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秋 《天府新论》1994,(4):95-95,F003
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述要梦秋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安徽大学、黄山文化书院、徽州师专、《江淮论坛》和《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单位和团体联合发起并主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于1994年5月28─—3且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涌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本文就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1919年初,在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新旧之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张东荪与傅斯年、胡适等在《时事新报》、《新潮》上展开了一场是否应该在输入新文化的同时破坏旧文化的论争。张东荪提出在全力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持"不骂不破坏"的态度;傅斯年与胡适则强调输入新文化的同时必须破坏传统文化。在论争中,他们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对方的主张,却因此更加强了"因相近而区分"的心态,并隐隐显现出分居上海与北京的两方对新文化运动正统的争夺。在某种程度上,日趋激烈的新旧之争也并非新与旧之间的文化竞争,反倒是基于不同西方思想资源的新与新之间的竞争,表现出新文化运动本身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4.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徐改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众所公认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之一。可是对胡适在这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学运动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人们的评价却不那么一致。这其中政治因素党派立场起了极大的干扰作用。胡适在中国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在反对旧思想、批判旧道德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撰写了《贞操问题》、《易卜生主义》、《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等若干论著,阐述了他的伦理思想,在当时思想界和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整理和发扬近代伦理思想传统,全面地总结近代伦理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五四”时期胡适的伦理思想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钟扬  戴文红 《江淮论坛》2003,1(4):131-136
将陈独秀与胡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陈独秀再三催促与坦诚切磋,胡适未必能“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已基本形成其新文化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远非仅仅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响应或为文学革命鸣锣开道,其思想内涵也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其一为“革命”正名,其二指明文学革命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其三确立文学革命的对象,其四明确文学革命的目标。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份“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的思想内涵的估量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大学者和政治风云人物,胡适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他与徽州故土又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本期《徽学春秋》特刊出有关胡适先生的三篇文章,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胡适的历史作用基本上被否定了,并作为反面教员出现,这是不公正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明确地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才“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时期 ,胡适将实用主义引入中国并积极宣传。在“五四”运动之前实用主义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此后却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这反映出一种理论对特定时代的作用是与特定历史条件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胡明1919年2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陈出新开创风气的一个大动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干,以北京大学开课的讲义增...  相似文献   

11.
论民初教育界的进步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1912—1919),教育界集中着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本文就其投身新文化运动,培养与聚集革命力量,推进近代教科文事业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辛亥革命以及“二次革命”的失败,实际已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提出了寻求新的救国道路。而在寻找新的道路上,《新青年》起着重要作用。沈尹默、高一涵、钱玄同、胡适等大学教授,都参加过第六卷以后《新青年》的编辑。更多的人为《新青年》撰稿,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文章。在《新青年》一至六卷  相似文献   

12.
颜子超 《东岳论丛》2011,32(10):91-95
胡适在敦煌学领域堪称贡献卓著,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胡适敦煌学的研究重点放在禅学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点:民间通俗文学研究。敦煌民间文学对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和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立、产生都有着深远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理论支持甚至灵感来源。透过胡适的敦煌白话文学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胡适不遗余力地强调新文化运动中"明白透澈的中国根底"的原因,从而促使我们用更深刻理智的视角去观察沐浴欧风美雨的上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巨变中的生命力,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眷恋与反思,对外来文明敏锐的感知与扬弃。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催生而出现的,在理论与创作方面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潮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即个人主义话语。在新文学的理论指导层面,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新文学内容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倡导的发展个性、个人自主引发了新文学创作初期爱情、婚姻题材的滥觞,后者所提倡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使新文学在注重自我表达的同时具有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胡适、周作人都是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影响很大的一代宗师。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成为一代青年追崇的偶像。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时曾对斯诺说过,自己年轻时,“非常钦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楷模”。①郑振铎曾将鲁迅和周作人一道并列为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上“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镇”。②此后长达二十年,胡、周二人为宣扬民主、自由、科学、个人主义的新思想并肩战斗,彼此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同一般的信赖与推崇。直至抗战爆发,胡适在受命担任驻美大使的途中,还作了一首诗《给周作人》:“藏晖先生(胡适在…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胡适研究会主办的首届“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5年6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包括台湾)以及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汇集了一批在各学科领域胡适研究的老、中、青学者,围绕着“胡适与中国新文化”这一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讨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作用及其贡献。研讨会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既对近年来胡适研究的情况、成绩、进展作了回顾和分析,又集中展示和交流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会着重在以下四方面进行了热烈地研讨。  相似文献   

16.
朱洪 《学术界》2001,(5):147-155
曹伯言、季维龙两先生编著的《胡适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86年版 )是目前较流行的胡适年谱 ,该书收集材料比较详尽 ,是研究胡适的重要工具书。我本人和其他胡适研究者一样 ,从中收益不浅。另一方面 ,胡适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和政治活动家 ,知识面和社会交往都异常广博 ,因此 ,写好《胡适年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十多年前 ,对胡适研究的解冻刚刚不久 ,写好《胡适年谱》更是不容易的事。诚如该书《编辑说明》所说“书中疏漏不妥之处一定不少” ,的确 ,该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印刷校勘问题 ;编辑过程中的疏漏 ,如出现…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与傅斯年在青壮年时代的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与傅斯年在青壮年时期由于理论上的共鸣、思想上的沟通、学术上的共勉而成为挚友。他们同为胡适的得意弟子,从胡适处学习靳思想、新方法,学业大长;他们共同创办《新潮》,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顾先生热情支持傅先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行动,傅先生盛赞顾先生的古史辨理论对中国古史研究的贡献。虽然二人因个性等原因而中断了达15年之久的友谊,但在背后,在学术界仍始终称颂对方的成就与才华。  相似文献   

18.
在复古逆流泛滥之时,整理国故运动的首倡者胡适于一九二四年七月专程来到辽宁,?后在沈阳、大连两次发表演说。一是七月三十日在大连青年会馆所作的题为《新文化运动》的讲演。在这个讲演中,胡适一方面极力否认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把它说成是一个“将固有的文化重新估价”的运动,另一方面,又把他早已为李大钊等革命的知识分子所批驳了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谬论重新拿出来贩卖,说什么“新文化运动不是说甚么主义,象马克思主义、布尔雪维克主义……等等,乃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易卜生是被国人介绍得最多、也最受推崇的外国作家之一。当时,他的代表性剧作如《社会栋梁》(1877)、《娜拉》(1881)、《群鬼》(1881)和《国民公敌》(1882)等共有十余部被译成中文,其中仅《娜拉》一部,至少有四种译本。 就胡适来说,他虽然没有翻译很多易卜生的作品,但却是最早且又最全面系统地介绍易卜生的作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胡适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我于解放前后,曾陆续发表过数篇文章予以剖析;①近年来,又在若干专著中作了补充。②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胡适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则尚未写过专文论述。适值光荣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之际,我想就这个专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完善自己对胡适的全面研究,并借此纪念划时代的“五四”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