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雄厚的科学基础、时代的超越性、科学的发展观、时代的敏感性,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精神。根据时代向前、向上发展的最新动向,根据社会变革实践深层推动的最新需要,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最新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它伟大实践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旨趣契合了近代中国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呈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互动,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交相呼应。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以伟大的实践创造回应时代之问,以卓越的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正确反映、把握、引领时代中,构建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筑牢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有进展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推进也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理论界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学院派作风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院派作风主要表现为理论脱离生活,躲避问题,从而远离大众。因此,反对学院派作风,重建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自我放逐”到时代之外,时代就不会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远离大众,大众就不会抛弃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中提出的归根到底是两个“行”,从时代维度出发总结了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经验,也从理论维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行的真理性内涵,更从实践维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行”的思想意蕴。深入理解把握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把握新时代十年的里程碑意义,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更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艾思奇一生的哲学道路经历了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三个阶段,依据各阶段的时代需要,他的哲学研究也相应地凸显出大众形态、政治形态与学术形态三种态势。从本质上看,这三种哲学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与时代形态的辩证统一。研究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形态演变,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时代化,在时代化的过程中也相伴着中国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发展、思想传播与革命活动的逻辑呼唤;是教条主义与行动指南的逻辑抉择;是深刻理论与具体实践的逻辑结合。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的最初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自己科学的思想,从坚持“完整准确”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要讲新话”,凸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独特性和科学性,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之树常青,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历史性的、独创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具有指导实践、科学预见未来的强大功能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世纪之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历史条件、问题焦点、认识对象、政治原则以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上形成了一些历史特点,这些特点使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具有时代的前沿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语境化的理论谱系,它经由数代理论家和政治家的接续努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与时代、实践对接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入中国,经由革命时代、建设时代、改革时代、新时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在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理论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面对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新传播格局,执政党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新的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创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个人力量和智慧所能成就的,需要执政党长期、集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和活的灵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时代 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马克思主义也必然会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我们的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理论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这一伟大学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不竭的动力来源。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哲学路径 ;科学性、开放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是其基本表征 ;创新是其发展原动力 ;因而马克思主义才能随实践而发展 ,随时代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继承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继承了弃旧图新求发展的实践特性,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超越自己,在理论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境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历经百五十余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一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时代,与具体条件结合起来。纵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过渡到具有朝鲜特色的主体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主体思想与先军思想相结合、最终发展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朝鲜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历史地分析和逻辑地阐明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必须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路线;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它对于推动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从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注重培养和塑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群体、注重构筑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和注重保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等四个方面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轨迹,指出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