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反洗钱工作已有章可循,经修改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又将组织、领导金融业反洗钱的工作职责赋予了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直接引发下,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以金融创新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业革命”。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将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科技水平,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对我国金融业运行机制提出挑战。我国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来不断完善业务功能,提供更加全面周密,灵活高效的优质服务,在金融服务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大胆创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翟峰 《四川省情》2013,(5):54-54
“奋进四川”受关注随着2012年末中共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一个时期四川发展作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承载着全省九千万人民重托的“奋进四川”亦愈来愈受到省内外公众和媒体的瞩目。笔者认为,因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而激发动力的“奋进四川”,之所以能够聚焦省内外公众和媒体的眼球,一个根本而重要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将是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矛盾凸显期。认真分“析十五”时期经济运行态势,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增长前景,对于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四川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跨越式发展“,十五”计划大多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四川GDP从4010亿元起步,连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