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把无形的“双刃剑”。 它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留下了阴影和缺憾。 当笔者并非情愿地把“贵族学校”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心情开始沉重起来。机遇和命运是多么的不公:有人想读书而无钱,有人赚大钱却不识字,还有的穷得只剩下了钱。 “贵族学校”与“希望工程”几乎同时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中国,这个肩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的巨人在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人们不愿看到但又存着的社会现象。 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乃时势之必然。不在于出现什么,而在于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党章也规定:“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我国和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但对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指明了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文明一起抓”等思想,以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为核心内客,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本来意义──无产阶级解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重大发展。由于邓小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澄清了具体社会形态之间及其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核心,恢复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动态方法论体系的本质意义,因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本来意义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又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纲领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1999年 3月 15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通过,把“依法治国”的原则列入了宪法第一章第五条第一款,表明我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方式上的重大转变,也表明我党在思想认识领域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面向 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的确立,标志着对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最终完成。因为改革16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可以用“改革开放”四个字来概括。那么究竟什么是“改革”?并非任何意义上的社会大变动都能够称得上“改革”,只有符合市场经济取向的变化才叫“改革”;而什么是“开放”呢?它不过就是市场经济的延伸罢了,打开省门、打开国门。如果说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的话那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将把中国引向现代化。这也…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在完整科学体系意义上的最终确立。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起始阶段到成熟、定型形态之间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要有一个历史过程,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可以叫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思想揭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迈入昭示新的一千年的21世纪 ,哲学在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诸多方面的困境 ,而市场经济的篷勃发展又为哲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条件。在这样一种既有危机又有机遇的环境中 ,哲学在中国如何发展 ,或者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这个问题的解决此刻就显得尤为迫切。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实践 ,实践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同 ,市场经济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在这种情况下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9,(6)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它与西方早期现代化发展道路性质不同;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环境不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成熟的。中国道路,实际上是依次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发展之路。习近平客观上对"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细化为前后衔接、接力探索的路线表。中国道路的亮点,就在于它解决了现代化发展中的两大难题,即民生问题和反腐败问题。中国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就不是完整的,即称不上是“够格”,显然,“够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内在要求基本是一致的,都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作出框架式的界定。 一、共同富裕是“够格”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选集》第1卷第391页)从列宁的论述中明显看出,共同富裕蕴含于社会主义之中。马克思在谈到未来新社会特征时作了一个简明的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从大概念上讲,是包孕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全部,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业已载入史册。但是,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数十年,又深受传统观念熏陶的广大干部来说,它是那么的生疏、不可理解,甚至在感情上有点格格不入。我们的双脚开始迈入市场经济的新天地,而头脑却还留在计划经济的旧领域。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只有在学习、了解、参与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积十年改革之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有理论的超前研究。 大家公认,这十年理论上的突破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论还只是一个“初始形态”,有待深化、充实。 如何把社会主义公在制和市场经所出为一体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开了这个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已有的历史经验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创造了高效率和商效益的历史纪录;旧的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法律保障.一、市场经济体制对法律的呼唤首先,经济变革要有法律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之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经济基础产生变革时,它首先是要求上层建筑为其变革呜锣开道;当变革一旦成功之后,它又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为其提供巩固和发展的保证.这种内在的客观要求必然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出来.其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16.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即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是当今中国以至整个世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依附理论;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者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多视角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影响极大的发展经济学,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研究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上述理论在对“现代化”范畴的使用中t却出现了模糊和混乱,因而,如何准确地界定和把握现代化范畴不…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中性”问题,是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认识上分歧的焦点。“市场经济是中性的”看法,仅仅是一种习惯性的理解,其根本缺陷在于,它只是从政治意义的层面上,而不是从客观存在的层面上去认识市场经济,因而阻碍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固有属性的进一步认识。文章从客观存在的层面上讨论了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在的有机结合”的具体内容。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是,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自觉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经济文化高度协调发展,是跨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我们不可等闲视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因此也产生出一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发展观。这种发展现把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所通过的决议中 ,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邓小平也早就说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从当前情况看 ,政治改革又明显滞后 ,不但跟不上世界潮流 ,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此纪念党的生日之际 ,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党在民主问题上走过的道路 ,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但这个问题太大 ,一篇文章很难说清。因此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民主思想和作风堪称典范的一位早年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某些情况。中共党史上坚持集体领导、反对突出个人的一代“明…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发展与体制的关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被要求实现新的契合。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实现这“五大理念”,必须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其内含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创新、推动协调、助力绿色、助推开放、促成共享功能,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