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卦井记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人们颂扬柳永的词,也在暗誉水井,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古人赞美水井,不吝词章。“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源源锡塘水,汇此南城阴”;“孤山花已老,双井水犹香”;“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人们称水井又称“古井”,一个“古”字,托出一种留恋和思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2.
田志强 《统计与社会》2005,(5):33-33,35
从安康市党的一届一次全体代表大会提出“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到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对“绿色安康”的具体化,增强了经营绿色战略的可操作性。那么,“药、水、游”其内涵都离不开一个“食”字.“药”多可“食”.“水”为生命之源,“食”不可无“水”,“游”离不开“食”.因此,笔者以为围绕“经营绿色安康”.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更应强力推进“安康秦巴绿色食品”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计、会计:我们是经济生活中的俩兄弟,为社会出了不少力。 统计:我们虽是好兄弟,可我没有你“牛气”,你是管钱“吃香的”。 会计:我虽然吃点香,也是“污水缸”,你们统计多稳当,不像俺天天被骂娘。 统计:人家笑话我们“统计统计,一把水份七分估计,天天反你‘虚假主义’”。  相似文献   

4.
◆414.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2020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4431万亩,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高位◆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时的282.6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1000多万亩历代善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建党以来,全省“兴水利、除水害、护水源、保生态”,为巴蜀大地农业农村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水惠民生:农民饮水从“喝水难”到“喝好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由于供水工程缺乏,饮水一直是农村群众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农村饮用水源多以雨水、地表水、山泉水为主,长期靠“肩挑背扛”“望天吃水”,水量不足、水质不好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群众生活,危害群众健康。聚焦饮水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全省广泛开展打水井、建水池、修水窖建设,于20世纪50-70年代修建了大量小型水库、塘坝等水源工程,蓄水能力、群众取水便利程度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基础工作如“源头之水”,如果源头之水有问题,那么再高明科学的评估方法也不可能得出“清如许”的结论。现对提高农村住户调查基础工作谈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能对提高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起到绵薄之力,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社会》2005,(4):20-21
“成都之夜”啤酒狂欢节每晚连续6个小时的激情狂欢,将为成都打造一张“夜生活”名片,而它带来的巨大商机更是为众多商家所热切关注。昨日,组委会透露,前期招商工作已全面铺开,井随着啤酒节开幕时间的逼近进入火爆阶段。目前,各路厂商已纷纷进入布展期,准备在狂欢节上掘金。  相似文献   

7.
把时针拨回到五十年代末。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亩地长出20万斤粮食”的年代,有几多“卫星”上天,又有多少人命赴黄泉。沉重的记忆、血和泪的代价,曾给多少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痛苦的阴影。历史发展到九十年代,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水份”这个幽灵却又飘荡起来,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水”:横行于“街” 漫溢于“巷” 如果说一九五八年的“浮夸风”发源于农村,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那么,今天的“水份”则早已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其表现五花八门,手段各具“匠心”。 镜头之一:苏南某县年终粮食产量,统计局的  相似文献   

8.
水“水”联想曲费圣发水乃天赐地藏,清澈而又甘甜。水之流动且无国界,难怪乎有人预言,水可能成为下个世纪之某些部族冲突和国家争执的肇端。此非危言耸听。譬如像印度河、湄公河、尼日尔河、尼罗河等均流经众多国家,5000年前的一场水之战便是典证。然而,更非耸人...  相似文献   

9.
春节溯源     
农历正月初一,叫做“春节”,古时也称“元旦”,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佳节。 “春节”一词,在我国古代指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到南北朝时又泛指“春季”。一年之季在于春,人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春天,《后汉书》中说:“春节未雨,百僚焦心”,可见春天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民间扮演“春牛”来迎春,还要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庆祝新春。  相似文献   

10.
元旦,表示新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和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而朝梁人萧子云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也有这个意思。商、周、秦均崇本朝,“王者得政,示从我始”,各代都对元旦日期改弦更张,使元旦从正月初一依次推移到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和十月初一。直至西汉,汉武帝根据人们长期的天文纪录,纠正了三代提前元旦的错误,重新将元旦…  相似文献   

11.
数字巧对妙趣异常江苏省金坛冶厂殷嘉福工作之余,读书看报是我的唯一爱好,数字文章更添趣味之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极为平常的数目年在对联中运用奇巧,能收到异常的妙趣。人们经常提到的吕蒙正一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一”少“十”.寓“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12.
肖永培 《上海统计》2000,(3):13-16,17
在人们基本的生存条件中,尤以“食”为根、“住”为本.旧中国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浩叹,充分表达了劳苦人民对“安居”的无奈与向往.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住宅建设,各级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当作根本任务之一.建国50年后的今天,上海人民的居住水平已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向“小康型”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诞生之日起,高速公路就被人们赋予“交通大动脉”之称谓,原因除它的运务承载之重,还有它的宽阔与四通八达。“二环八射”这些赤裸暴露的“血管”,在过去热岛效应中,难免推波助澜。今天“森林重庆”概念呼之欲出,作为“大动脉”如何率先降温为“绿色血管”,顺应城市发展所需,重庆高速人正在试图完美填写这份答卷。  相似文献   

14.
鲤鱼夜月香港维多利亚港东部出。处的鲤鱼门,每年中秋来临之际,人们陶醉在十五月圆之夜,来月色泛舟碧波上,尽情饱览圆月倒影,则别有一番情趣。平湖秋月位于西湖白堤西端。中秋之夜,坐在伸入湖面的平台上,静候明月渐上中天,放眼湖中,但见湖平如镜,清辉倾泻.清风指面,娃子飘香,正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象山夜月在广西桂木象鼻山。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太清水月登上青岛峡…  相似文献   

15.
时下,做生意成为“时尚”,讲经商,说“下海”,成为大家议论的热门活题。尤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被人们冷落后,使愿搞第二职业的人眼馋,大有“临渊羡鱼”之感。  相似文献   

16.
刘钰 《中国统计》2022,(11):51-52
<正>文人墨客常赞初见之美,常叹一见钟情,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又如“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但是造物主之精妙,人生际遇之有趣,有时还会藏匿在时间细流之下,或沉淀、或转变,一如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说来也巧,这好像说的就是我与统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从50年代末的浮夸狂澜到“文化大革命”中“假、大、空”泛滥,曾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灾难,令国人不堪回首。时至八、九十年代,浮夸之风又一次肆虐神州大地,人们不禁要问,某些国人就真的那么健忘吗?难道还要再次吞食“浮夸”的恶果吗?  相似文献   

18.
问数     
自亘古以来,从有数之日起,“上下未形、明明暗暗、冥昭瞢暗、冯翼惟象。”人们都在苦苦的追寻,由数字解释自然现象的道理。“何由考之、何以识之、谁能极之、惟时何为。”以便达到“孰营度之”,这就是像今天这样,把上下混沌的天地用数字整理成形,把宇宙间的一片浑沌暗昧用数字梳理得井然有序,使弥漫无形的世界让人们看得层次分明,了解什么是本原,什么是化生。因此我们一切皆问数,一切皆由数而细细考之,用数字书写过去,用数字改变现实,用数字去预测未来。古人说:“圜则九重,惟兹何功,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古人想象圆圆的…  相似文献   

19.
穷开心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们也许只有在三岁小孩得到一颗大白兔奶糖后的眼神中才能看到一点幸福的影子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是巨大的。由人民大众发明创造并流行的一些通俗(有些还有点庸俗)易懂、看似简单甚至矛盾的词语,就可以让一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专家学者们一声长叹,“穷开心”就是其中之一。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穷”,与让人梦寐以求的“开心”两字同居后产生的“穷开心”,不仅让老百姓们自得其乐,也会让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相形见拙。同时,“穷开心”也成为众多腰缠万贯的富人们回味昔日穷日子时最欣慰、最常用的词…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 交,南粤大地的经济举措一件比一件令人兴奋,1999年国庆之前,广东提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金秋十月,“高交会”首次在深圳亮相,高科技产品受到空前重视,把同期举行的传统盛会“广交会”几乎逼得“花容失色”;正当人们还在品味“高交会”给广东带来跨世纪的内涵时,传出广东省长聘请全球著名跨国企业的头头们当省长的经济顾问,请“洋高参”会诊广东经济。借“洋脑”发展广东。11月13日,广东首届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 思维盛宴迎高参 此次受请到会的“洋顾问”来头有多大,他们是戴姆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