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观点传真     
《四川省情》2009,(4):4-4
消费持续增长动力何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我国消费短期持续增长源于社会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他说,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不是纯粹的商业社会,有庞大的吃财政的群体。以商业为主的社会结构对经济危机的快速反应就是大量的裁员与节省开支,使社会总需求迅速减少、失业率迅速增加。但中国首先失业的是农民工.吃财政饭的主流群体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失去工作,这些人的收入也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上海消费品市场销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商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多数商品继续保持旺销局面,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0年上海消费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大宗消费有望增长,世博会的举办、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信心逐步回升,都将有力推动消费增长,主力消费群体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确保了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加快新兴业态的发展,尽快改善消费环境,建立起我市需要的,符合我市地位的高水平的现代商业新格局,是扩大内需,释放潜在的消费能量,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刘天义  郭亮 《山西统计》1999,(7):21-21,29
我们知道,支撑一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主要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扩大国内需求,国家就要增加投资,但资金从何而来?靠税收?税收是我国财政的主要来源,约占财政收入80%以上。但是在出口下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是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宗旨相悻。因而,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用积极的财…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中国通信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金融危机对整个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的通信产业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因为中国的通信产业有其固有特点.而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都在不同程度地拉动着内需,促进中国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中国的通信行业来说,金融危机更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财政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财政的教育支出多少用于大众教育,影响到人的一生和一个个群体。在目前幼儿园教育还不是义务教育的情况下,谁可以进高水平的公办幼儿园特别是机关幼儿园,就是一个重大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风雨送春归。经历世界金融危机寒冬,春节伊始,乍暖还寒之际,杭州市政府向本市困难群体及老幼发放首批2亿元消费券,向外地游客派送1.5亿元旅游消费券,并将发放第二批6亿元消费券(细化为政府、旅游、社会等五类,下岗失业人员等三类群体纳入发放范围,教育培训也将作为重点),惠及百余万居民,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角度去解释。文章以浙江为例,剖析了企业家群体“推销——创业——模仿——集群”的演进路线,探索产业集群和企业家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推销员转变、企业裂变以及其他职业人员的加入,使得企业家数量迅速膨胀,形成企业家群体,同时也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亲缘、血缘、地缘维系的社会网络是企业家群体和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网络突破了三缘的边界,浙江产业集群也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体育消费在我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的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并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消费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总的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因此,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与科技继续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和网络社会日趋显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商业活动逐步推向全球。虽然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各区域的文化特异性不会因为距离的缩小而骤然消失,企业要跨越不同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内进行营销活动,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营销——跨文化营销。  相似文献   

11.
冀宝生 《山西统计》1999,(11):46-46
生产和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展受体制和资源的双重约束,长期处于产品短缺状态,生产处于主导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一部分商品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目前,市场疲软,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动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向适应经济增长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保证国展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孙慧 《统计研究》2012,29(10):96-98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收入差距的变化及收入结构的转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已形成从以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梨型”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转型的趋势。影响其转型的成因与对策,则在于调整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结构的偏差,以及居民消费的抑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观点传真     
《四川统计》2009,(10):4-4
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再持续半年;我国亟待明确扩大消费政策方向;股市可能“跨牛年” 楼市暴利已经终结;固定资产投资热潮明年二季度前不会见顶  相似文献   

14.
叶青 《四川统计》2012,(9):49-49
人们常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财政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财政的教育支出多少用于大众教育,影响到人的一生和一个个群体。在目前幼儿园教育还不是义务教育的情况下,谁可以进高水平的公办幼儿园特别是机关幼儿园,就是一个重大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2009年。目前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多数专家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出口受阻了还有投资、国内消费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全球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在2012年春季发布了《“会面”2020中国消费者》的市场研究报告。本文根据该报告.总结了中国新主流消费者群体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企业面对中国消费群体的变化趋势,该如何适应此种变化。本文旨在让企业管理人员注意中国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发生的内在变化,新主流消费者群体正在成长之中,这一群体的蓬勃发展势必影响未来10年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势。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大经济增长引擎共同发挥作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现在,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全球经济进入萧条,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出现经济增长减速或负增长,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降低,使中国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依靠出口的企业生存困难,经济增长引擎之一出口疲软。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侵袭下,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水平都处在大幅下行状态,各项经济指标全线下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遭遇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看待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呢?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为我们解读宏观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理论的内涵,然后运用2002~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五个不同收入组的年度数据,采用Panel Data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组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逐渐下降.在引入财政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两个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后,发现财政教育支出降低了所有收入层次的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则相反,提高了敏感性系数,而且二者对敏感性的影响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随后文中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指数分析法”,对2002-2013年我国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绩效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财政通过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明显地促进了社会公平程度的提升;但是财富分配不合理,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扩大,是降低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因此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国企利润全民分享机制、构建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财政定位是提升财政社会公平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