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班吉为叙述人是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验.白痴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中的意识流描写更为客观化,并造成一种陌生化效果.作为被排斥的边缘人,班吉的叙述是一种倾诉,本质上是一种对爱的吁求.它不仅试图表达南方人郁积的情感,还体现出福克纳对人类普遍境遇的思考.班吉形象对福克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幸 《理论界》2005,(11):171-172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众多的评论家所推崇,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不仅标志着作者文学事业的顶峰,也开创了美国文学的新时代.小说通过班吉、昆丁、杰生兄弟三人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凯蒂的形象,本文通过兄弟三人与凯蒂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力图理解作品中这一虽未出现但却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凯蒂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其实不过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个年头,福克纳推出他的《喧哗与骚动》,他说这是他“投注感情最多的一部书”。二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喧哗与骚动》已成为他的代表作直到今天,批评界依旧用这部小说代表福克纳的文学生命,甚至说它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喧哗与骚动》是由四个人的四种不同的视角叙述出的四段“故事”组成。在这种晦涩的叙述结构中,人们说到康普生一家的衰败过程。康普生先生聪明,富于同情心,但又懦弱自私,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白痴、弱智这类特殊的人物形象,如班吉.康普生、艾克.斯诺普斯等,他们都是极度边缘化的人物。这些形象本身并不具有实在的意义,但他们的文学功能是多方面的,对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6.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福克纳顶峰时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里 ,广泛而多方面地使用了这一手法。反复叙事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存在价值 ,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福克纳使用反复叙事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思考认识 ,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7.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巴金在桂林的创作梁卡琳,彭安文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巴金曾三次到桂林共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三年里,他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三篇,散文24篇,译作五部(篇)。这些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产生在抗战的特殊历史环境里,处于巴金抗战前...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最经典的作品,而《喧哗与骚动》则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喜爱和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性别观上的异同。从共同点来说,两人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鲜活而生动,具有光辉和灰暗两种不同形象,符合正常女性的类别。从不同点来说。哈代的性别观流于消极,因此他塑造的女性在命运和男权社会这两座大山面前抬不起头,而福克纳的性别观则相对积极,体现了他朴素的实现公正、男女平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代表人物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因南方妇道而受害且堕落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爱憎分明、善恶是非的思想感情。他鞭鞑、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10.
由吴其全、李新昌、姜蕙主笔编写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一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园地中的一颗奇葩 ,它具有许多独特之处。结构新颖 ,读者层面广。该书分上下两卷、四篇、三十四章 ,组卷体例很像一本历史教科书或是一部断代史 ,结构严谨有序 ,内容全面丰富 ,覆盖了新中国 5 0年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和党的等各个方面。然而 ,它又不是一部普通的国史教科书或断代史 ,不完全是按时间顺序、历史脉络综合各方面情况一路叙述开来 ,而是按专题分篇有序地叙述。第一篇概论 ,简要叙述了建国 5 0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虽然近年来遭受胡适派反动的唯心论治学方法的诬蔑,把它说成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然而事实是不能湮没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照耀下,真理终於被人发现,红楼梦一书的伟大成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曹雪芹不特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体系的人,虽然我们只能根据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作者的思想,给我们增加了些困难,但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全貌。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作品,腐朽的封建秩序在动摇着。作者对於这动摇的封建社会秩序抱有什麽看法呢?在政治问题上,他的看法又如何  相似文献   

12.
九封建中期的散文1.泰汉的散文封建中期八百多年的散文,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四个世纪(秦汉两代)基本上是在封建初期历史的典哲学的散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後四个世纪(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则逐渐转变逐渐分歧,而且多样化起来了。同时还盛行一种介於散文、韵文之间的体裁——赋。现在我们先论述第一阶段的散文。其中秦代的与西汉的优秀作品,大都是些批评当时政治的奏议;这种奏议可以说是历史散文与哲学散文的综合,因为里边体现了作者的哲学与历史观点。秦代散文作者主要是李斯,他的作品现存的有史记所载的几篇上书。最传诵的谏逐客书一篇,批评秦王“所重者在  相似文献   

13.
对<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叙事主体缺位现象的评论微词颇多.这一叙述空白纯属失当,还是另有意指?从形式美学角度出发提出凯蒂作为叙事主体缺位这一结构形成了人物语言观的隐性表征,同时使其孤独感外化为形式符号,从而实现了叙事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是《醒世恒言》中一篇具有特色的拟话本小说。有关书籍评论这篇作品时,对其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积极意义和有助于今天了解明代历史的认识价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一谈到卢楠的形象,人们总是把他简单地看成一个地主或土豪,把他和知县汪岑的矛盾概括为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因而便把卢楠作为和汪岑一样甚至比汪岑更坏的反面人物加以贬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这篇作品“只是写一个官僚陷害一个地主”,虽然也指出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揭露官僚害人和冤狱,但对卢楠这一形象,显然是把他作为一个封建地主的典型来分析的。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说,这篇小说“对穷奢极侈的大地主卢楠,却错误地当作正面人物予以颂扬”。言外之意,卢楠只能是应该批判的反面人物。双翼《今古奇观杂谈》一书中有《猛虎斗地头蛇》一节,把汪岑比作猛虎。把卢楠看作是一条地头蛇,说“卢楠这个人,代表的其实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最基本的势力,即大地主阶级”,“数不尽的劳动者的血汗,供养了他们这种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1 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一般说来是应该统一的。但是,却又经常处于不稳定的失衡或倾斜状态。事实上,它是在螺旋式的发展中,逐步使作品的含意和意义统一起来,并取得价值的认同。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就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来说,似乎是无序的。每个作家,在哪个社会历程推出自己的作品,并取得应有的社会的审美的效应,很难事先测定;但是作品既经诞生,在文学历史的发展中,却又有序可寻,可以探寻出若干规律。美国康奈尔大学艾布拉姆斯教授在他的《镜与灯》(1953年)中,认为艺术批评有四大要素,即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读者),他称这四个要素是“艺术批评的诸座标"。基于这四大要素的内蕴及相互作用中的关系的种种变异,因而使作品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景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 《奔月》是鲁迅的一篇“有感而发”之作,他曾说这篇作品是他有针对性的开的“一点小玩笑”。鲁迅的这种自供,对他个人来说,可能有其特殊的意思,但事实上,就其心理涵义和容量而言,我认为《奔月》或许是《故事新编》中最能代表和反映鲁迅心灵的作品之一,虽然其它作品也都各有其独特的地方。《奔月》中有这样的描写:嫦娥乘羿不在,偷吃了他从道士手中讨来的仙丹,竟而弃他飞升。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喧哗与骚动》是他第一部成熟作品。他的作品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洞察美国南方的特性、种族关系以及南方古老贵族世家的家庭关系等困惑问题的标准。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多角叙事技巧,在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我国四部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神猴孙悟空已是妇孺皆知的典型形象。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和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人们的斗志。在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圣书,人们把书中的人物当作圣人,礼赞不止,对多谋善变的神猴哈奴曼更是崇拜之极。虽然两个神猴相隔将近两千年,出生地也不同,但看过这两部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印度神猴哈奴曼与中国神猴孙悟空,他们在好些地方是那么相似,以致人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疑问,孙悟空是否与哈奴曼有关,两个神猴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作品中的时间代表了传统与历史文化,福克纳写人物困在时间——也就是历史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所引起的人生悲剧。《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