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耐基口才打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 《21世纪》2007,(8):36-37
卡耐基是世界闻名的人物,除了卡耐基本人的不懈努力使他获得成功之外,他在其一生中对伟大人物抱着学习的态度也令他受益匪浅戴尔·卡耐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这些除了卡耐基本人的不懈努力使他获得成功之外,他在其一生之中都对伟大人物抱着学习的态度,时时处处以他们的成功经历对照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对生活的应付方式,这一做法,是卡耐基成功的原因之一。尴尬的童年幼年的戴尔与他的同龄小男孩相比,显得特别淘气。小时候,他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这与他以后在公众中广受青睐完全是两回事。由于营养不良,小卡耐基非常瘦小,头发也不是白种人那类美丽的金色,淡黄中略显灰褐。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为数众多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奥德修纪》,最先为读者展现了别具艺术光彩的流浪汉形象。在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后,流浪汉形象更是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许多欧洲作家的笔下,几百年之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阵势和特色。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作家还匠心独运地塑造了大量的流浪女人形象,她们和流浪汉一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与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欧洲作家鲜明的创作倾向及其观照现实人生的独特方式。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十六与十七世纪西班牙及德国作家笔下的流浪女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艾芜:漂泊者人生追求之歌———论艾芜“流浪汉小说”的文学价值蒋明玳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  相似文献   

4.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年幼时,家境贫寒。父母刚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定居,供养不起卡耐基读书, 卡耐基只能辍学在家。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只母兔,很快,母兔又生下一窝小兔。这下,卡耐基犯了难:因为他买不起豆渣、胡萝卜等饲料来喂养这窝兔崽儿。他拍脑袋一想,计上心来——请左邻右舍的小孩子都来参观这些活泼可爱的兔娃娃。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卡耐基趁机宣布,谁愿意拿饲料喂养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就用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命名。小朋友  相似文献   

5.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  相似文献   

6.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  相似文献   

7.
小非 《新天地》2012,(2):28-29
人越到老年,越富有同情心,爱做善举。但是最近,一位收留湖北流浪汉18年的西安市民,反而被流浪汉的家人告上法庭,指责他使用免费劳动力,索赔30万元。"收留流浪汉反遭索赔"的事情在全国并不多见。可是全国各地很多收留流浪汉的老年人的善行却引发了诸多争议。老年人多是善心人  相似文献   

8.
一方 《社区》2003,(17):52-52
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一个推销员。真讨厌,我正要关门,推销员却手脚麻利地把脚伸到门缝里,笑嘻嘻地说:“老板,辛苦了,这本书您一定很需要,看看吧。”看他的样子,不翻翻他手中的书他是不肯走的了。我接过书准备装模作样地翻翻便还给他,我从来不在非正规的场合买书的,更不买盗版书。书是卡耐基写的,书名是《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我其实有,很薄的一本。不过眼前这个版本的《人性的弱点》应该还收录了卡耐基的其他著作,否则没有这么厚的。翻着翻着,突然我看到书中还夹着一张100元钱,一念闪过,我的脸一…  相似文献   

9.
让心灵站立     
文联 《小康生活》2005,(3):65-66
那是一个寒风嗖嗖的冬日,在路旁水泥台阶上,一个头发蓬乱、衣服油腻肮脏的流浪汉,正在一边就着不知哪儿弄来的一小瓶散装白酒,一边吃着盒饭。他已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在以前曾听到过一位仁兄的高论,即人生是由一段一段的痛苦、幸福组成的,有的人活得比别人幸福,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曾经采用短篇小说、素描、速写、特写和戏剧等文学体裁,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流浪汉形象,取得了流浪汉文学创作的辉煌成果。然而国内外评论界对此一直缺乏研究,这一现状亟待改变。本文以欧洲几个世纪的流浪汉文学艺术传统为参照系,通过对高尔基文学创作的全面考察与总结,指出他为欧洲流浪汉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作出了这样三个方面的贡献:采用多种文学体裁,为流浪汉拓宽新的艺术空间;注重叙事形式的变化与转换,追求不同的艺术效果;打破传统的艺术结构模式,重新设计和塑造新时代的流浪汉形象。由此可见,在整个欧洲流浪汉文学创作领域,高尔基是不容忽视的一位巨臂。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长河中,以独特视角观照现实人生的欧美流浪汉小说,经历了不断演化不断发展的艺术历程.流浪汉小说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作品的地域性、现代性和未来性三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和预测.诚然,流浪汉小说的叙事艺术体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固有的创作阵容、艺术价值、影响范围和传承作用,则决定了它在欧美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镜子的回报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内基,曾经做过这样两个试验:他和一只狗玩耍,并且把它逗得非常开心,不断地摇着尾巴,然后,卡耐基把它关进了一个四周都贴满镜子的房间里。这只狗被关进去之后,面对着镜子里一只只同样摇着尾巴的同类,显得非常放松和愉悦,甚至还时不时地去舔一舔镜子(它认为自己是在向镜子里的另一只狗表示友好),半个小时后,它背靠着玻璃,或者说是和镜子里的另一狗背靠着背,睡着了!几天后,卡耐基还是用那只狗继续做起了后半个实验。他把那只狗惹得异常愤怒,然后又  相似文献   

13.
曹应东 《社区》2004,(9):1-1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诊断,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我听说过一位农妇。她的家住在路边。那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灾荒年。不少人因为缺少食物而四处流浪。一天,一位衣裳褴褛、非常饥饿的流浪汉走进农妇家,请求让他干一份活来换一顿饭吃。农妇看了看他又看了院子里的那垛木柴说:“正好那边有一垛木柴拦路,请帮我移一下。”当流浪汉把那…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5):27-27
卡耐基是美国的富豪和名作家,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环球扫描     
《新天地》2007,(8)
英国老流浪汉似活时钟网上成"世界名人"古稀流浪汉高登在英国的伯恩茅斯已经居住了20个年头。他永远都是这样一副行头:花白的大胡子,一身黑色皮大衣,脖颈间  相似文献   

16.
两个流浪汉正沿着一条僻静的街道走着。一条狗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可怜巴巴的。 “今天真是倒霉,乔。”第一位流浪汉说道,“咱们身无分文,什么吃的也买不了。”第二位流浪汉乐观地说道:“我们会弄到吃的。”  相似文献   

17.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国内外对他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宗教观、新历史主义、女性意识等。《福谷传奇》中的流浪汉是指游走在大街小巷、城市生活的观察者。通过观察,流浪汉形成了对周围世界一种超脱、讽刺的态度。《福谷传奇》中叙述者卡佛台尔(流浪汉身份)自身目的的失败和福谷实验的失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正>某个湿漉漉的"周六晚上","一个年轻人坐在长长的藤制躺椅上看报纸。他已经看得入神了。那时而愤怒时而微笑的表情说明这则故事是多么地吸引着他。他一页页地翻着报纸",突然一个"穷困的流浪汉因风雨日晒病死道旁"的标题映入眼帘,"这个年轻人被这篇简短的报导所感动。他可以想象那个可怜人倒在  相似文献   

19.
用爱疗伤     
《北方人》2008,(Z1)
在山东枣庄市某个村落,24岁的农民冯相刚牵出几头羊,匆匆忙忙去市里赶集。路上,他碰见一个40多岁的流浪汉,正蹲在垃圾堆旁啃西瓜皮。他停下脚步搭讪,对方说自己叫王明臣,但住在哪里为何流浪,语无伦次。"你不怕吃了肚子疼?""我饿。""那你找饭店讨一口啊。""人家不给。"冯相刚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最能体会被人家撵出来时的凄惶—一个心疼,他竟带流浪汉回了家。年轻的妻子看到这满脸脏污的汉子,平静地拿来水盆毛巾,帮着梳洗,毫无半句责问。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14,(18):64-64
和乔治说话一个流浪汉在一家旅馆外面敲门,旅馆的名字叫“乔治和母老虎”,他问开门的女人:“你能不能赏碗饭给我这个可怜的人?”女人大声说:“不能。”几秒钟后,流浪汉再次敲门,同样是那个女人开门。那个女人大声喊道:“滚开,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以后永远不要来了.”几分钟后,流浪汉又去敲门,开门的还是那个女人,流浪汉说:“对不起,这一次,我能不能和乔治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