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校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和领导干部是学习中国通史的两个主体。高校的培养对象既是大学生,又是未来的领导干部。中国通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在高校非历史专业普遍开设中国通史。  相似文献   

2.
在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教材的编写与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至关重要。本文试对上述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共和国史》教学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内容的尝试李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共和国史》课,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这门课程是贯通中国史,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历史基本内容的需要,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教学中,正确总结...  相似文献   

4.
依违于历史与艺术之间——为中国影视史学号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从来不曾接触过《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这十分正常,没有翻阅过《中国通史》这一类现当代学者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也非常普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自认为了解、知道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或典故,毕竟提及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尤其是朱元璋、康熙、乾隆等风云人物时,他们都能够如数家珍,侃侃而谈。稍加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绝大多数非历史学专业的受众来说,他们汲取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意识的主要渠道是那些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这在以往主要是舞台上的历史剧、平面媒体的书籍、…  相似文献   

5.
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吕思勉的影响,尤其是书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我们教益匪浅。通过研究《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通史撰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通史》第五册,是一本叙述宋代历史的著作,但在史料的鉴别和运用方面,存在一些疏忽,我曾撰文论述过。近来重读《通史》,觉得还有些不妥之处,草此短文,以供商榷。 一、关于李纲任亲征行营使问题 《中国通史》第五册(以后简称《通史》)227—228页: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中国通史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历史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钥匙。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专题式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该门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的缘由、基本原则、设置每一专题的思路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师专历史教学改革多维性研究──师专《中国通史》课堂教学研究简介立体化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历史专业的特点和单一型“口传笔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来的。它力图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全方位地反映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及其发展与联系,给学生以准确...  相似文献   

9.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①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简编》(以下简称《简编》)是由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任主编,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集体编写的一部系统的、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它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通史巨著。《简编》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走向成长阶段。《简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1941年5月在延安出版上册,到今天已经历了半个世纪。回顾它的修成过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对于开展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1.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12.
有关司马懿政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懿政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后,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后又取而代之,开创了世家大族统治的历史。但旧史对这一事件及其前后史事的记载多所篡改,为后世治史者造成重重困难。故时至今日,史学界对这段历史还有不少分歧的看法。如近几年出版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以及李志民、柳春藩《关  相似文献   

13.
读书资讯     
大侠重出江湖《中国通史》要出"武侠版"? 最近,金庸先生在浙江大学作了一次演讲。他表示,他眼下最大的任务是写一部《中国通史》。打算先写一篇"引子",征求各位专家意见,然后再写正篇。金庸表示,他会用"当代语言"来写《中国通史》,在写作过程中他也会适当引用一些古代文献中的原文,但一定会提供白话文的注释。金庸表示,他将换一个角度,与以前的历史观完全不同的人民的历史观来写历史。用人民的观点去看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在当时的生活过得好还是不好,由此来评判统治者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14.
《电工学》是工科院校为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很多专业,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如何让非电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接收《电工学》这门课程,可以通过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进一步地完善《电工学》的教学。本文就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等,则写成"国号'张楚'";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一些大专教材,都把陈胜据陈写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或"张楚政权";有些"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还印有大黑体"张楚"二字.总之,都把"张楚"当作了一个称谓.笔者认为,陈胜在陈没有建立国号,临时建立的政权应称为"新的'楚'政权";陈胜称王也应称为"楚王",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非化工专业学生开设《工程化学导论》课程的必要性,对本课程特点,主要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偶尔从电视上看到有关“留美幼童”的报道,当即心血来潮,翻阅《中国通史》,找来一些资料,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三十年前,白寿彝针对旧通史存在的王朝史和大汉族主义倾向,曾明确提出:中国通史要“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为范围,由此上溯,研求自有历史以来,在这土地上的先民活动。”他认为,这样就“可能使本国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可能使本国史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历史的由来。”(《学步集》)现在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一月第一版),就正是实践上述见解的一部史著。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高校数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相关专业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以及《数学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并着重指出了开设此课程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即力量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某些有关辽史的专著和辞书,如《辽史稿》、《辽史简编》、《契丹政治史稿》、《中国通史》第六册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卷等无不把契丹改称大辽的时间定在大同元年(947).然而这种众口一词的观点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至于改称大辽的原因,更无人涉及.现就这两个问题,略陈管见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