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有许多重要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打破了汉族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传统观念,开始注意搜集、整理、研究各兄弟民族的古典文学(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这是很正确的。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汉民族和各个兄弟民族经过千百年的斗争融合而成的,因此,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培育的。丰富的中国文学遗产,当然也包括各民族的文学遗产在内。解放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纠正了过去的错误,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出版了一些专书,发表了一些论文,创办了一些刊物。但是,多年来,对各兄弟民族的口头遗产注意得多(当然应该抢救、研究这些遗产),  相似文献   

3.
杨义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元代卷)(三联书店2006年版,以下简称《中国古典文学图志》),从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中,对10世纪-13世纪的中华民族文学、文化的动态过程作了整体性的考察,突破了以往文学史编撰仅注重纵向历时性研究,而忽视横向共时性研究的局限,以“图志”的形式,把一种全新的学术理念和写作方式引入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转型升级,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顺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话语主潮。多民族文学史观的阈限、中华民族文学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国家政治、对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认知的纠偏、回应重写文学史与经典入史及提升中华文学整体品质与彰显中华文学性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发生逻辑。采用世界眼光与多学科交叉视野、开展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对话与互动、践行丰富的文学实践与形成厚实的研究案例,成为建设中国式民族文学史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理论,特别强调神理、政治、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文化等外在因素(外力)对文学发生发展的影响,由此构成了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他律论的文学史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 ,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都是失败的。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根基不应从西方拿来 ,也不应从民族传统中继承 ,而应在独立面对中国社会“现代化” ,产生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就此 ,笔者既不赞同民族化主张 ,也不同意西方化观点 ,中国文学应该走“世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作整体研究,以翔实丰富的资料,从该刊发刊、发行情况,办刊宗旨、办刊人员构成及更替,刊物各时期特色,刊物内容及特色,主要作家的创作情况等方面,论述其延革变迁情况并论证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而论述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的建设看成一项宏大的整体工程,那么它的最后竣工,大概需要经历以下五个不同的建设阶段;一、文史混杂的筹建阶段(20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二、汉语文学史编写阶段(从20世纪初至今);三、各族文学史编写阶段(从1958年至今);四、各民族文学关系史研究阶段(从本世纪末至21世纪中);五、《中华民族文学通史》编写阶段(21世纪中上期以后)。  相似文献   

9.
编写和重写文学史是文学史学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文学史学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编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自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同中国民间文学相关的文学史仅出了四部。该文分析了其得与失,认为重写中国民间文学史势在必行,并阐述了建构的基础及编写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 ,认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根基不应从西方拿来 ,也不应从民族传统中继承 ,而应在独立面对中国社会“现代化” ,产生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就此 ,笔者既不赞同民族化主张 ,也不同意西方化观点 ,中国文学应该走“世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当代文学史编写工作的铺开,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出现了好的形势:有的在当代文学史中用专章研讨;有的虽未设立专章,但散落在各章节之内的篇幅并不算少,有的还撰写专著,自成体系,拟作大学文科的专门课程开设.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到底包括哪些作家作品?现行教材,各各不一.华南师院编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教学大纲中的“诗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各种新提法、新理论、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使该学科成为此一时期各人文学科中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学术研究中的"空洞现象",课堂教学中对文学审美性、感受性的漠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知识论"角度设法.把笼统的文学史知识进行知识类型学的再分对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史形式,其中涵盖了小说史、流派史、戏剧史等多种分类文体史的概念性研究.在这些研究对象中,唯独迄今为止传承百年的话剧是源自西方的现代性话语结构,是具备"现代性"这个基本特征的.而就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而言,"现代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话剧史的研究出发,侧重诠释中国话剧史研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魏晋是一个"哲学时代",哲思对文学的广泛影响是我们研究魏晋文学时不应回避的,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一影响,才能正确理解魏晋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对东晋诗歌哲理化之特征、成因、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末,一些学校先后开设了中国新文学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个学科进入了草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文学史作为大学中国语文系的主要课程之一."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总体上由原来的个人撰史转向合作治史.1985年,"20世纪中国文学"构想的提出,意在打通近代、现代、当代的界限,影响了文学史的编撰.随着学界对于此构想的质疑与反思,酝酿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傅斯年对中国文学历史问题作了心智层面的深邃求索.他以开阔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的血脉.傅斯年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见解独到,且有系统性,辨章学术,兼容并包,故能开一代风气之先.文章梳理和分析了傅斯年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内涵与方法、意义与特质,及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是指在中国古代随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形成、巩固和确立,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互相关联,客观上在发展和巩固着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这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被历代王朝推行的民族压迫制度和民族间的纷争所掩盖,人们比较明确地注意到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而各民族间根本利益的一致和整体不可分割的联系,未能成为自觉的民族意识。到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各兄弟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的大联合,中华民族才进入自觉的民族实体发展过程。那么为何说在中国古代已存在中华民族自在发展的实体?本文试图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和中华民族自在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9.
日本接受西方"文学史"的叙述体例,尝试对中国文学进行通史性质的研究,明治时期日本学界人士兴起了中国文学史撰写的热潮.在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书写模式影响下,20世纪初叶的中国出现了大量以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为蓝本而撰写的文学史著作.日本文学史家的"文学"观影响到中国文学史家对"文学"的理解和定义,他们此期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呈现了这种文学观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这篇学术对话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1.深入讨论了中国文学史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关系;"2.结合西方世界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中国文学史"著作的书写情况(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维克托.梅尔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和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共同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介绍了西方世界的最新成果和研究信息;3.关于西方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学者们的治学心态、学术观念与内在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