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陈澧(1810—1882),字兰甫,一字兰浦,号东塾,广东番禺人.他是十九世纪岭南极有名望的学者、颇具创新意识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陈澧一生著书百余种,执教数十年,不仅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想、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为岭南学术、岭南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以其谦虚、平易、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与实践为岭南学术、岭南文化的传播、光大,培养出一大批后继者.本文拟就陈澧对岭南文化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作一概要论述,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以其独具浓郁的南国特色而别树一帜。这一文化形态在明清时期进入繁荣阶段并率先向近代文化过渡,这与明清的时代巨变息息相关,也与屈大均作为岭南文化旗手的杰出贡献分不开。他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根基,批判地承继岭南历代先贤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可贵的开放意识,通过自己的学术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对岭南文学、哲学、史学均有重大建树,从而把岭南文化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远儒性是岭南文化其中一个种重要的文化特质。岭南文化具有重商性、开放性等特点。从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历史积淀来看,远儒性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突出表现在精神层面。远儒性产生,首先是因为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理隔离;其次是在此基础上造成的心理隔离;第三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4.
论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历史进程,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由此开始了从传统向近代形态的曲折艰难的转型。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嬗变在地域上首先从沿海口岸开始的特点相适应,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亦首先来自最先受到西潮浸润的沿海地区,新文化的因素在无情的挑战和悲壮的回应中悄然滋长、茁壮。实际上,若干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启动了近代文化演变的开端进程。岭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本文着重从精英文化的层面,探讨近代岭南文化中引导了历史潮流的近代精神,也就是岭南近代文化精英所开创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一、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 岭南文化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当首推其“开风气”之功。这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岭南文化精英巨大努力的文化成就,首先应归因于岭南地区“得风气之先”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岭南地区或岭南华侨文化圈内度过的,岭南文化对孙由,!I的以响班或可相而知_忧而.到目前为止,孙中山的思维模式和岭南文化对孙中山的拉响这两个问题,似乎尚未引起史学界广泛的注意。研究孙中山个性、思想和活动的学者,在确定孙中山的文化归属时  相似文献   

6.
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广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范性代表。现代性既张扬于现代社会里,也蕴涵于传统社会中,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正面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有着鲜明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精神,重视从实际出发,既张扬传统更重视现实,既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又自觉学习西方发明的长处,既要变革中国振兴中华又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文化的民族性的坚守、时代性的变革、世界性的激荡,在近代岭南文化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并在实践中通过三者的整合而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及由此现代性而糅合出的也许不甚清晰但却信念坚定的现代化图景的追求。当代岭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所创造的体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文化形态,是岭南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都离不开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文化建设,典型地反映出当代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主旨的“广东时代文化精神”,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岭南文化所包蕴的务实、进取、创新、开放、敢闯、包容、平和、重商、诚信、敏行、敬业等卓越品质,能够自觉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现代性,整合中外优秀文...  相似文献   

7.
岭南文化是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词源的角度来考察,岭南大致有日常语言、自然地理、建置区划、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含义。在文化认同的层面,明清以来存在用岭南专指广东的文化现象。“岭南文化”一词古已有之。从文化学理论的层面来审视,岭南文化研究大致包含了地域文化和文化类型两种研究视角。岭南文化是岭南人民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以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原生文化、边缘文化、商贸文化、移民文化、贬谪文化、华侨文化等特质;是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要素齐全、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特色鲜明、高度成熟的区域文化类型;总体特征表现为商贸文化基础之上的世俗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文化性格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变通性、务实性、适应性,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务实性。岭南文化发展史上三次大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岭南文化将进一步丰富自身内涵,铸就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试论岭南文化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也就是人化,是指人们在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故考察一区域之文化,不可不先观其相关之背景。考察岭南文化,须先了解岭南之地理、历史等整个人文地理环境。岭南地处亚热带,北负五岭而南濒大洋,这样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如下多方面的效应:岭南全境,温湿多雨,直至明代仍被视为蛮烟瘴满之区,官宦滴逐之所。近世,北人中仍有“少不入粤,老不入川”之戒。然而,生长于斯的粤人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只能在这种蛮烟瘴雨、毒虫猛兽、风涛险恶的自然环境里,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9.
在弘扬区域文化的立场上,以岭南文化对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为切入角,文章解析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的岭南特色:在校园物质文化上,校园建筑布局、校园人文景观、校园软实力载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在校园精神文化上,体现了开拓创新、平等交往、个性风格、务实求是、开放兼容等岭南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校园文化走区域性建设的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杂志社、广东儒学研究会和广东石头记饰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与云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协办的"岭南文化、传统儒学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8月7-10 日在广东省云浮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7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44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和报告,与会专家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传统儒学与岭南文化研究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岭南文化研讨会于1995年10月20日至24日在江门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岭南文化的一系列论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一、爱国主义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不息、奋发向上、强国兴邦的精神力量。所以,岭南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传统是这次研讨会上倍受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各抒己见。 第一,有的学者针对当今学术界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同理解,强调了方法论在探讨岭南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中的意义,认为首先对岭南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要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否则,就无法把握广东近代以来的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性质以及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进步意义。 第二,从理论的高度,考察近代岭南文化爱国主义的发展过程,指出近代广东仁人志士在面临既有先进性、又具有侵略性的西方双重挑战面前,为了救亡图存,捍卫民族独立尊严,既坚持抵抗侵略的西方,又学习先进的西方,从“得风气之先”而“开风气之先”,从而谱写了岭南文化爱国主义传统新的一页。 第三,根据近代以来岭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概括了岭南文化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其特征是:从传统的“忧患意识”进入近代的“救亡图存”,从传统的“华夷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了近代岭南文化的大变化,使岭南文化转型而进入它的最重要时期。本文从商业贸易、宗教、移民、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前后对比,认为出现文化转型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对外联系,使其最先承受外来文化的洗礼;二是在异质文化并存的情况下,岭南自身产生了一套适应文化转型的再生机制,而文化选择是再生机制的内核。主动性的文化选择使它面临多种文化能择优适用,不断更新。正是由于这种以文化适应为目的的文化选择,使近代岭南文化生气勃勃,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文津出版社新近样行的大陆学者严明的《清代广东诗歌研究》,至少在两方面显示出引人注目的学术价值:一是首次完整地梳理了清代广东诗歌的发展流程;二是努力将这一地域性分体断代的文学置于岭南文化透镜中审视。就岭南诗歌史来看,尽管“开无贤相”张曲江标志了岭南诗歌真正崛起,但直到明代,岭南诗坛尚未取得颌顿中原诗坛的地位。岭南诗学的全面兴盛是在清代完成的。其标志有三:一、产生了一批任何文学通史都不能够“疏漏”的大家,从清初“岭南三大家”到清未“诗界革命运动”的领袖黄遵宪、梁启超等嗣响不绝;二、从明代以来主要…  相似文献   

14.
岭南文化作为一种最具特色的中原移民文化的特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深层原因和历史背景。从秦汉以来,中原地区的百姓以多种形式向岭南移民,其中,世家望族和贬谪官员移民带去的更多的是文化和思想,戍边士卒以及流放罪犯带去的更多的是技术和习惯。历朝历代的中原移民不断给岭南文化注入新鲜活力,而岭南文化则在这种移民文化中不断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又使中原文化的印迹在岭南文化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四会以"历史名城、岭南山水、现代都市"为定位,致力于打造"岭南文化优雅之城",四会创建岭南文化优雅之城是根据四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四会所处的区域位置和未来四会城市规划而提出来的。因此,本文着重从城市环境、市民素质、经济文化产业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岭南文化优雅之城"。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的巴蜀文化与岭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的巴蜀文化与岭南文化李绪柏区域文化是近来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门,而区域文化比较研究则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比较研究自有它的难点和苦衷,如费力劳而成果少,易肤浅而难深入等。本文尝试将两汉时期的巴蜀文化与岭南文化作一比较研究,以期抛砖引玉,还望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的岭南文化发展影响巨大。资本的扩张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形成文化上的诉求,使岭南文化原有的丰富性、多样性逐渐减弱,西方文化的同质化特征日趋明显。但由于全球化并非均质的、同一的进程,而是呈现出相互交错、互不平衡的态势,因而岭南文化依然具有保持自身特点的空间。文化格局中的中心与边缘位置并非永恒不变,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活力,可以成为特定地域中人们的精神、情感寄托。全球化超越了地域、民族、文化的时空限制,促进了强势文化的全球传播,但地域文化依然有极大的生存空间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全球文化均质的条件下焕发活力,同时又可以与全球化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在互动中激活双方的文化身份。文化具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不同层次,岭南文化面对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一方面应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为原则,另一方面应坚持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性,取长补短,在融合西方精神文化养料中锻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借助政府区域规划助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可 《学术研究》2000,(8):71-72
千禧年的初夏 ,岭南—珠江文化成了本地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一年多的筹备 ,先是粤澳学者 5月 2 0 -2 1日在中山联合召开了澳门回归以后第一次“岭南文化与澳门学术研讨会”。两地官员、学者和工作人员共 70余人与会 ,研讨论文 2 5篇 ,另有 8篇论文的作者未到会发言。本次会议是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和中山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时隔月余 ( 6月 2 8日 ) ,省政府参事室在广东大厦又组织举行了经过近两年时间酝酿的“珠江文化研究会暨珠江文化特征研讨会” ,在宣布成立学会(黄伟宗任会长 )的同时 ,研讨了珠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仲伟合  左岩 《学术研究》2015,(4):154-156,158
"岭南文化精品"从广义而言,应指由广东籍人士所完成的以及外省籍人士在广东期间所完成的和有关广东社会生活文化与精神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兼具代表性与普适性的文本。目前文化体制滞后、国际销售渠道不畅、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精品外译的发展。应建立产业周期意识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将岭南文化精品分为"果木型""苗圃型""种子型""冬藏型"四种类型,在适合对外传播的前提下,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筛选机制,推动岭南文化及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岭南文化的追问,对岭南文化的本质探求,指限与侧重的,一方面,是指其作为一种精神的土壤和思想的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存在,另一方面,是指其作为新变发展的动力与价值取向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